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元钧窑内府款月白釉兽首耳衔环大香炉
  • 金元钧窑内府款月白釉兽首耳衔环大香炉
  • 金元钧窑内府款月白釉兽首耳衔环大香炉
  • 金元钧窑内府款月白釉兽首耳衔环大香炉
  • 金元钧窑内府款月白釉兽首耳衔环大香炉
  • 金元钧窑内府款月白釉兽首耳衔环大香炉
  • 金元钧窑内府款月白釉兽首耳衔环大香炉
  • 金元钧窑内府款月白釉兽首耳衔环大香炉
  • 金元钧窑内府款月白釉兽首耳衔环大香炉
  • 金元钧窑内府款月白釉兽首耳衔环大香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元钧窑内府款月白釉兽首耳衔环大香炉

1800000 九品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尺寸30 × 20 × 35.5 cm

上书时间2024-03-3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我们知道,宋金元钧窑中有许多香炉,最有特点的是作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内蒙博物馆的“小宋自造”大香炉, 这里着重介绍一件颇具特色的民藏钧窑大香炉。
      先介绍其器型,器型的特点一是大,高度有35.5cm,体型超过绝大多数金元香炉;二是器型規正端庄稳重,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一看就知道不是一般阶层所用;三是整器多层分布,从盖扭,盖身,器颈,器身,器足多层设计,给人以高贵华美之感;四是在盖上设计四条动物形状出戟,仿青铜器扉棱的造型,在盖和身两层两侧设计两套四个兽首衔环耳,具有中国商周青铜器型制特征,给人以典雅古朴之感,这样的器型在馆藏和民藏三朝钧窑香炉中罕见。
    再看其纹饰,纹饰颇具特色:三足为典型彪悍的蒙古人脸的部分(有点塌的鼻和厚厚的嘴唇),细看脸下方还有有像川字样的内印纹,是否为人脸的胡须不得而知;腹身凸起四个相同的纹饰,一正一反排列分布作为主纹饰,这种纹饰在高古瓷上很少见过,有点像青铜器回纹和凤鸟纹饰;腹身两边为衔环兽首耳,环已丢失,兽脸有点像绻毛张嘴的狮子脸;盖子也很特别,有四个不知什么动物型状的出戟;盖扭是个圆形球,球两侧好像是象鼻,勾住两个小圆环。纹饰上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具像化,即具有蒙古草原本俗文化特征,还带有中原文化和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味道。
     第三看看这件香炉的内部结构:盖顶端有一个凸起的出香气的孔洞,香炉内底部有三个孔洞,但并不直接通器外,位置正好对应三个足,三足内侧也分别留有有三个孔洞,经测试,内底的三个洞与足内侧的三个洞是相通的,这种设计说明什么?也许是为了香炉内部增加氧气,便于香烛的燃烧。不得不承认,这种结构设计适合这种密封性香炉器型,非常灵巧独特,颇具匠心。
   第四看看其制作工艺和胎质,除盖和炉身接触面,四个悬环与耳槽接触面和底足外,全器里外满身施单色月白釉,釉色素雅清淡,釉层厚薄均匀,这种釉色有点像汝窑,与1987年北京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所院内出土的现收藏于北京海淀区博物馆的宋月白釉折沿洗非常相近。香炉器身内没看到手拉坯痕迹,可见其成型工艺是模制成型,四个凤鸟纹饰是模压成型的。从器盖内侧小磕处和底足可看到胎质,胎质与通常我们所见到的灰色,黄色,黑色钧窑胎色有所不同,是接近于白色的紧密胎质,这在宋金元三朝钧窑胎色中不多见。
    最后谈及其落款,在腹身底部有个带框的阴刻落款:“内府”,用放大镜细看,凹线内有琢痕,显然款不是在入窑前的湿坯上刻的,而是在出窑后琢出来的。我们知道元代官窑瓷器是有款识的,跟后世所不同的是,没有“官方纪年款识”,而只有“订制纪实款识”,比如官方订制纪实款识为“内府”、“枢府”,一般都题记在瓷器的肩颈部位或底部,书写款和剔刻款都有。金,元内府专指掌管宫廷制作、供应的机构。元朝凡有"内府"款的器物都由内府负责出样、按棑制作和验收,而后供皇室、官府衙门和军中使用。所有"内府"款的器具中有较普通的盛酒瓶罐,也有皇室精美的陈设器和敬神拜祖的供器。
     初步分析了以上特征,我们对这件钧窑大香炉应该下什么结论呢?
    按大多数鉴定专家的思路,首先考虑的是会不会是现代工艺仿品?如果是仿品,那么必须有模仿对像,而且是已有巨额拍卖成交价格的模仿对像,如成化杯,元青花,清三代官窑等,这种造型钧窑大香炉在馆藏民藏中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无模仿之源,也就根本不会产生模仿之念;第二,如果真要模仿,钧窑中最时髦的最有价值的是带紫斑的钧窑,而这件香炉是清一色月白釉,从赚钱角度分析是不入收藏者法眼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这件香炉釉面已出现非常明显的次生白色钙化结晶,凸出的棱部釉面已出现破口死亡汽泡,胎釉结合处已出现火石红,这些都是大几百年的古瓷老化痕迹,这些例证说明这件香炉不是现代工艺仿品。最后,关于这个后刻的内府款是不是有仿的嫌疑,的确,目前市场上有内府款的仿品很多,关键要从整器是否符合当年那个时代特征和是否具有老化痕迹等方面去综合考虑,官窑器物出窑后根据它的用途到宫廷内府或造办处加刻落款是古代通行的做法,单就有内府款就怀疑是仿品肯定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这件香炉是出自哪个年代呢?宋肯定到不了,关键是这么大的器型,这样的纹饰不可能在宋代出现,明清钧窑中也很难看到这种器型,会不会是出自金或元?这是最值得探究的地方,从较大器型和具有草原蒙古文化纹饰特征看,出自金和元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再分析其端庄規正大气的型制,非常讲究的结构设计和严谨的制作工艺,再加上那个内府刻款,这件香炉不仅出于金元,而且很有可能还出于金元宫廷或官府,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官钧窑器。
     金元钧窑中仿青铜器的还真不少,最典型的是国家博物馆藏的元代仿青铜器出戟尊,还有许多仿青铜器带耳鼎的三足香炉。这种即仿青铜器出戟,又仿青铜器三足鼎、兽首耳衔环、回纹、凤鸟纹饰的金元官钧窑的确非常罕见。
    也许有人会质疑,既然是金元钧官窑器,为什么没有紫斑?不是说有紫斑的钧窑价值更高吗?是的,按民间观念是“钧窑一点红,万世吃不穷”,但金元时的宫廷观念是否也是如此还真难说,从元人崇尚白色这个民族特性看,真正的被金元宫廷接受使用的钧官窑说不定就是这种端庄优雅的清一色的月白釉,元代枢府釉卵白釉被朝廷接受为官窑器就是一大例证,那元青花瓷来说,既可以用来作赏赐,也可以用来作商品贸易换钱,但是祭天礼地、敬奉祖先,元皇室还是选择单色釉,选用卵白釉和蓝釉瓷,作为钧窑也肯定选用月白单色釉,不会去考虑花俏的带紫斑的钧窑。
   还有不是说金元钧窑胎质不都是香灰胎或黑胎吗?怎么会出现偏白的胎质?这就不得不从真正钧官窑具有更严格考究的胎质淘炼要求角度去考虑,为了增加制成品的白度,对胎质的淘炼必定非常严格,即尽最大能力接近于白色,事实上,宋金元三朝钧窑有多种胎质,白胎质也是其中一种,只是占比很少而已。再有通常我们都认为金元钧窑没有宋钧窑精致,施釉也不像宋钧窑那样满釉,现在看来这也许是对民钧窑而言,金元的官钧窑中也不欠精品。
     宋金元钧窑分官窑和民窑,故宫博物院藏钧窑出戟尊,钧窑花盆通常被认为是官钧窑,而且是宋官钧窑,但现在国外文博界和国内学界对此有质疑,认为是明初的产品,色彩斑斓的“小宋自造”大香炉肯定是民钧窑,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宋金元三朝钧官窑很不容易搞清楚,这件钧窑大香炉从器型,做工,釉彩,胎质等方面看都具有官窑特有的气质和特征,纹饰上具有金元文化特征和高規的仿青铜器特征,且具有珍贵的稀有性和独特性,加上有内府款,出自金或元钧官窑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已缺失两个衔环,在完整性上有遗憾,但其研究价值和市场价值仍不可小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