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尔街日报之战:美国商业帝国控制大战内幕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华尔街日报之战:美国商业帝国控制大战内幕

15.58 2.8折 56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萨拉·埃利森(Sarah Ellison) 著;施轶 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4

上书时间2024-11-04

RUC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萨拉·埃利森(Sarah Ellison) 著;施轶 译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2
  • 版次 1
  • ISBN 9787300149332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0页
  • 字数 221千字
  • 原版书名 War a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丛书 湛庐文化
【内容简介】
  《华尔街日报之战》作者萨拉·埃利森是《华尔街日报》前资深记者,她以手术刀般犀利的笔调为我们揭示了默多克收购《华尔街日报》的商业大战内幕。

  一份全世界最强大国家最强大的商业报纸,两大家族,商业权力,命悬一线的财富,并购,分裂与背叛……

  《华尔街日报之战》讲述了媒体巨头默多克击垮班克罗夫特家族,收购道琼斯公司和《华尔街日报》的真实故事。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从道琼斯所有者班克罗夫特家族成员之间无穷无尽的自相残杀以及最后毫无骨气地与默多克达成交易,到被驱逐的《华尔街日报》编辑所获得的令人咋舌的遣散费,无所不包。

  《华尔街日报之战》作者莎拉·艾莉森作为资深记者,以手术刀般犀利的笔调为我们抽丝剥茧,揭破收购《华尔街日报》的商业大战内幕,为商业人士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
  萨拉·埃利森,《华尔街日报》前资深记者,曾在《华尔街日报》工作了10年之久,对《华尔街日报》的人事和制度了如指掌;

  曾负责报道默多克收购《华尔街日报》一事,经历了收购的全过程并深谙细节;

  她关于传媒业的报道曾获得纽约新闻女性协会和纽约出版人协会的认可和好评。
【目录】
序章 战斗开始了

第1章 风声鹤唳

管理者借着道琼斯飞黄腾达,但道琼斯公司本身却在不断坠落。彭博、路透、时代等竞争对手在蓬勃发展时,道琼斯公司却在核心业务--《华尔街日报》和道琼斯通讯社之外再难有建树。

第2章 分裂与背叛

1982年杰西·班克罗夫特·考克斯在"21"俱乐部的坠亡标志着班克罗夫特家族在《华尔街日报》上的紧密阵线首次出现裂缝。但当时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直到另一位班克罗夫特家族老太君撒手人寰。

第3章 班克罗夫特保卫战

尽管做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甩手掌柜,班克罗夫特们依然认为,道琼斯最好还是由班氏家族来控制。然而2005年的春天,他们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了,他们需要一个强有力新的首席执行官来代替即将卸任的彼得·卡恩了。

第4章 与默多克第一次碰面

2007年将年满65岁保的罗·斯泰格尔快退休了。《华尔街日报》编辑中间的斯泰格尔接班人之战已经进行了好长日子了。赞尼诺很了解《华尔街日报》,总编的位子可能是除了他的首席执行官之外最重要的公共位子了。

第5章 银行家与密探

斯特金斯基努力摆出友好的样子,竭力想获得班克罗夫特家族成员的好感。他费尽心机接近十年前大闹天宫却失败的比利·考克斯和伊丽莎白,只有通过他们才能打入班氏家族的内部,获得可靠的消息。 

第6章 不,公司不卖

对默多克而言,"假期"无非就是把办公室换到他的 "玫瑰之心"号游艇上。他从不认为打扰别人的假期是一种强迫。赞尼诺不是默多克的打工者,但他也知道这位大佬的召唤意味着什么。

第7章 重磅消息

默多克早就盯上了《华尔街日报》,在这件事上,汤姆斯是他的盟友,对他们双方来说,《华尔街日报》都是他们扬名立万的好机会。默多克想对付的是苏兹贝格家族,而汤姆森则想羞辱一下《金融时报》前同事。

第8章 命悬一线

和任何收购案一样,在某个特定点,顾问们就开始成为推动进程的主导力量。任何交易的主角都是暂时的,但让收购奋勇向前的是却是彼此熟知、在一桩又一桩买卖中赚取丰厚报酬的顾问。

第9章 默多克的秘密来信

2007年4月20日星期五,下午5点34分,保罗·斯泰格尔收到了一封电邮。这封电邮将命中注定在他40年所建立起来的纯洁无暇的名声上留下一个污点。

第10章 魔鬼已经从瓶子里出来了

面对默多克惊人的报价,班氏家族却并不想卖,不过年轻一代后裔正在与家族原先的团结阵线渐行渐远。科斯塔所要做的就是让家族再分裂一点,让交易通过。然后,他们就可以拿着默多克的钱愉快地回家了。

第11章 这把屠刀其实不是最锋利的

希尔家组中的老幺迈克尔·希尔代表家族向外发布了一份声明,看起语气温和。但只要熟谙华尔街用词的人都知道,这是明确出售道琼斯公司的信号。105年后,班克罗夫特家族终于决定放手了。

第12章 被绑架的谈判

彼得·麦克弗森感到颇为惊异,他以为第一次谈判是为了让班克罗夫特家族不再讨厌默多克,而不是让他们达成任何协议。然而理应是班克罗夫特家族顾问的利普顿却要毕其功于一役,当天就做成交易。 

第13章 全线崩溃

旷日持久的编辑独立协议结构讨论让家族董事感到精疲力竭,他们决定将谈判权下放给道琼斯公司董事会了事。他们原本的打算是掌握和默多克谈判的控制权,但和这位上了年纪的大佬交上手后,他们的内荏本性就逐渐暴露了。

第14章 最后一次羞辱

班克罗夫特家族再度聚首了,不过这一次和25年前高朋满座的杰西·考克斯21俱乐部聚会不可同日而语。这一回,在鲁珀特·默多克和他的新闻集团所施加的压力下,原本已根据血统分为三支的班克罗夫特家族已接近于分崩离析了。

第15章 我们需要更多新闻

与默多克共进早餐之后,布劳奇利走出了造型奇异的新闻中心塔,迎着8月的晨光走上第六大道。他感到欢欣鼓舞。他感到他与这位"媒体男爵"之间有着太多的共同点。

第16章 准备打垮《纽约时报》吧

记者们试图给默多克施压,以得到公平对待。默多克的名声早已众人皆知了。他是著名的工会破坏者。但记者们希望,对待道琼斯公司和《华尔街日报》的收购,默多克可以拿出一幅友好的面孔。

第17章 首要目标是娱乐

布劳奇利不遗余力地向人们宣传他的改版计划是他单枪匹马想出来的,但默多克手下所有编辑都经受过的瘟疫他还是没有能够幸免:不管实际上到底有没有,反正没有人不认为他所说所想的每一件事都是出于默多克的授意。

第18章 重组《华尔街日报》

默多克的演讲让记者们面面相觑,那就像是一位编辑在教导不守规矩的年轻记者,不过好像发言者和听众的位置颠倒了。他告诉编辑们,长篇报道最好放在白纸的周末班,由此将话题引回了他最喜欢的部分:《纽约时报》。

第19章 无处安插的亲信

布劳奇利继续知难而上,每天出版报纸,然后不厌其烦地作事后分析。他就是要将默多克和汤姆森排除在新闻室之外。他正在参加一场按他们的意愿改变报纸的竞赛,但布劳奇利坚持不让他们俩插手报道。

第20章 出局

过去几个月来,布劳奇利忙于保住这份由他负责运作的报纸。不过最危险的是,他没有受过战斗训练;他没有在实践检验中逐步改善策略的概念,这使得默多克可以从容不迫地笑里藏刀,剪除想要赶走的人。

第21章 替代者汤姆森

汤姆森打算静悄悄地与《华尔街日报》新闻室周旋,装作一副不拘一格遴选总编继任者的样子。他召开了一系列记者和记者站主任会议,以友善的新闻室首脑的面目出现,以稳定军心。

第22章 人人自危的时期

布劳奇利辞职后,《华尔街日报》发起了轰轰烈烈的自我批评运动。《华尔街日报》尽管身为全世界最有实力的报纸,在面对《纽约时报》的竞争时却总是尽落下风,相当被动。

第23章 新秩序的降临

在默多克看来,这些人的辞职无非是员工自我清洗过程中出现的噪音。正如他的编辑汤姆森将注意到的,不高兴的,尽可离开,悉听尊便。

尾声 最后的敌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