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事诉讼法(第四版)/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民事审判裁判制度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人民陪审员法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律师法务司法实务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法硕2024年考研2023年法考
  • 民事诉讼法(第四版)/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民事审判裁判制度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人民陪审员法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律师法务司法实务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法硕2024年考研2023年法考
  • 民事诉讼法(第四版)/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民事审判裁判制度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人民陪审员法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律师法务司法实务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法硕2024年考研2023年法考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1 / 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事诉讼法(第四版)/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民事审判裁判制度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人民陪审员法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律师法务司法实务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法硕2024年考研2023年法考

9787300272566

57 55 全新

库存599件

安徽合肥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14.0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卫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72566

出版时间2019-09

版次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446页

定价55元

货号12583329

上书时间2024-06-13

评价30好评率 100%

  • 包装仔细 6
  • 发货速度快 6
  • 值得信赖 5
  • 品相不错 5
  • 服务态度好 5
  • 物流很快 5
  • 价格实惠 4
  • 品相超预期 4
  • 非常满意 4
  • 物超所值 3
查看全部评价

阁帮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民事诉讼法(第四版)/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系一本系统阐述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和基本原理的教材,本教材融入了近年来民事诉讼法的修正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的主要司法解释以及其他相关的民事诉讼规范,整合了学术界的新研究成果。作者根据自己长期的民事诉讼教学实践撰写本教材,很好地突出了民事诉讼制度和基本原理的重点、焦点、难点和疑点,观点阐释层次清晰、逻辑谨严,深入浅出,并注意通过有关制度、程序的结构和流程图示,使得本教材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直观性,有利于读者更好地学习、理解和运用民事诉讼制度和原理。     作者简介   张卫平,天津大学卓越教授、清华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6年至1993年西南政法大学执教;1993年从讲师破格提拔为教授;1993年至1995年日本东京大学、一桥大学访问学者;1995年至1998年西南政法大学执教,并担任《现代法学》杂志主编;1999年至今,清华大学法学院执教;2009年至2012年任《清华法学》副主编、主编;同时期任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馆长;清华大学文科人才、清华大学责任教授、长聘教授、诉讼法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996年)、司法部劳动人事部英雄模范(199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国内十四所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检察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截至2018年,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独著10余部、合著数十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概述1
第2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22
第3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39
第4章 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职权48
第5章 民事裁判权的范围62
第6章 管辖67
第7章 当事人90
第8章 共同诉讼101
第9章 第三人114
第10章 诉讼代理人128
第11章 诉135
第12章 证据152
第13章 证明173
第14章 诉讼审理的保障机制215
第15章 普通程序246
第16章 简易程序279
第17章 第二审程序292
第18章 民事公益诉讼304
第19章 裁判314
第20章 再审制度336
第21章 民事诉讼法中的非讼程序356
第22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385
第23章 执行程序总论398
第24章 执行程序分论433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1.民事争议
社会是由人们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所构成的,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一定组织与个人之间,特定组织之间,因为利益、认识和实践方式上的差异,总是会发生冲突和矛盾,争议的存在总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我们可以将这些争议大体分为法律上的争议和非法律上的争议。非法律上的争议是指那些不涉及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的争议,如道德上的争议、政治上的争议、学术上的争议,等等。法律上的争议又大致分为行政法律上的争议、刑事法律上的争议和民事法律上的争议。行政法律上的争议,是指涉及行政法上规定的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有关行政权行使的法律争议。刑事法律上的争议,是指国家、刑事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发生的涉及刑事法律的争议。民事争议,是指那些涉及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例如关于各种合同成立、有效、变更、撤销、终止、履行的争议,关于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争议,关于婚姻、继承、家庭关系的争议,等等。民事争议的特点是,?其一,当事人之间争议的对象是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其二,当事人之间在实体法律关系上是平等的;其三,当事人对自己的实体权利有自由处分的权利。民事争议的这些特点也决定了民事争议解决的方式,因为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应当与民事争议特点相适应。
无论何种法律争议,只要存在就意味着相应关系的非正常化应当予以解决,否则会影响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正常化,乃至社会的稳定发展。
由于不同法律争议有其自身的特点,解决争议的法律依据也有所不同,因此,解决争议的方式也会不同。行政争议将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程序等方式加以解决;刑事争议中涉及刑事犯罪的,则将通过刑事诉讼程序加以解决;民事争议可以通过人民调解、仲裁以及民事诉讼程序加以解决。
2.民事诉讼的含义
民事诉讼从广义上讲,是指国家裁判机关以其强制的方式解决利害关系人之间民事权益争议的程序。民事诉讼是诉讼的一种基本类型,从广义的意义上讲,在我国是指作为国家裁判机关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范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以及实现民事权利、义务的程序。在较为狭义的意义上,民事诉讼仅指,人民法院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程序,而不包括通过强制方式实现民事权利、义务的程序,如民事执行程序。从最狭义的意义上讲,民事诉讼则是指,涉及人民法院审理和解决双方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而不包括人民法院按照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殊程序对非对立双方当事人之间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决的程序,如宣告死亡、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认定财产无主等案件的审理程序。人民法院审理和裁决对立双方当事人之间民事纠纷的程序是最广泛和最典型的民事诉讼程序。
3.民事诉讼的必要性
民事争议主要是关于当事人民事权益的争议,涉及的是私人权益(包括个人和法人),因此,当事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争议。发生民事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寻找彼此都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化解纠纷(私人之间的和解),也可以通过第三人斡旋、调停的方式(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民事争议,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仲裁方式解决民事争议,但许多情况下,民事争议无法通过协商和仲裁方式加以解决,此时就需要通过民事诉讼加以解决。尤其是在反对私力救济的法治社会里,为了防止民事争议的转化和升级,实现权利、义务,需要国家以公权力介入民事争议的解决,使民事争议通过法定的程序得到裁决,并最终借助国家强制力实现民事权利、义务。

  查看全部↓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