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
  • 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
  • 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
  • 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
  • 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
  • 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
  • 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

30 九品

仅1件

山东淄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瑞林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32544837

上书时间2024-06-23

xinshengzhang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瑞林 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8
  • 版次 1
  • ISBN 9787532544837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8页
  • 字数 270千字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作为古代最杰出的历史演义小说,不仅以“七实三虚”的创作原则,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传播历史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小说通过演绎这段历史,深刻地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与观念,汇集了汉族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成为积淀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大书。谭邦和说:“《三国演义》属于那种集中表现了民族历史文化总体成就和总体特色的作品,继之又参与了民族性格的塑造、民族心理的建构、民族文化的定型,并持续作用于民族文化发展演变的过程。因此,不读《三国演义》,意味着失去一次形象生动地了解中国历史、品味传统文化、欣赏乱世英雄、获得古代智慧的宝贵机会。”
《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分为“观念篇”、“事件篇”、“人物篇”。“观念篇”旨在从宏观的角度去阐释《三国演义》全书所蕴含的、能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带有本质性的东西,诸如历史观、政治观、道德观、战争观、人才观、宗教观、妇女观,、英雄观之类。“事件篇”、“人物篇”则采用聚焦的方式,从中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去具体解读、分析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事件和人物,试图从中读出一些渗透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东西来,但愿能对《三国演义》的爱好者有所启示。
【目录】

前言
观念篇
第一章有分有合的历史观
第一节有分有合,合比分好
第二节扬晋抑魏,颂扬统一
第三节正闰之说,有违原意
第二章推崇仁政、反对暴政的政治观
第一节揭露残暴不仁的曹操
第二节谴责暴虐无道的董卓、孙皓
第三节颂扬大仁大义的刘备
第三章崇尚忠义、谴责无行的道德观
第一节颂扬忠贞之德,贬斥不忠之行
第二节忠义交辉,相得益彰
第三节尽忠尽孝,难以两全
第四节有节有义,相映生辉
第四章拥刘反曹、尊汉抑魏的正统思想
第一节拥刘反曹倾向的由来
第二节宣传炎刘正统,维护炎汉天下
第三节反对篡逆之行,抨击曹魏逆贼
第五章崇尚智谋的军事思想
第一节全景式的军事教科书
第二节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思想
第三节灵活多变的战术思想
第四节智谋至上的战争观
第五节谋略战策泽溉后人
第六章注重功用、不拘一格的人才观
第一节思贤若渴、选贤任能的时代氛围
第二节不拘一格的人才类型
第三节君臣互择的人才机制
第四节重武轻文的价值取向
第七章推崇佛道、讥刺儒士的宗教思想
第一节佛、道盛行的宗教背景
第二节道法高深、救民水火的道教
第三节善恶分明、劝人向善的佛教
第四节推崇佛道、讥刺儒士的宗教倾向
第八章突破传统、尊重女性的妇女观
第一节一视同仁地描写妇女
第二节凸显妇女的道德情操
第三节巾帼胜于须眉的女性光辉
第九章崇尚才智、注重功业的英雄观
第一节崇拜英雄的民族心理
第二节功业至上的三国英雄观
第三节运筹帷幄亦英雄
事件篇
第十章十常侍之乱
第一节宦官专权是东汉政治的痼疾
第二节宦官专权是皇帝幼冲的产物
第三节宦官专权与外戚干政互为因果
第四节宦官专权是社会动乱的重要根源
第十一章董卓之乱
第一节王室衰微是主因
第二节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导致王室衰微
第三节地方豪强的兴起削弱了朝廷的力量
第四节执政大臣的举措失当
第五节独夫民贼决无好下场
第十二章官渡之战
第一节统一与称霸
第二节劣势与优势
第三节多谋善断与少谋寡断
第四节君臣齐心与上下离德
第十三章赤壁之战
第一节扫平江南与救亡图存
第二节骄兵必败与哀兵必胜
第三节舍长就短与扬长避短
第四节未谋而轻动与谋定而后行
第五节上晓天文、下明地理是取胜的重要因素
第十四章荆、襄之战
第一节外交上没有永远的朋友
第二节孤军作战,失败固然
第三节骄傲轻敌是致败之由
第四节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第五节后生可畏
第十五章曹魏代汉
第一节曹操不背篡逆之名
第二节傀儡皇帝的悲剧
第三节尧舜禅让的闹剧
第四节希图富贵者的机会
第十六章彝陵之战
第一节结义之情与国家利益
第二节拒绝谏言,一意孤行
第三节自以为是,用兵失策
第四节避其锋芒,火烧连营
第五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十七章七擒孟获
第一节欲北伐中原,必稳定后方
第二节七擒七纵,志在怀柔
第三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四节用兵之道,智谋为上
第十八章六出祁山
第一节六出祁山,志在复兴汉室
第二节以攻为守,意在避免蜀汉早亡
第三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第四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十九章蜀汉之亡
第一节连年征战,兵疲力竭
第二节后主昏庸,宦官乱政
第三节兵贵神速,出其不意
第四节恃功而骄,身死名毁
第二十章东吴之亡
第一节统一之势不可挡
第二节长江天堑不可恃
第三节残暴之君不可长
第四节愚忠之人不可效
人物篇
第二十一章一代奸雄曹操
第一节英雄与权奸
第二节谋略与权术
第三节尊贤与害才
第四节仁慈与残暴
第五节白脸曹操
第二十二章走上神坛的关羽
第一节义薄云天
第二节神勇无敌
第三节傲慢自大
第四节关羽崇拜
第五节红脸关公
第二十三章一代名臣诸葛亮
第一节一代贤相
第二节一代忠臣
第三节一代军师
第四节孔明之失
第二十四章一代仁君刘备
第一节仁爱百姓
第二节诚信待人
第三节情义深重
第四节韬光与权变
第五节刘备形象的改造
第二十五章一代雄主孙权
第一节老成持重
第二节举贤任能
第三节方略得宜
第四节慎于用兵
第二十六章老谋深算的司马懿
第一节“鹰视狼顾”的性格特点
第二节“大智若怯”的处事风格
第三节深谋远虑的军事智慧
第四节玩弄权术的政治老手
第二十七章一代良将赵云
第一节明于择主
第二节忠贞不贰
第三节智勇双全
第四节品德完美
第二十八章一代谋臣苟或
第一节择主之智
第二节“汉末张良”
第三节明于知人
第四节荀或的悲剧
第二十九章大智若愚的鲁肃
第一节乱世择君的眼力
第二节大智若愚的风采
第三节忠厚长者的风范
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