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操练-解读》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F1--250-1
¥
90
¥
19
九品
仅1件
作者残雪 著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207116
出版时间2004-04
版次1
印刷时间2004-04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页数350页
定价19元
货号兴下书木架-1
上书时间2024-11-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永生的操练:解读〈神曲〉
残雪 著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207116
版次:1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4-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0
内容简介
《永生的操练:解读〈神曲〉》是先锋女作家残雪撰写的对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作品《神曲》的感悟。残雪一反我国几十年来《神曲》研究的基调,抛开社会、政治、文化等等的外部解释,从内入手,将《神曲》看作诗人的心灵,并深入这个博大的心灵世界,将里面各层次、各部分的关系一一加以揭示,从而体现了"文学即人学"的基本艺术原则。此书面向广大文学爱好者,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使读者能学会领悟西方经典文学的本质。
作者简介
残雪,原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小学毕业。当过赤脚医生、工人,开过裁缝店。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她的"先锋小说"《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痕》《五香街》等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
残雪是具有鲜明个性化创造风格的作家,她着眼于深层的精神世界,不断开拓和挖掘,在中国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近年来残雪写了不少关于西方经典文学的评论,她以纯粹艺术家的感悟,结合自己的创作观念和体会,独辟蹊径,以创作与评论相融合的文体形式对但丁、卡夫卡、莎士比亚、歌德、博尔赫斯等经典作家做了全新的阐释和描述。
残雪体验独异,思想前瞻,天马行空,在中国文学界独树一帜。
目录
永生的操练
地狱篇
内面风景
另一种终极之美
两界之间的表演
艺术造型
精神与肉体
自由意志赞
炼狱篇
爱的理念与艺术生存(之一)
爱的理念与艺术生存(之二)
理性和原始之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深层结构图
两种形象的比较
谜底显现
天堂篇
进入纯精神王国
在认识论的领域里冲刺
灵肉之爱
天堂里的测试
人性之根
附录
答美国学生问
与唐朝晖谈文学
精神的层次
由评论的评论所想到的
——创作和阅读中的深层机制
期待同谋者出现
梦想的生活
罗马的境界
——读莎士比亚《裘利斯·凯撒》(之一)
心理层次
——读莎士比亚《裘利斯·凯撒》(之二)
分段建造--艺术家的活法
——读卡夫卡《中国长城建造时》
读博尔赫斯《<吉诃德>的作者彼埃尔·梅纳德》
读博尔赫斯《赫尔伯特·奎因作品分析》
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小说新读
三部经典之间的联系
——《神曲》《浮士德》和《城堡》
艺术复仇
——读《铸剑》
哈金之痛
——读哈金的长篇《等待》
什么样的战争
——读薛忆沩的小说《首战告捷》
梁小斌的诗散文
水晶般的境界
——《拇指P纪事》的启示
精彩书摘
爱自己和爱上帝(或者说爱人类的理念)是人的天性。这种天性完全不同于动物的天性,它是长期自觉的精神追求的结果,它的保存和发展也只能通过追求实现。而所谓追求,就是反省,就是将不符合人性的欲望改造得符合人性,简言之就是在广泛的意义上当艺术家。这样看来,任何一个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都应该是某种程度上的艺术家。嫉妒、贪欲等都不是合理的人性,而是病态,是人身上反人类的对立面。在达到人性的荒凉的旅途中,为人指路的只能是人的自我意识,这个以天使形象显现的意识总在暗中护送着人,使人能在最终实现追求。天使来自马利亚的怀抱,它来到人间,促使人通过艰难的自我审判领悟马利亚的精神——克己、怜悯、慈爱。
爱要通过理性的批判和选择来实现,这种选择的能力就是天赋的自由意志。人具有了自由意志并不是说人就一劳永逸了,恰好相反,这个自由弄得人一刻都不得懈怠,每一轮出自爱的冲动的到来,人就被迫着赶着去履行他的责任——进行创造。作为艺术工作者,这种生存尤其显得艰难。那些鬼魂们一边凭直觉朝某个方向奔跑,一边痛悔、哭喊,耳边还有各种来自爱的催促,提醒他们必须义无反顾。
前言/序言
好多年以来,在对于纯文学的探索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那就是:究竟是否存在一种纯粹的文学,一种独立于其他事物,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并遵循这规律不断发展着的文学?这样的文学,类似于高层次的音乐和绘画,也类似于哲学。在长期的文学实践和对于前辈的经典的阅读中,这个问题的答案渐渐地凸现出来了。
在我看来,纯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物,它的触角伸向灵魂的内部,它所描绘的是最普遍的人性。不仅仅它所深入的精神领域和层次同我们的教科书上描述的完全相悖,而且它还确确实实地形成了隐秘的历史长河。这个发现令我无比振奋,那就如心灵深渊中的光,也像混沌紊乱的欲望王国里的脉动。无名的冲动驱使着我,我开始了解读我最喜爱的那些经典作品的工作。这种工作的艰辛和喜悦都是难以形容的。
一部伟大的纯文学作品摆在你面前,它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一个充满了无限奥秘的生命之谜。它对于读者的态度正如卡夫卡在《审判》中所写过的:“你来,它就接待你;你去,它就让你离开。”读者进来干什么呢?读者来领略艺术法则的严酷,来用这法则逼出生命的冲动,以加入这非凡的创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