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新】【良好】不流血的:素食主义文化史
9品书籍大部分没有笔迹少量轻微笔迹。配件和光盘不包
¥
24.48
3.1折
¥
78
九品
仅1件
作者特里斯特拉姆·斯图尔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16214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9787521716214
上书时间2024-12-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特里斯特拉姆·斯图尔特(Tristram Stuart),英国作家和环保活动家,著有《不流血的革命》(2006)和《浪费:优选粮食危机解密》(2009)。他长期致力于改善粮食生产所带来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并在2011年被授予苏菲奖(该奖项由《苏菲的世界》作者设立,旨在表彰致力于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个人或组织)。 从剑桥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他在印度新德里做过自由撰稿人,在科索沃做过项目经理,并在媒体上积极发声,呼吁公众关注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中的浪费。他在29岁时出版了处女作《不流血的革命》,开始崭露头角。他的第二本书《浪费》引发了巨大反响,他的TED演讲《优选食物浪费的丑闻》更吸引了超过百万的观看量。 作为一名骄傲的免费素食主义者,他在2009年策划了“喂食5000人”活动:5000人在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上聚餐,免费享用利用被遗弃的蔬菜及其他食物制成的午餐。他后来成立非营利组织“反哺”(Feedback),在优选各地推广此项活动及其他公益项目。
目录
引言 002
部分 草根
01 布谢尔的蒲式耳、培根的培根和《大复兴》 014
02 约翰·罗宾斯:震荡者的神 027
03 罗杰·克拉布:让食物链变平 039
04 毕达哥拉斯与印度圣哲 053
05 托马斯·特赖恩:英国的婆罗门 075
06 约翰·伊夫林:沙拉的救赎 094
07 卡巴拉揭秘 107
08 牛顿与异教神学的起源 115
09 无神论者、自然神论者和《土耳其间谍》 135
10 跟着笛卡儿戒肉 154
第二部分 无肉医学
11 伽桑狄与人类的阑尾 163
12 ·埃凯的天主教斋戒食物 177
13 切恩医生的感性饮食 190
14 克拉丽莎的卡路里值 209
15 卢梭与大自然的乳房 222
16 反素食主义的吉祥物:蒲柏的快乐羔羊 243
17 安东尼奥·科基与坏血病药方 256
18 薄食:苏格兰的素食主义盛世 265
第三部分 浪漫晚餐
19 饮食与外交:在圣牛国度吃牛肉 288
20 约翰·泽弗奈亚·霍尔韦尔:伏尔泰的印度先知 304
21 天性的呼唤:以动物权利之名在法国大革命中杀人 324
22 瓦拉迪侯爵上断头台 341
23 无血兄弟盟 360
24 约翰·斯图尔特与死亡的效用 375
25 杀死一只猫:约瑟夫·里特森的无神论政治 390
26 雪莱与重返自然 401
27 马尔萨斯灾难:喂饱世界 429
尾声 素食主义与生态学政治:梭罗、甘地与希特勒 448
内容摘要
对于古往今来的许多人来说,不吃肉是一个既定事实:对于他们来说,肉类食物太稀少或太昂贵了。而在那些能够负担得起吃肉的人当中,也有许多人选择不吃肉,原因则各不相同。
本书就追溯了17世纪以来素食主义观念在欧洲的演变历程,介绍了早期素食者从哲学、医学、经济学等角度主张素食的观点及其流变,尤其凸显了印度的素食主义思想对于欧洲的深刻影响。而通过研究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于食物的态度,我们可以一窥他们当时是如何理解人与万物的关系的,也可以一探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是如何被塑造的。
现如今,我们享受着过去不可想象的繁荣程度,人均肉类消费量不断攀升,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气候变化、优选贫富差距拉大、粮食浪费等严峻挑战。吃肉,不吃肉,还是少吃肉,甚至免费素食主义(freeganism)——这依然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人思考并做出选择的问题。
精彩内容
推荐序
《不流血的革命》是一本精彩有趣的书,它以素食主义为线索,讲述了近四百年来的欧洲文化发展史。
在欧洲文化的语境中,发生在1688—1689年间的英国“光荣革命”常被称为“不流血的革命”,因为那是一场没有暴力冲突和流血牺牲的革命。本书也名为“不流血的革命”,但它与英国的“光荣革命”没有关系,而是特指“饮食革命”。也就是说,从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尝试转变为素食,同时以素食的方式来重新审视人与动物、与自然环境、与自身健康等的关系,由此试图建构一种新的生态秩序和价值观。在这个意义上,素食这场“不流血的革命”或许更为“光荣”。
谈到素食,人们心里闪现的第一个词可能是“动物”,第二个词可能是“营养”,第三个则可能是一个问题(不妨把它称为“素食问题”):“关心动物与我获得营养(健康),哪个更重要?”我们会发现,在“常识”的意义上,“素食问题”间接地将人的生存与动物的生存对立起来,使道德关怀和责难在“困境”中展开张力,也使得这种思考具有剧烈的冲突性。不过,“素食问题”所带来的“困境”并非真实的困境,我们需要以科学重新审视“常识”。人们普遍认为,长期匮乏动物性蛋白质等营养元素,可能不利于健康,甚至可能导致疾病。但事实上,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在广义素食的意义上(这时食料范围包括植物和藻类,还包括蛋类和乳品),素食可以完全提供人类所需的每一种营养物质。换言之,素食与全面膳食(这里特别说明,以营养学的规范术语表述,与“素食”相对的概念是“全面膳食”,而不是“肉食”),在营养物质供给覆盖面的意义上,没有任何差别。除非是处于供给不足或种类单一的境况,目前的营养学研究尚未发现素食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反而是,在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上,素食对健康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因此,那种“常识”只是人们长久以来的一种偏见。在现代科学之光的启蒙下,相信越来越多的偏见都将逐渐呈现出背后的真相。当然,素食主义并不是仅仅出于关怀动物,它更是出于对人的健康、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资源分配、社会正义、生命意义等多重主题的关切。素食主义处理的不仅是人与动物的关系,更是人与人之间,乃至人与心灵之间的关系。这些更为深入的议题,都在本书中有相关的精彩讲述。
作为一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社会思潮,现代素食主义诞生在工业社会。其社会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物质生活的足够丰富为人类反思饮食提供了可能性。素食观念古已有之(往往伴随着宗教而存在),但就如同饥饿时不可能考虑节食,食物匮乏的情境下也无从谈论素食。故而在古代,无论选择何种饮食方式,宏观而言都是被动的妥协。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物质条件对基本生存需要的束缚。人类在饱食之余开始思考饮食的由来与意义,素食从此才是出自理性的选择,方生成伦理的意义。其二,破坏自然引发的灾难为人类反思饮食提供了必要性。19世纪以来工业的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地球母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严重受损的自然以复仇者的身份闯入人类生活,给人类带来了应对不及的灾难,生态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使人类不得不重视起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明确指出,以肉食品为生产目的的动物养殖业和石化燃料的使用,是全球环境恶化的两大主因。素食主义作为环境保护中重要的主题,其严肃性日益突显。
众所周知,饮食习惯与思想观念具有高度的同构性。在现代素食运动诞生以前,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全面膳食者。那时零星的素食者由于行为私人化,或作为少数群体局限于特定地域,因而没有影响到全世界主流社会的价值观。现代素食主义思潮的出现,为原来的饮食观念世界展开了一个新的境域。自此,环境保护也好,动物保护也好,不再仅仅是“我们”对自然生态的宏大叙事,而是内化成为每一个“我”直接面临的生活抉择。在个体最日常的饮食行为中,伴随着“吃还是不吃”的思索,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无声地逐渐生成。尽管这种抉择是私人性的,尚不具普遍的伦理规范力,但随着对未经反思的生活经验的重新认识,素食主义或将成为人类未来生活的新伦理观。
本书的英文书名直译为“不流血的革命:1600年以来的素食主义文化史”,严格来说,如果副书名中加上“欧洲”两字会更为精确。毕竟本书没有涉及欧洲(和作为欧洲殖民地的印度)以外的全球其他地区,特别是,没有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当然,考虑到本书原本是面向欧美世界的读者,本不必苛求。然而,如果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世界素食观念的发生和发展史,那么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它们在历史上一直以蔬谷为主要食物,则有着更为深厚的素食传统。法国思想家史怀哲(AlbertSchweitzer)就说过:“中国伦理学的伟大在于,它天然地并在行动上同情动物。”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东方与西方都在致力于生态共同体的构建,以期将人类与鸟兽草木、与山河大地的命运紧密联结起来。
本书的繁体中文版由两位台湾学者翻译,笔触华美,文意传神。考虑到两岸在一些语言表述上有习惯用法的差异,同时繁体版中也有一些可以理解的讹误,所以在充分尊重繁体版的基础上,我对本书译文进行了重译和修订,一些段落整块重译,历时约一年。在这一过程中,天津音乐学院外语教研室张烨副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优秀硕士生牛荣荣,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精力!湖岸出版的景雁先生给予了充分耐心和大力支持,编辑韩松先生严谨细致地审读了全稿,并给出了切中肯綮的建议!在此对以上诸位表示深深感谢!
舌尖之上是对美的品味,舌尖之下是文明精神的蕴含。愿素食带给万物更多的善与美。
王汐朋
2019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