【9成新】【良好】民国清流3
9品书籍大部分没有笔迹少量轻微笔迹。配件和光盘不包
¥
15.76
3.5折
¥
45
九品
仅1件
作者汪兆骞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14350319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9787514350319
上书时间2024-12-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隐匿山林还是出世救亡?且看民国大师们的非常抉择!《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入选《作家文摘》2015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叶辛、何建明、张抗抗、梁晓声、李敬泽、叶廷芳、张颐武、王跃文、余世存、孙郁、解玺璋、岳南、李建军等名家倾情推荐汪兆骞著的《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南方都市报、凤凰周刊、央广、人民网、新华网、北京晚报、腾讯、新浪等全国百余家媒体广泛报道。
商品简介
隐匿山林还是出世救亡?且看民国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入选《作家文摘》2015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
★叶辛、何建明、张抗抗、梁晓声、李敬泽、叶廷芳、张颐武、王跃文、余世存、孙郁、解玺璋、岳南、李建军等名家倾情推荐!
★南方都市报、凤凰周刊、央广、人民网、新华网、北京晚报、腾讯、新浪等全国百余家媒体广泛报道。
本书系民国清流大师们的集体传记系列之三。
本书沿袭《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的风格,承接前两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30年),讲述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1年至1936年)再次成为文化主战场的北平呈现出的中兴景观。期间,国共两党合作破裂之后,政治斗争激烈而严酷,日寇逐步开展侵华活动。民族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中国知识分子如何抉择?
文化主将们严重分化后,纷纷从上海回归北平,新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天才成群地来”,胡适、周作人、老舍、废名、章太炎、刘师培、刘半农、俞平伯、沈从文、冰心、金岳霖、萧乾、张恨水、朱自清、钱穆、傅斯年、陈寅恪、梁实秋等大师,或选择振臂高呼,团结民众,救亡图存,或选择灭迹山林,躲进小楼成一统,追求个人成就。民国学界一时云蒸霞蔚,是为中兴时代。
作者不囿于故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地描写民国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真实地还原他们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作者简介
汪兆骞,196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历任编辑、编审、《当代》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记忆飘逝》《当代很好小说选析》《张骞传》《侃爷王朔》《春明门内客》等小说、评论集、散文、传记等。 主编过的文集包括:“金蔷薇散文名家新作文库”(新华出版社,刘心武、张炜、蒋子龙、铁凝、张抗抗等名家);“中国当代文学大家随笔文丛”(中国海关出版社,蒋子龙、张贤亮、张抗抗、刘心武、邵燕祥、柯云路等名家);“当代有名作家美文书系”(中国文史出版社,莫言、蒋子龙、周大新、柯云路、肖复兴等名家)。
目录
第一章 民国二十年(1931)
“你总是这样叫人牵挂”——胡适重返北京大学
“隐逸态度为宜”——周作人躲进“苦雨斋”
“北平是我的老家”——老舍拓宽了小说题材的疆域
北京大学“三大魔”之一——废名与《骆驼草》
嘲讽鲁迅“为一世故老人”——以《狂飙》闻名的高长虹
第二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
“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叫骂声”——钱玄同与章太炎、刘师培的交谊及晚节
“一条清溪,澄澈到底”——由叛徒到隐士的刘半农
“毕竟书成还是否,敢将此意问曹侯”——将《红楼梦》研究当作终身事业的俞平伯
第三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
“真迷众色看如雾”——沈从文是一本内容复杂、分量沉重的大书
“我弦索上迸落着明珠”——冰心,从清丽温婉的《繁星》《春水》到寓意深邃的“问题小说”
人艳如花——才女作家林徽因及“太太的客厅”
中国哲学界人——金岳霖及与林徽因的爱恋
“生气勃勃,勇敢结实”——萧乾的小说与报告文学
第四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红一时的通俗小说家张恨水
“半是儒家半释家”——《五十自寿》与重访日本“寻梦”的周作人
“争自由的方法在于负责任的人说负责任的话”——国事日蹙,胡适创办《独立评论》
第五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
一身重病,宁死不屈——诗人、散文家朱自清与郭沫若
“我是在新诗之中,又在新诗之外”——闻一多探索新诗格律化中的是非
“一生为故国招魂”——钱穆把东方的智慧带出了樊笼,来充实自由世界
“黄门侍郎”投入胡适门下——傅斯年给儿取名“仁轨”及与胡适、鲁迅的关系
“谬承遗命倍伤神”——文化传统呵护人陈寅恪
“表现出普遍的固定的人性”——有理论素养、富有个性的严肃批评家梁实秋
第六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
“为国家做一个诤臣”——胡适抵御日本、保卫国家的思路
把鲁迅当作“人”,不是当作“神”——周作人在“苦雨斋”并不“专谈风月”,对乃兄认识透彻
“硁硁自守之节,老而弥笃”——集状元、共产党员于一身的教授吴承仕
尾声
内容摘要
本书系民国大师们的集体传记系列之三。
汪兆骞著的《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沿袭《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的风格,承接前两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30年),呈现出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1年至1936年)再次成为文化思想中心的北平的文化中兴景观。期间,国共两党合作破裂,政治斗争激烈而严酷,日寇逐步开展侵华活动。民族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中国知识分子如何抉择?
文化主将们严重分化后,纷纷从上海回归北平,新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天才成群地来”,胡适、
周作人、老舍、废名、章太炎、刘师培、刘半农、俞平伯、沈从文、冰心、金岳霖、萧乾、张恨水、朱自清、钱穆、傅斯年、陈寅恪、梁实秋等大师,或选择振臂高呼,团结民众,救亡图存,或选择灭迹山林,“躲进小楼成一统”,追求个人成就。民国学界一时云蒸霞蔚,是为中兴时代。
作者不囿于故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地描写民国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真实地还原他们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主编推荐
1.“民国清流”系列是民国大师们集体演绎的史诗级传记。《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系作者汪兆骞继《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之后又一力作。
2.作者汪兆骞是文学界、出版界的老前辈,“朋友圈”俱为文学名家和文化精英,辐射了中国的当代文坛。汪老先生经手孵化的名作,大多让人如雷贯耳;汪兆骞做过嫁衣的作家尤其是文学大家,几乎占据中国当代文坛的半壁江山。更可敬的是,汪兆骞是一位秉持道义与良知的知识分子型作家。由汪兆骞以客观公正的史家视角讲述的民国时代的文坛,在剖析人物的性格与人格方面,自然是游刃有余,功力深厚。
3. 《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中的时间节点为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1年至1936年)。*次国共两党合作破裂之后,政治斗争更加激烈,而日本在一步一步地展开侵华活动。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中国的知识分子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是明哲保身,只关注个人生存,还是举起民族大义的大旗,振臂高呼,引导全国人民争民主争自由?在作者的笔下,他们纷纷登场:胡适、周作人、老舍、废名、章太炎、刘师培、刘半农、俞平伯、沈从文、冰心、林徽因、金岳霖、萧乾、张恨水、朱自清、闻一多、钱穆、傅斯年、陈寅恪、梁实秋、吴承仕……
4.《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中,作者凭借翔实的史实与依据,实事求是地撰写历史,披露真相,还原历史,以清丽优美的文笔进行客观公正的讲述与剖析,刻画民国大文人大知识分子在大环境中呈现出来的多种文化品格,彰显人性的光辉与卑微。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发表言论,意在主张人权,间有批评党治之语,其措辞容有未当。惟其言论均由个人负责签名,纯粹以公民资格发抒意见”,拟请免职撤换处分,以示包容云云。
当时的光华大学校长张寿镛,极力支持胡适,他以校长的身份,给蒋介石上书,力保罗隆基。但翌年1月,当局还是以“言论谬妄”,强令光华大学辞退
罗隆基的教职。罗继续在上海主编《新月》,依然锋芒毕露地发表他的书生论政。5月,汪精卫在上海《民报》发表文章说,中国当时有三种思想鼎足而立:共产主义、《新月》派和三民主义。
张寿镛虽多年在朝为官,但以其正直和理性,站到了胡适的一边。张寿镛(1875—1945),字伯颂,号泳霓,浙江鄞县(今宁波)人。乃明末抗击清兵的英雄张煌言的后裔。张煌言,崇祯时的举人。弘光元年(1645),清兵攻陷南京,他与钱肃岳等官吏倡议奉鲁
王朱以海监国。清兵入浙东,军败又随鲁王逃浙闽沿海,后入据舟山。永历八年(1654),钱肃岳率军北伐。张率军经宁国、徽州北上。因郑成功兵败,深入无援,又返回浙东,居悬岙岛(今象山境),不久,被清兵所俘,在杭州遇害。有《张苍水集》《北征集》等留世。
张寿镛出身名门,曾在江苏、浙江等地为官。民国后,历任浙江、湖北、江苏、山东四省财政厅厅长。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任命张寿镛为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后辞去官职回上海创办光华大学,亲任校长,并兼教授。他虽纯为中国传统文化哺育的学者,却注重汲取西方文化精华,中西合璧,办学有成。但他对中国文化最突出的贡献,是穷半生心血,收集、保存、校勘、编辑、出版了《四明丛书》。
《四明丛书》搜集了鄞县历代文化散佚的文献一
百七十八种,极具文献价值,堪称文化瑰宝。藏于宁
波天一阁。
两天后,即1931年1月17日,陈布雷回信给胡适
称,“此事部中既决定,当不能变更”,并表示愿意与胡适等人建立“一个初步的共同认识”。胡适立即从北平再致信陈布雷:“鄙意‘一个初步的共同认识’必须建筑在互相认识之上。”并托井羊先生带上《新月》两份,分别送给陈布雷和蒋介石,希望二人浏览这几期《新月》的言论。胡适还在信中表示,他们看过之后,“该‘没收焚毁’(国民党中宣部密令中语),或该坐监枪毙,我们都愿意负责任。但不读我们的文字而单凭无知党员的报告,便滥用政府的威力来压迫我们,终不能叫我心服的”。
这信,一如胡适在上海的三年半,其政治言论义正词严、理直气壮、毫无顾忌,文章笔势酣畅淋漓。
但可悲的是,胡适自己被政治冲撞得鼻青脸肿、鲜血
淋漓,却一直对蒋介石尚存幻想。
北京大学新学期开始,胡适开讲“中古思想史”。1931年5月,榴花绽放时,他收到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做工的吴晗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自己正在作《胡应麟年谱》的情况。胡适对胡应麟也有研究,其《文存》有这方面的文章。见信中吴晗寻出吴之器为胡应麟所作的传,推断出“胡氏的卒年是在万历三十年壬寅(1562),存年五十二岁”,与自己推断相关甚微,甚是高兴。他在给吴晗的信中说:“我记得你,并且知道你的工作。你作《胡应麟年谱》,我听了很高兴。”但指出“你信上在万历三十年下注:‘1562’,是大错。不知何以有此误。此年是1602。生年是1551”。最后,胡适夸年轻的明史研究者吴晗,“你的分段也甚好,写定时我很想看看”,并邀请他“星期有暇请来谈。罗尔纲君住我家中”。
胡应麟,字元瑞,号石羊生。浙江兰溪人,与胡适同乡。万历中举,屡试进士不第,筑室山中,收藏图书四万余卷,从事著述。其幼能诗,承建安七子诗风而有变化,著有《少室山房类稿》《诗薮》,很有学术价值。(P8-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