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

15 4.7折 32 九品

仅1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阮毅、陈伯时 主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4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0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阮毅、陈伯时 主编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4
  • ISBN 9787111277460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5页
  • 字数 45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教育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类“十一五”规划教材的要求,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第3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成为第4版,并人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第3版2003年出版,第3版主要体现了三方面的技术进步: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取代半控型器件,变换技术由相位控制转变成脉宽调制;模拟电子控制已基本上让位于数字电子控制;交流可调拖动系统逐步取代直流拖动系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交流拖动控制技术本身也有不小的进展。第4版在继承与发扬第3版特色的基础上,将计算机仿真与辅助设计逐步融入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设计中。

  第4版共3篇,第1篇直流调速系统,第2篇交流调速系统,第3篇伺服系统。编写的思路继承了前三版的特色,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解决运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以转矩和磁链(或磁通)控制规律为主线,由简入繁、由低及高地循序深入,论述系统的静、动态性能。为了适应技术的发展,补充和添加了部分新内容,以供选用。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阮毅,1955年生,198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业自动化专业,1989年在上海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上海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源学会变频电源与电力传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控系统与装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陈伯时,1928年6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195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1949~1983年清华大学电机系、自动化系任教,1983年~1998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自动化系任教,1998年7月离休。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工学科评议组成员、欧洲电力电子学会(EPE)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机械工业部“电力电子新器件研究”、“电力电子器件应用技术研究”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电控系统与装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电力电子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电工及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工业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组组长、北京市科委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电气传动自动化、电力电子变换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与同行合作编著《自动控制系统》(1981)、《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1992、2003)、《交流调速系统》(1998、2005)、《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电气传动自动化卷》(2008)、《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自动化——陈伯时教授文集》(2008)等。
【目录】


前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运动控制系统及其组成

1.1.1 电动机

1.1.2 功率放大与交换装置

1.1.3 控制器

1.1.4 信号检测与处理

1.2 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1.3 运动控制系统的转矩控制规律

1.4 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

1.4.1 恒转矩负载特性

1.4.2 恒功率负载特性

1.4.3 风机、泵类负载特性

第1篇 直流调速系统

第2章 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2.1 直流调速系统用的可控直流电源

2.1.1 晶闸管整流器.电动机系统

2.1.2 直流PWN变换器-电动机系统

2.2 稳态调速性能指标和直流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2.2.1 转速控制的要求和稳态调速性能指标

2.2.2 直流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2.3 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2.3.1 转速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

2.3.2 比例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2.3.3 比例积分控制的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

2.3.4 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2.4 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

2.4.1 微机数字控制的特殊问题

2.4.2 转速检测的数字化

2.4.3 数字PI调节器

2.5 转速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限流保护

2.5.1 转速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过电流问题

2.5.2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直流调速系统

2.6 转速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2.6.1 转速负反馈闭环调速系统仿真框图及参数

2.6.2 仿真模型的建立

2.6.3 仿真模型的运行

2.6.4 调节器参数的调整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3.1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

3.1.1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3.1.2 稳态结构图与参数计算

3.2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与动态过程分析

3.2.1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3.2.2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3.3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3.3.1 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3.3.2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3.3.3 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节器

3.4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4.1 直流PWN可逆调速系统

4.1.1 桥式可逆PWN交换器

4.1.2 直流PWM可逆调速系统转速反向的过渡过程

4.1.3 直流PWN功率变换器的能量回馈

4.1.4 单片微机控制的PWN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4.2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4.2.1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主回路及环流

4.2.2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

4.2.3 转速反向的过渡过程分析

4.3 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4.3.1 弱磁与调压的配合控制

4.3.2 励磁电流的闭环控制

思考题

习题

第2篇 交流调速系统

第5章 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5.1 异步电动机的稳态数学模型和调速方法

5.1.1 异步电动机的稳态数学模型

5.1.2 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与气隙磁通

5.2 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调速

5.2.1 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的主电路

5.2.2 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的机械特性

5.2.3 闭环控制的调压调速系统

5.2.4 降压控制在软起动器和轻载降压节能运行中的应用

5.3 异步电动机的变压变频调速

5.3.1 变压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

5.3.2 变压变频调速时的机械特性

5.3.3 基频以下的电压补偿控制

5.4 电力电子变压变频器

5.4.1 交一直一交PWM变频器主回路

5.4.2 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技术

5.4.3 消除指定次数谐波的PWM(sHEPWM)控制技术

5.4.4 电流跟踪PWM(CFPWM)控制技术

5.4.5 电压空间矢量PWM(SVPWM)控制技术(磁链跟踪控制技术)

5.4.6 交流:PWM变频器.异步电动机系统的特殊问题

5.5 转速开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5.5.1 转速开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结构

5.5.2 系统实现

5.6 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5.6.1 转差频率控制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5.6.2 转差频率控制系统结构及性能分析

5.6.3 最大转差频率wsmax的计算

5.6.4 转差频率控制系统的特点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6.1 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的性质

6.2 异步电动机的三相数学模型

6.2.1 异步电动机三相动态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6.2.2 异步电动机三相原始模型的性质

6.3 坐标变换

6.3.1 坐标变换的基本思路

6.3.2 三相一两相变换(3/2变换)

6.3.3 静止两相-旋转正交变换(2s/2r变换)

6.4 异步电动机在正交坐标系上的动态数学模型

6.4.1 静止两相正交坐标系中的动态数学模型

6.4.2 旋转正交坐标系中的动态数学模型

6.5 异步电动机在正交坐标系上的状态方程

6.5.1 状态变量的选取

6.5.2 以ω-is-ψr嘶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

6.5.3 以ω-is-ψr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

6.5.4 异步电动机的仿真

6.6 异步电动机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

6.6.1 按转子磁链定向的同步旋转正交坐标系状态方程

6.6.2 按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

6.6.3 按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系统的电流闭环控制方式

6.6.4 按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系统的转矩控制方式

6.6.5 转子磁链计算

6.6.6 磁链开环转差型矢量控制系统——间接定向

6.6.7 矢量控制系统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6.6.8 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

6.7 异步电动机按定子磁链控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6.7.1 定子电压矢量对定子磁链与电磁转矩的控制作用

6.7.2 基于定子磁链控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6.7.3 定子磁链和转矩计算模型

6.7.4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6.7.5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

6.8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与矢量控制系统的比较

6.9 异步电动机无速度传感器调速系统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系统

7.1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工作原理

7.1.1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转子附加电动势的作用

7.1.2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的五种工况

7.2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

7.2.1 串级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7.2.2 串级调速系统的其他类型

7.3 串级调速的机械特性

7.3.1 串级调速机械特性的特征

7.3.2 串级调速的转子整流电路

7.3.3 串级调速的机械特性方程式

7.4 串级调速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

7.4.1 串级调速系统的效率

……

第8章 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第3篇 伺服系统

第9章 伺服系统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