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俊波的故事
  • 廖俊波的故事
  • 廖俊波的故事
  • 廖俊波的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廖俊波的故事

1.5 九品

仅1件

福建泉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共中央组织部新闻和网络宣传办公室、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 编

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3

上书时间2024-06-18

知意书屋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中共中央组织部新闻和网络宣传办公室、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 编
  • 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9909249
  • 定价 1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44页
  • 字数 8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省南平市委原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共中央组织部新闻和网络宣传办公室和福建省委组织部联合组织出版了《廖俊波的故事》。该书以小故事的形式记述了廖俊波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作者简介】
  廖俊波,男,汉族,福建省浦城县人,中央党校研究生,1968年8月出生,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担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
  1990年8月,南平师专毕业后,在邵武市大埠岗中学任教。
  1992年7月,任邵武市大埠岗镇文化技术学校教导主任、党办主任(其间,1993年8月至1995年12月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在职大学学习)。
  1995年12月,任邵武市政府办公室科员。
  1996年7月,任邵武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1998年4月,任邵武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1998年11月,任邵武市拿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2002年8月。任邵武市拿口镇党委书记(其间,2002年8月至2002年10月在浙江省衢州市挂职锻炼)。
  2003年10月,任邵武市政府助理调研员、拿口镇党委书记。
  2004年2月,任邵武市政府副市长。
  20C16年5月,任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
  2007年10月,任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荣华山产业组团管理委员会主任(正处级)(其间,2005年9月至20{)8年7月参加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
  2011年6月,任政和县委书记。
  20]5年11月,任南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政和县委书记。
  2016年3月,任南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6年7月,任南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
  2016年10月,任南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
  2017年3月18日,因出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2015年6月,廖俊波同志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l7年4月被中共福建省委追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6月被中共中央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目录】
廖俊波简历
第一章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
心有信念,就不会觉得累
“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
难忘的一次务虚会
美丽东涧引路人
决不能让一个贫困村掉队
党建也是生产力
千里之堤,绝不马虎
“每做一件事,都应当通盘考虑”
“用人”与“管人”
一位“好班长”
“不远复”新解
工作是快乐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
“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第二章  心系群众、为民造福
“赚钱的事群众干,不赚钱的事政府干”
“旧事乡味”背后的故事
不能让老百姓吃亏
他点燃我返乡创业的激情
“我要像廖叔叔那样去帮助别人”
抓教育就是拔穷根
二十二个孩子记得他
一双雨鞋与政和小吃的情缘
用200万撬动6000万
村里的浊水变清了
俊波,您好
夜战“苏迪罗”
他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给廖书记理发

第三章  担当尽责、忘我工作
“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
“砖列”来了
夜查劣质水泥
给石头“洗澡”
龙山扑火记
企业家的贴心“保姆”
工棚里的年夜饭
“俊波速度”
“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
以“跪地求婚”的诚意来招商
“一个企业落地需要干百个理由,不落地只要一个理由”
“一个疯子领着一群疯子在干!”
“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廖俊波的“五张图”
企业派单,政府接单
“一竿子插到底”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

第四章  廉洁奉公、无私奉献
“清清白白做人,就可以安安稳稳睡觉”
亲商又“清商”的好领导
坚决退回的一盒“竹炭袜”
风清气正方能政通人和
代购物品不欠账
多买“药材”,少买“棺材”
一脉上善的好家风
与家人的“约法三章”
妻子眼里的丈夫
女儿眼里的父亲
“吃地瓜和咸菜是为了不忘过去”
“他对吃太不讲究了”
生命最后的行程表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