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

85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晓明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02

yanwjc1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晓明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9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54585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2页
  • 字数 342千字
【内容简介】
  马原《虚构》、格非《褐色鸟群》、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王小波《我的阴阳两界》、莫言《生死疲劳》、贾平凹《秦腔》、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等作家及作品,如山如水,如风如树,将中国8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坛结构为一片奇妙的景观。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片景观的复杂魅力,尚未完全被许多读者深入了解;而本书作者陈晓明先生,堪称是这片景观中独特的游历者。
  因此,《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的写作,不仅是批评,探索,也是在揭示一个学者精神成长的层层积淀;有冷静犀利的分析,更有诸多鲜活的个人经验流露其间。这是本书的特殊之处。另外,小说艺术、思想特质、历史语境共同揉造成的文学经验,成为作者打开读者阅读兴趣、想象力的关节点。
【作者简介】
  陈晓明,当代著名学者、批评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和后现代文化理论。代表作品:《无边的挑战》《不死的纯文学》《德里达的底线》《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等多种。
【目录】
目  录

导  言  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
第一章 “重复虚构”的秘密
——《虚构》与博尔赫斯的小说谱系
一  开头、题辞以及“我就是那个叫做……”
二  老人、“我”的经验与困难的虚构
三 “我干了……”,疾病与爱欲
四  神祇、枪与时间
五  不可能的虚构
第二章  小说的真相与谋杀小说
——论《褐色鸟群》关于时间和记忆的叙述
一  《褐色鸟群》中的“真相”
二  真相与小说的叙述本质
三  死亡、记忆与可变异的重复
四  格非小说的真相
第三章  弃绝与不可能的经验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分析
一  在细雨中呼喊:弃绝的经验
二  挑战伦理底线:父亲与家的弃绝
三  关于弃绝的文学谱系
四  克尔凯郭尔的弃绝与小说的不可能经验
第四章  欲望、暴力与颓废
——苏童《罂粟之家》中的历史感与美学风格
一  乡土中国的最后书写:生殖与历史颓败
二  现代性历史的强有力穿透:革命与暴力
三  父与子:阶级与血缘的错位
四  颓废美学与历史的风格化隐喻
第五章  吃与棋:知青记忆与反文化叙事
——《棋王》的唯物论意义
一  “吃”与“下棋”的非文化特性
二  知青记忆与文化“寻根”的替换
三  平淡化的叙事与戏剧性效果
四  “寻根”魅力与歧义
第六章  身份政治与隐含的压抑视角
——王安忆《新加坡人》分析
一  小说中的文化空间:大上海与小弄堂
二  文化认同与“欲望”书写
三  另一个文化情境中的认同危机
四  王安忆的叙事谱系,超越自我的可能性
第七章  “没落”美学的古典性与现代面向
——《游园惊梦》表征的一种美学意识
一  《游园惊梦》表征的“没落”意识
二  蓝田玉与没落女性的群体形象
三  现代主义的陷落与没落的还魂
四  没落美学在现代的陷落
第八章  自我相异性与浪漫主义幽灵
——《永远有多远》隐含的女性另类谱系
一  “远”的叙述学:“仁义”还是他者化的视点?
  二  “本己之己”与女性的共同体
三  女性的她者谱系:生命本原的神话
四  文学史的回望:现代浪漫主义的幽灵?
五  中国当代叙事文学的敞开面向
第九章  消极自由的退路:性、区隔与荒诞
——王小波的《我的阴阳两界》分析
一  病态的性文化与反压抑的叙事
二  逃脱与消极自由的可能
三  空间的区隔与向死的爱欲
四  自由、荒诞与虚无,这奇怪的三人转
第十章  “动刀”的暴力美学
——现代性美学的一种文学谱系
一  “动刀”在当代小说叙事中的决定作用
二  “动刀”与激进现代性的暴力叙事
  三  暧昧的正义:暴力的美学化
四  “动刀”的花招:暴力美学的解脱?
五  另一种刀法或针的妙用:西方的文学经验
第十一章  “文学已死”与越界之写
——《我的千岁寒》表征的当下意义
一  “文学已死”的歧义
二  千岁之死:王朔预示的写作绝境
三  绝境中的文学:向死而生与越界之写
四  绝境、向死而生的哲学阐释
第十二章  穿过本土,越过“废都”
——贾平凹创作的历史语义学
一  穿过本土文化的“性情”
二  《废都》的文化想象与批判性情境
  三  从《废都》到《秦腔》:阉割的必要
四  越过废都之后:历史与美学的终结
五  结语或题外的话:《古炉》的落地成形
第十三章  “喊丧”、幸存与去—历史化
    ——《一句顶一万句》开启的乡土叙事新面向
一  引言:当代乡土叙事的“喊丧”声调
二  幸存的孤独:对友爱或家庭伦理的解构
三  去—历史化:乡土中国的另类现代经验
四  他者的伦理:个体醒觉意识或另类现代性
五  无法叙述的叙述:汉语小说的另类可能性
六  结语:“喊丧”或者“去乡愁”
第十四章  “在地性”与越界
——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质和意义
一  在地的寻根:对潮流的介入与超越
二  越界的世界观:暴力与正义博弈的视角
三  解放性修辞:汉语言的自由与越界
第十五章  “逃离”与文本敞开的浪漫主义
    ——当代小说的隐秘超越路径
  一  逃离:西方文学的一个内在经验
二  逃离:哲学的与文化根基的解释
三  逃离: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新故事
四  逃离:文本修辞暗示的路径
五  逃离:晚郁时期的超脱与自由

索  引
后  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