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外国人研究报告
¥
16.8
2.2折
¥
78
九品
仅1件
作者梁玉成 著;梁玉成、黄柯劼 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4
上书时间2024-11-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梁玉成 著;梁玉成、黄柯劼 编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8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34648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8页
-
字数
239千字
- 【内容简介】
-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在广东省居住的外国人数量位居全国一。在广东,外国人主要居住在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
《广州外国人研究报告》基于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于2016年展开的“在广州的外国人调查”完成。这一调查在广州市公安局外国人出入境证件办理大厅进行,历时一个月。采用计算机辅助面访方式,以14种语言,涵盖了在广州居住的来自70多个国家的国际移民。
《广州外国人研究报告》从基本状况、融入与适应、来华基本过程、跨国行为等诸多方面,对广州外国人工作和生活情况及其决定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展现和分析。报告揭示,目前,广州外国人主要来自亚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男性为主,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他们对中国未来信心较强,其中发展中国家外国人有更强的迁移来华意愿。由于中国是非移民国家,外国人在广州总体融入程度有待提高,在来华发展之余多保有“旅居者”心态,倾向于在来源地保留更多的居住、生活与工作机会。此外,随着来华时间的推移,来华外国人的阶层逐渐出现了下移的趋势,显示社会资本积累后产生的累积因果效应存在,证明广州市外国人族裔网络已经形成并扩张,为后来者来华和在华适应提供越来越多的支持。
- 【作者简介】
-
梁玉成,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博士,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执行主任.2018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多个项目,发起“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和“中国多城市外国人调查”等多个大规模、全国性、历时性社会调查,研究成果曾获得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在华国际移民、社会分层与不平等、计算社会科学、社会学量化研究方法。
黄柯劼,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后。在在华国际移民领域主持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各一项、博士后基金研究课题一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在华跨境劳工研究、国际移民政策比较研究、各国离散华侨华人及其与祖(籍)国关系研究。著有德文专著一部并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目录】
-
第一章 人口、经济、社会基本状况
一 人口构成及社会特征
(一)性别、年龄结构
(二)来源区域分布
(三)文化素质与技能
二 在穗外国人的工作状况
(一)在业状况
(二)纵向对比
三 婚育状况
四 观念态度
(一)居留意愿
(二)未来信心
五 总结
第二章 融入与适应
一 移民社会融入研究
二 融入与适应的指标建构
三 融入与适应情况
(一)数据与样本介绍
(二)在穗外国人融入与适应的总体情况
(三)在穗外国人融入与适应的个体差异
(四)不同职业群体的融入与适应
(五)来华时间与来华次数对外国人融入的影响
四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来华基本过程分析
一 来华状况
(一)来华次数分析
(二)两地往返状况分析
(三)来华时间
(四)接近半数为短期居留,存在一定群体差异
二 迁移动机
(一)离开祖国的动机
(二)来源国迁移原因分析
(三)迁移动机随时间变化分析
三 来华目的
(一)来华目的来源国差异分析
(二)来华目的次数差异分析
四 签证类型
(一)来源国签证差异分析
(二)来华次数签证差异分析
(三)签证类型随留华时间变化分析
五 签证获得
(一)来源国签证获得渠道差异分析
(二)中介办理签证费用分析
六 接待状况
(一)接待与社会关系分析
(二)来源国接待状况差异分析
(三)职业差异与接待状况
七 社会资本累积及累积因果效用
(一)来华外籍人士社会资本
(二)社会网络的累积因果效应
第四章 生活状况
一 社会团体生活
(一)业缘/地缘群体:商会/同乡聚会
(二)志缘群体:宗教聚会
(三)趣缘群体:兴趣群体
(四)公益性团体:志愿者聚会
(五)小结
二 消费生活:日常花费
(一)总日常花费
(二)房租水电花费
(三)吃饭食物花费
(四)通信交通花费
(五)人情往来娱乐花费
(六)小结
三 对族裔经济的依赖程度
(一)餐厅/咖啡馆
(二)物流
(三)会计/金融
(四)日常用品
四 与中国人交往意愿
五 生活中与警察的关系
六 来华前后收入满意度对比
七 生活展望:未来信心
(一)个人在中国的未来收入信心
(二)对中国未来的信心
(三)小结:对自己未来收入信心与对中国信心的关系
第五章 跨国性与跨国行为
一 引言
二 移民跨国行为描述
(一)居留时间嵌入
(二)经济活动嵌入
(三)社会活动嵌入
三 结语
第六章 在穗外籍华人基本状况
一 基本情况总述
二 成长与迁移
(一)过去:出生成长在中国,跟随家人而离开
(二)现在:为工作或探亲而暂留中国,对中国最有好感
(三)未来:大部分离开中国,定居地看自然环境
三 教育
(一)教育地点
(二)教育水平
(三)代际教育
四 经济
(一)工作状况
(二)资产状况
(三)收入
(四)消费
(五)捐赠
五 阶层认同
(一)总体
(二)阶层流动
六 社会融入
(一)整体强,老年弱;发展中国家华人接纳度高
(二)宗教:信教比例高
七 健康医疗
(一)健康认知
(二)医疗卫生
第七章 在穗外国人的社会工作服务
一 背景
(一)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二)社会组织发挥作用
(三)新家园社工的服务探索
二 服务总览
(一)专项项目
(二)家综项目
三 服务人员及经费情况
(一)服务人员情况
(二)经费情况
四 外国人需求分析与界定
(一)外国人需求分析
(二)外国人群体与需求界定
五 服务内容情况
(一)市级专项服务
(二)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
(三)小结
六 总结及建议
(一)服务影响
(二)服务限制及存在问题
(三)服务建议
第八章 医疗服务使用及评价状况
一 前言
二 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二)调查内容与统计分析
三 结果
(一)健康情况和对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的评价
(二)在中国有健康问题者对中国医疗服务的看法
(三)医疗服务评价的单因素分析
(四)医疗服务评价的多因素分析
四 讨论与结论
第九章 来华高技术移民的社会融入机制探讨:基于国家流动、收入流动、文化涉入
一 研究背景
二 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三 初步探索与现实情况
四 数据说明与操作化
五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一)国家流动假设的实证结果
(二)收入流动假设的实证结果
(三)文化涉入假设的实证结果
六 结论、不足与展望
第十章 在穗外国人管理制度
一 引言
二 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内容介绍
(一)广州市公安出入境部门
(二)市外国专家局
(三)市外事办公室
(四)市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五)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