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点评历史人物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曾国藩点评历史人物

正版现货,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的书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777777.06 九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曾国藩 著;石晶 编

出版社中国人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24

诚心旧书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清]曾国藩 著;石晶 编
  • 出版社 中国人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2900837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1页
  • 字数 25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公务员诗史系列
【内容简介】
《曾国藩点评历史人物》通过曾国藩的视角,对中国历史人物进行研究,阐述了周文王、周公、孟子、庄子等著名人物的生平、典型事迹,以及关于人物的评述,全书分为儒学的历史时空——曾国藩点评儒学人物;无为而治,老庄之道——曾国藩点评老庄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儒学的历史时空——曾国藩点评儒学人物
求仁得仁的孔子
曾国藩点评原文:知道者,时时有忧危之意,其临文也亦然
孔子小传:温文尔雅的儒家至圣先师
分析:曾国藩与他所敬佩的儒学的开创者——孔子
有光明俊伟之气的孟子
曾国藩点评原文:细玩孟子光明俊伟之气,惟在子与韩退之得其仿佛
孟子小传:孟子出游,“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
分析:曾国藩“光明俊伟之气,与“人性善”的孟子心灵哲学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董仲舒
曾国藩点评原文:治乱兴废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
董舒小传:“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分析:曾国藩“默会”的“圣贤之言微旨”
一代儒学宗师朱熹
曾国藩点评原文:大圣因由生知,而其平生,造次克念精诚,亦通异于庸众
朱熹小传:理学之集大成者
分析:朱熹理学让曾国藩又喜又厌

第二章无为而治,老庄之道——曾国藩点评老庄
志气高远、有淡雅之气的老庄
曾国藩点评原文: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老子小传:道家之鼻祖
分析:“道不可言”——曾国藩对老子“道”的思想解读
分析:曾国藩眼中的老庄之“朦胧美”
庄子小传:尝为蒙漆园吏
分析:庄子的“诙谐之趣”何以引起曾国藩如此兴趣
分析:从曾国藩的点评看老子和庄子的不同

第三章将相和天下兴——曾国藩点评将相
汉初的耿臣樊哙
曾国藩点评原文:乃不愧大人格君心者
樊哙小传:少时以屠狗为业
分析:曾国藩眼中的“知樊哙”
笑傲千古的贤相能臣诸葛亮
曾国藩点评原文:诸葛武侯治蜀,有言公惜赦者
诸葛亮小传:南阳卧龙,隆中对策定天下
分析:曾国藩心中的完人形象——诸葛亮
悲壮的“白帝托孤”
曾国藩点评原文: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谨敛退之象
分析:曾国藩看到的刘禅与诸葛亮君臣关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管仲
曾国藩点评原文:非以此为古来伟人计功簿也
管仲小传:辅君治国的一代奇才
分析:曾国藩视野中的管仲
才华横溢的贾谊
曾国藩点评原文:千古奏议,推《治安策》为绝唱
贾谊小传:太过执著的才子
分析:“汉朝公卿忌贾生”
成功与失败谁人评说的韩信
曾国藩点评原文:韩信乃高祖之臂膀
韩信小传:受过胯下之辱的淮阴侯
分析:韩信在曾国藩眼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谋士的典范张良
曾国藩点评原文:张子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良小传:汉初名臣,一代谋士
分析:曾国藩称赞的谋士典范——张良

第四章文酒风流两千年——曾国藩点评文学家
豁达光明的李白
曾国藩点评原文: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
李白小传:一代诗仙耀千古
分析:曾国藩视野里的李白
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杜甫
曾国藩点评原文:而余所好者,尤在陶之五古、杜之五律、陆之七绝
杜甫小传:自称少陵野老
分析:让曾国藩感念不已的“杜甫的襟怀”
恬淡从容的自居易
曾国藩点评原文:白香山则冲淡处多
白居易小传: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分析:曾国藩因何喜欢白居易的美学主张
文章第一妙境韩愈
曾国藩点评原文:温韩文《柳州罗池庙碑》,觉情韵不匮,声调铿铿,乃文章中第一妙境
韩愈小传:三岁而孤,有读书经世之志
分析:曾国藩如何看待韩愈的文学主张与创作
一生隐居的孟浩然
曾国藩点评原文: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上,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
孟浩然小传:一代田园诗人
分析:无奈寄情于山水的孟浩然
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
曾国藩点评原文:雄奇者,瑰珠俊迈,以扬马为最
欧阳修小传:道德楷模,文章大家
分析: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与曾国藩称赞的“惬适”文风
多才多艺的苏轼
曾国藩点评原文:因读东坡“但寻牛矢觅归路”诗
苏轼小传:老夫聊发少年狂
分析:曾国藩“醒而复醉”说东坡
文章大家柳宗元
曾国藩点评原文:唯庄柳之文,苏黄之诗,韩公诗文,皆极诙诡,此外实不多见
柳宗元小传:少年贫苦,大器晚成
分析曾国藩心目中的柳宗元与古文运动
豁达的“诗鬼”——杜牧
曾国藩点评原文:如李白、韩退之、杜牧之则豁达
杜牧小传:杜牧沽酒;牧童遥指杏花村
分析:曾国藩说的“豁达的诗鬼”——杜牧
爱国诗人陆游
曾国藩点评原文:尤在陶之五古、杜之五律、陆之七绝,以为人生具此高淡襟怀
陆游小传:陆唐悲歌,千古绝唱
分析:爱国诗人陆游

第五章读史使人明智——曾国藩点评史学家
剑笔写春秋的史圣司马迁
曾国藩点评原文:足下为古文,笔力稍患其弱
司马迁小传:彪炳千古的史圣
分析:使散文不朽的人
千古不朽的班固
曾国藩点评原文:班固人表,失其指矣
班固小传:新创体例,断代成史
分析:曾国藩读《汉书》
锐意进取的司马光
曾国藩点评原文:窃以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资治通鉴》
司马光小传:世称涑水先生
分析:司马光殚精竭虑写史书

第六章书道纵横——曾国藩点评书法家
曾国藩点评原文:偶思古之书家,字里行间别有一种意态
分析: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分析: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
分析:书学鼎盛的唐代
分析:存唐遗风的五代书法
分析:由宋元上追晋唐的明代书法

第七章忠肝义胆——曾国藩点评改革家
曾国藩点评原文: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皆忠肝义胆之人
势无不积、法无不改的商鞅
商鞅小传:立木求信,以信革政
分析:曾国藩看商鞅变法,南门立木
诗政一家的王安石
王安石小传:改革变法美名传
分析:曾国藩眼中的王安石变法
一代名相张居正
张居正小传:一条鞭法定乾坤
分析:曾国藩说——荆楚名士张居正隐忍有余

第八章位卑未敢忘忧国——曾国藩点评书生从戎
“西北大使”班超
曾国藩点评原文:国难之时,志士当效投笔从戎,如班超、沈括、虞允文、辛弃疾也
班超小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分析:投笔从军的班超
一代儒将沈括
沈括小传:文武兼务,口诛笔伐
分析:沈括出使不辱使命
两袖清风的虞允文
虞允文小传:一代奇将
分析:一介书生退万敌
剑笔写柔情的辛弃疾
辛弃疾小传:慷慨悲壮爱国词人
分析:词人也爱国

第九章舍生取义——曾国藩点评民族英雄
曾国藩点评原文:于国家大义,吾尝思戚继光、岳飞、郑成功之情
抗倭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小传:抗倭保国谱凯歌
分析:曾国藩眼中的英雄戚继光
直抗黄龙府的岳飞
岳飞小传: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分析:曾国藩喜吟《满江红》,原因何在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郑成功小传:收复台湾的功臣
分析:曾国藩叹服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十章天下一家——曾国藩点评帝王
始皇帝秦始皇
曾国藩点评原文:国统自始皇迄今千余年矣
天下分合,秦宋有天壤之别,盖始皇与宋帝殊也
秦始皇小传:千古一帝
分析:曾国藩看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
谦逊平和的汉文帝
曾国藩点评原文:天下唯诚不可掩
汉文帝小传:执政于乱政之后的帝王
分析:“至诚至让”的西汉文帝刘恒
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
曾国藩点评原文:宋不师古,国亡矣
宋太祖小传:极权皇帝
分析:北宋亡国与权力膨胀
喜欢儒家的朱元璋
曾国藩点评明太祖:好儒,疑臣,一和尚
明太祖小传:贫苦出身,开国皇帝
分析:曾国藩此说从何而来
分析:朱元璋与峨眉山僧
分析:明太祖醉计试大将

第十一章同一屋檐下——曾国藩点评同代人
卖国有理的李鸿章
曾国藩点评原文: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
李鸿章小传:清朝一代重臣
分析:李鸿章的军事思想与军事业绩
分析:曾国藩训诫李鸿章的一字诀
收复新疆的左宗棠
曾国藩点评原文:我于同侪最服左季高也
左宗棠小传:功罪多有评说
分析:曾国藩眼中的晚清怪杰左宗棠
分析:令曾国藩称道的左宗棠一生关注台湾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