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罗伯特·L.莱希
正版8-9成新图书,可开发票,当天16点前订单均可发出,放心购买。
¥
11
2.6折
¥
42
九品
仅1件
作者罗伯特·L.莱希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84908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1060176398108966918
上书时间2024-11-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推荐序
自弗洛伊德开始探寻达尔文进化论中所包含的心理学意义起,人类便不断发现自身进化过程中阴暗的一面。人类的发展其实是一个不断自我斗争的过程,我们既能够容忍暴力,但又有一定的同情心。人类一切最基本的动机都是为了确保基因的生存与复制。人际竞争亦是如此,包括争夺资源,甚至是性(生殖)机会。一系列的动机过程便由此产生,包括自恋、精神病态、自我竞争、宗族主义、偏见、羡慕,以及本书的主题——嫉妒。
在多年的开拓性研究工作中,罗伯特·莱希(RobertLeahy)博士力求深入了解人类各种阴暗面的社会起源与其演变过程,从而提高我们承担与应对它们的能力与意识。在慢慢意识到这些情绪内在的驱动因素后,我们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显然,这也是这本书的核心目标之一。
罗伯特·莱希博士在书中向我们阐明了嫉妒与羡慕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若看到他人拥有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我们往往会产生羡慕的感觉。这种羡慕通常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消极的羡慕会促使我们毁掉他人拥有的东西,而积极的羡慕会指引我们去模仿他人,努力使自己也变得更好。而嫉妒,从另一方面来说,通常产生于三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竞争关系中,其中至少有一个人会获得比他人更多的关注与优势,此时便产生了嫉妒。最典型的情况莫过于男女关系,但不仅限于此。嫉妒和羡慕的相同点在于两者都能激发对对手的敌对行为或态度,甚至想要伤害、摧毁对方,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我得不到的东西,其他人也休想得到”。
嫉妒还体现在其他物种之中,尤其是在配偶守卫的行为中,往往是其中一方(大多数但不总是雄性)试图阻止他人接触他们所守卫的人,与此同时引起被守卫者的恐惧。事实上,诱发恐惧作为一种嫉妒的策略是非常普遍的。在《旧约》中,上帝被认为是善妒的,因此那些背叛他的人或不顺从他的人都会经历无尽的痛苦。那句人们常放的狠话——“你要是敢离开我……”就是嫉妒者赤裸裸的威胁。
由此不难看出,嫉妒是同情关系中最大的破坏者之一。在爱情中,嫉妒还引发了愤怒。嫉妒可以引发各种各样的关系冲突,从被动侵犯一直到家庭暴力,甚至是谋杀。跟踪行为背后隐藏的往往也是嫉妒,当渴望得到的对象选择了别人后,嫉妒便会激发复仇心理。最终,嫉妒只会把对方越推越远。与许多引发愤怒的情绪一样,嫉妒也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
在《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一书中,莱希博士从临床医师的视角出发,总结了大量的案例经验,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常被忽略的个人与人际悲剧。他在书中深刻地剖析了嫉妒的根源,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如果你正遭受着嫉妒的困扰,那么读完这本书,你将意识到你并不是一个异类,你所经历着的嫉妒带来的冲动与痛苦,都是你的大脑,或者准确地说,是人类的大脑使然。
莱希博士在书中不仅提到了本身受到嫉妒困扰的人,同时还顾及了那些受害者的情况。可悲的是,明明是那些心怀嫉妒的人犯下的错误,但受害者往往也会对发生的事情感到羞耻。因此他们可能会试图掩盖真相,甚至是自欺欺人,而不愿向外界寻求帮助。事实上,许多嫉妒或者暴力的受害者往往因为感到羞愧或害怕,而不愿意承认或揭露他们的处境。这本书将帮助你判断自己是否是嫉妒关系的受害者,并可能会帮助你确定是否需要接受专业的帮助。
《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一书探索了嫉妒的本质和模式,这些深刻的见解对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都具有非凡的价值。其中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指导我们如何摆脱嫉妒带来的羞耻感。首先,诚实对待自己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重要的第一步。虽然有时候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可以为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承担责任。归根结底,人类也只是万千生物中的一种,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所有的冲动与欲望都受到大脑思想的支配,而这些思想已发展进化了数百万年了。甚至当我们的基因促使我们去追求和得到自身所爱时,最终其实也是让我们放弃内心对和平的渴望。
这是一本深刻而重要的书,在这本书中你将学会接纳自己的嫉妒心理,并找到自己的解药。你将学会对自己坦诚,最终勇于直面并战胜自己的嫉妒心。莱希博士的文字非常细腻、富有感情,具有非常强的可读性,他将带领读者一起征服嫉妒,摆脱人类生存中巨大的痛苦与折磨。这将是你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一本教科书。
保罗·吉尔伯特
导语摘要
罗伯特·L.莱希著的《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基于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嫉妒心的缘起与发展,再教我们借助接受与承诺治疗以及冥想,帮助我们克服因嫉妒心产生的羞耻感,增进与伙伴、亲密对象的沟通,建立一个更加互信、可依赖的联结;同时,透过嫉妒的情绪,更加了解自己,不让反省忌妒成为毫无意义的事。
作者简介
罗伯特·L. 莱希(Robert L. Leahy)
备受尊敬的认知心理学家,在认知行为治疗领域享有国际盛誉的先锋作家和发言人。现任美国认知疗法协会(AICT)会长、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临床心理学教授。曾任美国行为和认知疗法协会会长、国际认知心理治疗协会主席和美国认知疗法学院院长。
已出版作品多达数十部,包括全美畅销书《治疗焦虑》。曾被包括《纽约时报》《福布斯》《财富》《商业周刊》《今日心理学》《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在内的媒体专题报道过。
目录
Part One 嫉妒心的力量
第一章 竞争性情感的演变 / 003
第二章 嫉妒心之于你,是个困扰吗? / 016
第三章 依恋与承诺 / 023
Part Two 嫉妒心是如何演变成问题的
第四章 被嫉妒心操控 / 043
第五章 导致朋友或伴侣离开你的嫉妒性行为 / 069
Part Three 扭转嫉妒心
第六章 学会自我接纳 / 087
第七章 与你的思想共舞 / 104
第八章 和你的嫉妒心对话 / 125
第九章 正视自己的嫉妒心 / 151
第十章 共同面对 / 161
第十一章 克服过去,克服嫉妒 / 183
第十二章 学会释怀 / 198
结语 / 217
致谢 / 221
内容摘要
你是否曾受到嫉妒的困扰?
嫉妒是否影响了你的人际关系?
你是否因嫉妒而感到身心俱疲?
如果以上问题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这本书对你而言再适合不过了!
作为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罗伯特·L. 莱希博士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全面剖析了嫉妒心理。他阐明了嫉妒产生的原因,解释了嫉妒如何控制我们的情绪和想法,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并且理解自己的嫉妒心理。
同时,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实践验证原则,本书还将带领读者一步步疏导自身的嫉妒心理——通过自我接纳、正视内心、共同面对等方式 来处理这种令人困惑又无法忽视的心理情绪,从而减少嫉妒带来的问题及种种身心折磨。
它为那些需要改善关系的伴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精彩内容
嫉妒是对介入者、竞争者的愤怒;嫉妒是对辜负自己信任的人的怨恨。嫉妒是本能的、固有的,甚至有时是猛烈的。
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被嫉妒压得死死的,喘不过气来,仿佛身体和大脑都不是自己的了。什么是嫉妒当我们觉得自己和他人的特定关系受到威胁时,往往就会产生嫉妒心理。比如担心合作伙伴或朋友会对我们失去兴趣,转而与其他人形成更紧密的关系。嫉妒不会凭空出现,实际上嫉妒往往涉及三个人,而正是第三者的出现,给我们的关系带来了威胁。我们可能会嫉妒爱人、朋友、家人甚至是同事。当嫉妒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社交圈里的任何一个人都会让我们产生危机感。我们因嫉妒而担心自己会被羞辱或边缘化,甚至是被抛弃。
我们经常把嫉妒和羡慕混为一谈。然而羡慕是指当我们发现别人比自己更优秀时(即使有时候存在不公平),我们憎恨他们的成功,因为他们的成功恰恰反映出了我们的无能。换句话说,他们的成功就是我们的失败。因此,我们往往会羡慕同一领域中的竞争者。比如在商业领域,我们羡慕那些能挣更多钱或者晋升更快的人;在学术领域,我们羡慕那些科研经费充足或常常在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人。羡慕的核心是比较,嫉妒的核心则是对某种关系的威
胁。
嫉妒和羡慕在心理学上属于两种不同的情绪,但这两种情绪常常同时发生,因为两者都产生于同样的场景下——竞争,且都是自身处于弱势时。在这本书中,我们的重点是嫉妒。嫉妒的表现嫉妒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情绪,相反,它其实是多种强烈情绪的混合体,其中包括了愤怒、焦虑、
恐惧、困惑、兴奋、无助、绝望以及悲伤等情绪。
在恋爱关系中,当我们认为伴侣有不忠行为时,我们会感到嫉妒,但同时这种猜想也会让人产生性冲动。我们会因此感到困惑,因为我们总觉得人一次应该只产生一种情感,更何况,这其中也许还夹杂
着爱情。其实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我们都希望只有其中一种,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些情绪总是一拥而上,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我们常说“感到”嫉妒,但我们的嫉妒其实还涉及各种各样的想法。比如说我们会认为,“他对别人更感兴趣”“她会离开我”或是“我的伴侣不该见异思迁”,这些都是我们的想法。当我们试图去了解事情的真相时,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如下的想法:“我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的那些事情势必会伤害到我,所以我要知道”。
我们常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检验伴侣的忠诚,以寻求安心。例如跟踪、监视,偷看其电子邮件和短信,检查车上的导航记录,闻伴侣身上的香水味,检查他们的行李箱等;或是询问身边的其他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