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坐看重围:电影武打设计》、《道士下山》、《武士会》、《 处男葛不垒 》人民文学出版 七册合售@H--035-1
  •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坐看重围:电影武打设计》、《道士下山》、《武士会》、《 处男葛不垒 》人民文学出版 七册合售@H--035-1
  •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坐看重围:电影武打设计》、《道士下山》、《武士会》、《 处男葛不垒 》人民文学出版 七册合售@H--035-1
  •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坐看重围:电影武打设计》、《道士下山》、《武士会》、《 处男葛不垒 》人民文学出版 七册合售@H--035-1
  •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坐看重围:电影武打设计》、《道士下山》、《武士会》、《 处男葛不垒 》人民文学出版 七册合售@H--035-1
  •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坐看重围:电影武打设计》、《道士下山》、《武士会》、《 处男葛不垒 》人民文学出版 七册合售@H--035-1
  •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坐看重围:电影武打设计》、《道士下山》、《武士会》、《 处男葛不垒 》人民文学出版 七册合售@H--035-1
  •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坐看重围:电影武打设计》、《道士下山》、《武士会》、《 处男葛不垒 》人民文学出版 七册合售@H--035-1
  •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坐看重围:电影武打设计》、《道士下山》、《武士会》、《 处男葛不垒 》人民文学出版 七册合售@H--035-1
  •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坐看重围:电影武打设计》、《道士下山》、《武士会》、《 处男葛不垒 》人民文学出版 七册合售@H--035-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坐看重围:电影武打设计》、《道士下山》、《武士会》、《 处男葛不垒 》人民文学出版 七册合售@H--035-1

李仲轩的三位师父唐维禄、尚云祥、薛颠是民国武林的巅峰人物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465 250 九五品

仅1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仲轩口述 徐皓峰,徐骏峰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099207

出版时间2014-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页数2185页

定价250元

货号凉柜下、柜二中1

上书时间2020-10-2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逝去的武林 
《逝去的武林》作者李仲轩,徐皓峰。
书    名 逝去的武林 作    者 李仲轩 口述,徐皓峰 整理 ISBN 9787020099207定    价 38.00元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4-1 开    本 32开
目录
1 内容简介
2 作品目录
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该书以七十余年的武术实践向您口述最真实动人的武林故事。这是一部的关于中国武术界的故事,作者以中华武术黄金时代的最后一个见证者身分,中华武术黄金时代的最后一个见证者。
以七十余年的武术实践向您口述最真实动人的武林故事
揭示中国武道的无上境界其实就是“禅”的境界
抗击八国联军英烈之后、三大武学宗师的闭门弟子
34岁退隐江湖、文革时期倍受迫害、10余年天津劳动改造
西单守门近50年的一位老者却是中国武术界的一位至尊前辈
一代武学宗师,为什么竟甘愿做西单商场一个普通的看门人?而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为什么又突然开口,大公无私地将自己毕生经验和盘托出?本书讲述您不知道的武林故事,讲述在那个武术被称为国术的时代,中国传统武者的爱恨情仇。在不经意间,您也许会忽然明白,我们中国人,原来竟也是尚武的!
书中有武林事件,有老一辈武者的思维意识,更有区别于西方体育、为我中华所独有的训练体系。武术来源于道家文化,但当今往往练武是练武、道学是道学,武术失去了上通道学的途径,此书则把两者沟通在一起,说出了武术的无限进境。
一代形意拳大师,为什么甘愿做一个普通的看门人?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为什么又突然开口,将自己毕生经验和盘托出?本书为您讲述一个真实的武林,讲述在那个武术被称为国术的时代中国传统武者的爱恨情仇。书中有武林旧事,有老一辈武者的思维意识,更有中华武术所独有的训练体系。
本书口述者李仲轩出身于书香门第,年轻时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唐维碌、尚云祥和薛颠门下,深得形意拳大义;后隐于市井几十年,不为武术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所侵扰,洁身自好;及至晚年,机缘巧合之际,娓娓道来三位大师的言行和武学,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传统武术界的人物风貌图,并透露了许多从前秘而不宣的练武秘技。滴水映月,令后学者得以窥见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
作品目录
代序
李仲轩自传
荣辱悲欢事勿追
唐门忆旧
丈夫立身当如此
乃知兵者是凶器
五台雨雪恨难消
总为从前作诗苦
别来几春未还家
尚门忆旧
入门且一笑
师是平淡人
把臂话山河
使我自惊惕
功成无所用
这般清滋味
曹溪一句亡
雕虫丧天真
杀人如剪草
大道如青天
长剑挂空壁
我与日月同
掩泪悲千古
薛门忆旧
世人闻此皆掉头
心亦不能为之哀
处事若大梦
困时动懒腰
欲济苍生忧太晚
薛师楼下花满园今日竞无一枝在
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一生傲岸苦不谐
万言不值一杯水
仰天大笑听秽语我辈岂是草木人
君不见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附一 《岳武穆九要》
附二 《内功四经》
编者的话
作者简介
李仲轩(1915~2004),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弟子,武林名号“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场身份”的门规,放弃做官机会。34岁自武林退隐,晚年在北京西单的一家电器商店看门为生。因遵守与尚云祥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1]  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和拳理,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在海内外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李仲轩先生年轻时,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门下,后退隐几十年,未曾受过武术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的侵扰,他所见证的三位大师的生活、功夫造诣,令人窥见了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
李仲轩先生生于书香门第,被唐维禄悉心培养,被尚云祥、薛颠破例收于门下,三位大师看重的是他的文化素质。果然,一个甲子过去,人间经过又一个轮回,当三位大师的徒弟一辈人尽数凋零的时候,李仲轩凭借他的文化素质,给世人留下了三位大师的言行和武学。
收李仲轩为徒,是三位大师早有的深意。老一代拳师多因文化水平所限,即便武功修为很高,却深陷无法表达之苦,李仲轩能留下文章,是中华武术的一次险胜。
李仲轩的三位师父唐维禄、尚云祥、薛颠是民国武林的巅峰人物,其在武林的地位与当时张大千与徐悲鸿在美术界的地位相当
第一,他见证了三位大师的生活、功夫造诣,令人窥见了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
第二,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武林风貌,纪录了许多武人武事
第三,书里有技术、有经验、有做人的道理,其立意很高,传达了中国武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
第四,武术来源于道家文化,但当今往往练武是练武、道学是道学,武术失去了上通道学的途径, 此书则把两者沟通在一起,说出了武术的无限进境。
第五,明清之际,一个叫姬际可的人无意在一破庙发现了半卷《武穆遗书》,并由此创建了内家拳的第一个拳种——形意拳。此后,这半卷《武穆遗书》一直作为形意拳的镇派之宝被传下去。金庸在他的名著《射雕英雄传》里就用了这个典故,《逝去的武林》一书刊登了现存的《武穆遗书》的习武口诀。
本书口述者李仲轩出身于书香门第,年轻时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唐维碌、尚云祥和薛颠门下,深得形意拳大义;后隐于市井几十年,不为武术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所侵扰,洁身自好;及至晚年,机缘巧合之际,娓娓道来三位大师的言行和武学,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传统武术界的人物风貌图,并透露了许多从前秘而不宣的练武秘技。滴水映月,令后学者得以窥见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

高术莫用 
《高术莫用》内容简介:薛颠说武术的真实情况是,四肢躯干可以击人,发声、皮肤也可以击人。薛颠自评『音以离奇,实习则明』——你没见过,但我练到了。薛颠的口气之大,说象形术的先贤有伏羲、阴康、黄帝、孔子、华佗,象形术在他们手中以易经、舞蹈、中医、吐纳禅定的形式流传下来,现在由我以拳术的形式流传。
书    名 高术莫用 
类    型 文学 
出版日期 2014年4月1日 
语    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020099214 
作    者 徐骏峰 李帼忠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    数 535页 
开    本 32 
目录
1 基本介绍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2 图书目录
3 后记
4 序言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高术莫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帼忠,职业为医生。形意拳名宿李仲轩的侄女,增协助父亲整理天津李氏王氏家族史料。 
  
  其父为李仲轩兄长李辕(字捷轩),天津宁河县文史所荣誉研究员。徐骏峰,自由写作者。曾为报社记者和杂志撰稿人。李帼忠次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和兄长徐皓峰追随李仲轩先生一个时期。
图书目录
前言 贞观二年停祭周公徐皓峰 
  上编:李仲轩家世 
  一、王鹰忆旧 
  我的爷爷 
  我的父亲 
  我和李仲轩 
  二、李帼忠忆旧 
  王门女子 
  掌门人 
  李家与李仲轩 
  下编:象形术探佚 
  一、拳理 
  师承渊源武艺道艺 
  九要八论活子活午 
  桩法入道抻筋拔骨 
  三步调息点睛修心 
  六书能战八性伤敌 
  寸践弓八三角纵跳 
  五法用中八象合卦 
  二、五法 
  无极转太极 
  飞法 
  云法 
  摇法 
  晃法 
  旋法 
  五法合五行 
  三、八象 
  八卦先后天 
  龙象 
  虎象 
  马象 
  牛象 
  象象 
  狮象 
  熊象 
  猿象 
  后记
后记
上世纪,武打片在三十年代被国民党禁了,武侠小说在五十年代是毒草。大陆八十年代的武术热,晚于香港二十年,来于电影《少林寺》的催化,基础是六七十年代的青少年街头械斗。 
  六十年代末“每条胡同都死人”的暴烈不长,八十年代街头少见死人,多是头破血流。 
  那时自行车是奢侈品,遇上过几次一脑门血的人排队上公共汽车,他们不加塞,也没人给他们让座。那时的人如野生动物般可以自愈,不去医院,坐车回家。 
  六七十年代的经典械斗兵器是铁锨,铲煤铲土磨得锐如刀刃,利于群殴。八十年代经典是单锋剑,单锋剑就是剑形匕首,三五人冲突用,社会风气好了许多。 
  单锋剑只开一边刃,另一边留着不开,等于刀背,剑成刀用。清朝腰刀也会在刀背顶端开刃,称为反刃,刀头成了剑尖,刀成剑用。 
  一道刃上取舍,就混了刀剑的身。 
  单锋剑反手持,贴在小臂下,具隐蔽性,利于偷袭。我的初中,大门向北开,京城老话说是出流氓的风水。 。一日中午,校门口聚满人,看两人打架。他俩总不打,人越聚越多,忽然退潮般散开,一人亮了刀。 
  亮得不帅,一掏刀就掉在了地上,拾起来假追几步,见敌方逃了,自己也走了。我们事后分析,估计他是故意失手,为人都看见,惊走了人,他就得胜了。 
  那刀是单锋剑。求胜,而不是弄死谁——这种风度是哪来的?《岳飞传》写金宋之战,兵马千万废弃不用,两军各派一将单挑,败了就挂免战牌,难有战役。 
  以为《岳飞传》瞎说,那是动物世界的事,狮群、狼群、猴群里争王,都是单挑,没有伸援手的。 
  后读书看到人间有过,远在周朝,诸侯间大军对垒如体育比赛,各出几辆战车打打,有了胜负就谈判了。到秦始皇,彻底没了这事,打仗就是一拥而上。 
  民间保持着周风,清末土匪还这样,一个人上山,单挑土匪头子,胜了山寨就是他的,土匪头子自己下山。京津混混也这样,老混混挨了打,就让出自己的街。 
  我一直好奇这种古法是如何传承下来,土匪、混混在五十年代都剿灭了,事隔三十年,八十年代学生聚众打架,来很多人,结果往往单挑……教给学生们的?一本《岳飞传》,引发了年轻人基因里周朝意识的复苏? 
  是六十年代末京城外的军队大院子弟教的,他们跟敌人学的。他们的敌人是城区里的顽主,顽主是新生的混混,有了新名。五十年代老混混被剿灭,混混毕竟是清朝既有的阶层,遗风强烈,隔了十年,还能学到。 晚清混混打架,不能进人家门。躲到家里就安全了,进屋打人者没品格,因为惊扰了别人父母子妻。再大的仇,也不能砸别人家,砸了要挨骂——这种老规矩,六十年代末的顽主保持着,暴力是有底线的。 
  所以红卫兵抄家,在大院里畅行无阻,而在胡同里,老民老户受不了,砸人的家是古来大忌;故常有老混混或新顽主来劝的事,甚至动手打了红卫兵,结果被送去劳改。那时的坏人有规矩,破了下限,看着心里别扭,要主持奎趋。 
  大院子弟从小上苏联式幼儿园、内部中小学,看内部放映的外国电影,本应洋范儿,却严重痞气,满口脏话。都因为跟顽主打架,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往往是我们的敌人。 
  晚清京津的混混基本没了脏话,装得跟账房先生似的,半文化人半商人的做派,小混混才骂人,脏话多的是脚行车夫,干活累,喜欢骂。顽主没有混混的口德,因为他们多是在新时代落魄的小手工艺者的后代,父辈心理不平衡,喜欢骂,从小学的。 
  大院子弟生活优越,当时髦来学骂,语气和神态都经过揣摩,一见面甩一句利索的脏话,觉得帅。如小孩学结巴,学了就难改口,至今喜欢。 
  亮刀,吓走人,就完事了。单锋剑在晚清街头便有,斗殴以不死人为原则,所以会有单锋剑,以不开刃的一面应敌,急了才刃向外。 单锋,是给人活命。 更多的时候,带它不是扎别人,是扎自己。遇到事,扎自己大腿一刀,对方就服了你的蛮力,收兵了。甚至亮刀后,就把刀递给敌人,说:“今儿这事这么办,有本事弄死我。” 
  ——晚清的事,在八十年代回光返照,我这代人应都围观过这场面。 
  民间意识是不坏人家、不取人命,你摆出视死如归的谱儿,对方就服了,没事了。 
  八十年代经济搞活后,利益之争巨大,电台里播《岳飞传》评书,集贸市场有了死人的事。单锋剑能杀人了,成了管制刀具。 
  2014年2月
序言
唐朝之前,学堂里周公和孔子共祭,周公是主角,孔子是配角。贞观是唐太宗年号,登基第二年,便将周公牌位请出学堂,孔子成了主角,升颜回作配角。 
  颜回无作为无著作,只因他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周公是周武王弟弟,创立了周朝礼乐典章,当了很久摄政王。他是公爵,孔子平民出身,虽然孔子学问就是周朝礼乐,来自周公,但孔子独立,读书人就独立了,可以对抗贵族权臣。 
  平等,才能对抗,唐朝祭孔,一度按祭周天子规格,高过周公。 
  唐宋皇帝与寒门学子合作,成功打压贵族豪门。但文人仍有心结,觉得唐宗宋祖再辉煌,总是不如周天子,比如,唐宋坏了史学。 
  唐宋前的史官虽是官职,实是家学,白受供养,不说好话。“当代国史,不让帝王见”是周朝定下的法制,历代遵循,史官家族子承父业地维护,王室皇家无权干涉。 
  唐太宗和宋太宗看当代史,心知违法,小作涂改,不敢过分。毕竟开了先例,长堤决口,泛滥到清朝,成了全权操控,不再有史官,由官员兼职写,皇帝审定,等同主编。 
  孔子修鲁国国史《春秋》,清朝普遍将孔子的“春秋笔法”理解成官员良知,在审查下偷生的“曲笔”——不敢直写真相,作假又不甘心,故意留下些破绽,留待后人翻案。 
  但孔子修《春秋》,国君不看,平民看不懂,没有曲笔的必要。孔子原本也不懂,是向史官私下学的,是一种专业文法,不是什么曲笔。 
  孔子有“私著国史”的罪名,不是未经君王审定,是他没有史官身份,史官是官僚中我行我素的一支,谁也管不着,孔子不是有愧君王,是对不起史官,干了人家的事。 
  但孔子没乱干,写得专业。史官没追究,君王没在意。 
  “春秋笔法”不是婉转,是以周朝礼乐的观念写历史,不是单纯记事,要定善恶是非。词汇来源是《周礼》一书,一事的好坏,好到什么程度,坏到什么程度,一个字就行了。 
  一字之差,性质完全不同,常人怎么看得懂? 
  即便有《周礼》对照,仍学起来困难,词汇量大,近义词多,不好辨别。所以孔子还有《春秋》的口传,讲给外行人的授课语。 
  清朝人误以为《春秋》文字遮遮掩掩,口传才是真相,明一套暗一套,孔子为如何在审查制度下生存,提供了榜样。 
  《春秋》是给事件定性,不是叙事,但为了学生们好理解,孔子讲故事了,让学生通过了解事而懂了字。 
  口传好听,人物性格、情节转折、现场气氛都有,台词尤其好,左丘明舍不得孔子口传,不愿听听就完,落成了文字,便是《左传》。《左传》一出,全天下喜欢,身为史官的司马迁也喜欢,从此改了史书写法。 
  字的史书成了事的史书,都是《左传》、《史记》,不再有《春秋》。 
  讲故事才用曲笔,大白话得婉转点。 
  口述历史——十年来我们有了,口述个人经验,经历有限,思考有限。但作口述史的趣味,正因为有专家史书参照,个人的局限性可供彼此一窥。 
  2014年2月21日

武人琴音 
《武人琴音》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皓峰 / 徐骏峰。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目录
基本信息
作者: 徐皓峰 / 徐骏峰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4-4-1
页数: 295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逝去的武林
ISBN: 9787020102372
《武人琴音》讲述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在各自时代的遭遇,凸显百年武人命运。首次披露尚门韩传形意拳心法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喜峰口之战刀法。
目录
前言:中华无跪礼徐皓峰
  一、称门
  1.泰山师兄
  2.身上漂亮
  二、为人
  1.万事不入
  2.离家擒寇夜返还
  3.修得门窗接天碧
  4.弃家轻易归时痛
  5.诚恳即神灵
  三、处世
  1.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2.为我一挥手如临万壑松
  3.埋琴三千里弃书五十年
  4.绝句吟可唱此身亦可老
  5.琴歌不自爱受贬无人听
  6.以心洗流水秋云暗几重
  7.师友凋零尽一哭守孤城
  四、应验
  1.正本清源待后生
  2.入江湖兵刃冷
  3.好把旧书都读过
  (尚门韩系形意点睛录)
  1)腰长一掌
  2)捞是鹰捉
  5)扭转成桩
  4)崩拳胯打
  五、造物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