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鲁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永远的鲁院

12.41 2.1折 58 九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吉狄马加 主编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21203950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9787521203950

上书时间2024-10-14

书籍供应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鲁院文丛”之一种。由吉狄马加主编,邱华栋副主编的有关鲁院的回忆性散文集,分教师篇、学员篇、访谈篇。

目录
目录
教师篇
缘徐刚/3
鲁院赋予我纯洁的灵魂毛宪文(蒙古族)/15
鲁院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前前后后何镇邦/23
瓦当,或涂满蜜和蜡的蜂房王彬/41
鲁迅文学院:培养作家的摇篮白描/48
我心中的鲁院成曾樾/55
坐在我对面的是丁玲先生王冰/59
学员篇
在鲁院那边徐坤/65
鲁院的记忆夏坚德/101
鲁院日记(三则)姜琍敏/110
回首鲁院(三章)米切若张(彝族)/115
与鲁院有关石华鹏/126
到鲁院寻找什么傅爱毛/139
无法“再见”的难忘岁月——鲁院日记宋晓杰/169
走进鲁院“望闻问切”张时胜/205
在鲁院听铁凝主席讲课纳张元(彝族)/211
鲁院记忆习习/216
鲁院四题周迅/224
鲁院之夜邹元辉/230
文学馆路的二重空间樊健军/234
再别鲁院崔美兰/239
到鲁院去:平常又不寻常的旅途冯昱/244
鲁院以外的生活(随笔)贾文清/250
幽居鲁院毕亮/262
文学对话:说有生命的话曹洁/274
在鲁院毅剑/288
从鲁院出发连忠诚/293
我的鲁院,文学的黄埔兰溪/301
鲁院札记朝颜/307
鲁院的清晨徐祯霞/314
大理:被一群人铭记着的鲁院时光陈洪金/318
鲁院,贵阳笔记左中美/331

访谈篇
传承与超越
——鲁迅文学院建院六十周年邓友梅访谈录
邓友梅赵兴红/349

内容摘要
“鲁院文丛”之一种。由吉狄马加主编,邱华栋副主编的有关鲁院的回忆性散文集,分教师篇、学员篇、访谈篇。

精彩内容
鲁院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前前后后何镇邦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的前身中央文学研究所创办于1950年12月,1953年9月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1957年11月停办。共办了四期文学讲习班,其中还有研究班,均没有学历。1980年1月,文学讲习所复办,1984年11月12日经中宣部批准,更名为鲁迅文学院。从1980年1月至1985年一共办了四期;1985年起,又办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文学创作进修班(这种班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总计二十多期,后才改为“高研班”,仍是一期四个月,又办了十六期)。从成立之日起,鲁迅文学院的师生们一直为学历而苦恼奔忙着。1986年、1987年两度到当时的国家教委申请备案均未果。1986年年底,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彭佩云派人来鲁迅文学院考察,学院备案及学历似已提到日程上来了,可是由于彭佩云于1987年初调任中国科技大学任党委书记而搁置;1987年秋,经时任文化部部长的王蒙向国家教委转呈申请备案的报告,后来也只是以时任国家教委主任李鹏给王蒙的一封语气委婉但否定备案的公文性质的函件而收场。于是,鲁迅文学院的领导转而谋求同高校联合招生以解决学生的学历问题。这就是于1988年春天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洽谈联合举办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事宜。由于我与时任北京师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的童庆炳教授相识,一次谈起联合办学的事,他说北京师大也有这个意向,于是联合促成此事。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与北京师大研究生院联合举办的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于1988年4月开始商议,经招生考试,预备班于当年9月21日正式开学,1989年4月举行正式入学考试,1989年5月8日举行开学典礼,1989年4月至1991年元月为研究生班正式教学时间,1991年1月17日,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四十四名学员修完了七门学位课程和七门专题选修课,修满三十以上的学分,领取两院共同颁发的研究生班毕业文凭,其中,绝大部分在以后的两年中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获得文学硕士学位证书。
鲁迅文学院与北京师大研究生院共同举办的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下面是关于这个研究生班举办前前后后的一些回忆。
一、为了青年作家的学者化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随着文艺方针的调整,“双百”“两为”方针的落实,文学创作开创了历史新时期的新局面,逐渐走向繁荣,文学新人辈出。但是,由于文化基础的薄弱,大批青年作家在出现生活的喷涌之后,出现创作上的停滞状态,亟待文化上的提高。有鉴于此,为了青年作家的学者化的迫切需求,武汉大学于1984年在中国作家协会的支持下,创办了作家班;北京大学也于1984年同鲁迅文学院联合创办了作家班。鲁迅文学院把第七、八两期文学创作班的学员大部分转入北大作家班进行大学本科教育。随后,又把1987年上半年举办的第二期文学创作进修班的大部分学员转入西北大学中文系举办的作家班进行大学本科教育。然而,这种大学本科教育仍然满足不了青年作家学者化的需求,于是就有了举办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动议。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于1988年6月22日呈送国家教委研究生司的《关于试办在职人员“文艺学·文学创作”委托研究生班申请报告》中这样陈述:目前我国文坛上有一批青年作家很活跃,他们作品有不少在国外获奖,如《红高粱》作者莫言、浙江的余华、大兴安岭作家迟子建等。但他们的通病是先天不足,文化专业水平偏低,知识根底浅,门类单一,呈一种贫血状态。所以,对这部分青年作家如何更上一层楼,是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招收的作家班,把不少作者提高到大学本科毕业水平,这一工作很有意义。但近年来,一些优秀作家已将封闭已久的中国当代文学推向世界,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我国派出作家出访二百五十人次,达数十个国家,同时几乎相同数量外国作家来华与中国作家交流;来访者大部分均属×××学院文学硕、博士,而我国作家,即使很优秀,知名度比较高,在学衔、学位上却是“白丁”,充其量也只经过大学本科教育而已。所以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没有一支有相当素质的作家队伍,几乎是空谈。因此把一部分已达到大学本科水平的作家提高到研究生水平,并结合自己本职工作,作出理论结合实践的论文申请学位,使部分作家实现“学者化”,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工作中一件极有意义的事。作家“学者化”是许多作家多年来的向往。如果能办成“文艺学·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将为中国作家学者化的工作尽一份力量……国家教委研究生司于同年7月21日在该申请报告上批示“同意”,后来又补充批示说:“对于创作成绩确实优秀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也可以经考试破格录取,但该研究生班限招二十名。”根据这一申请报告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司的批示精神,北京师大研究生院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于1988年7月共同制定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招生简章”并随后签订联合办学的“协议书”,于是在全国范围开展招生工作。“招生简章”中明确指出:“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提高青年作家的文化素养、理论修养和创作水平,为青年作家的学者化创造有利的切实的条件,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青年作家,根据国家教委研究生司有关文件精神,并报请国家研究生司批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决定联合举办一期文学创作研究生班。”随后,对“招生专业及学制”“招生对象及条件”“招生名额”“报名及考试方法”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
1988年7月至8月,研究生班的招生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全国各地八十多名创作上颇有成绩的青年作家报名。其中,余华、迟子建、王刚等三位青年作家均是我专门捎信让他们报名的。因为余华在1987年上半年参加第二期进修班后回到浙江海盐,迟子建则在同期进修班结业后进入西北大学中文系本科插班学习,而王刚在第二期进修班结业后回到遥远的新疆,这三位我在他们进修期间接触较多,认为是可以造就的好苗子,故特别通知他们报名进入这个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后来他们都如愿以偿。其他八十余位报名者,经过近两个月的作品审查和两位以上专家推荐,录取近四十名进入研究生班的预备班,“入学通知”是1988年8月24日发出的。加上同年12月补充招生录取的几名学员,共有四十余名进入预备班学习,他们是: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王刚、严歌苓、肖亦农、邓九刚、路远、刘毅然、宫魁斌、李沙青、李本深、刘亚伟、张坚军、王连生、季清荣、刘恪、毕淑敏、冯敬兰、江灏、雷建政、王宏甲、简宁、李平易、黄康俊、王树增、魏志远、彭维超、海男、洪峰、何首乌、陈虹、白冰、寇宗鄂、李秀珊、蔚江、于劲、王明义、千华、岛子、贺平、黄殿琴、孙大梅、徐星、贝奇、叶文福、芳洲等。(以回忆为序)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预备班是于1988年9月21日开学的,经过四个月的学习,开设了政治、文学概论、中国当代文学、写作等辅导课,于1989年3月进行正式入学考试。入学考试的科目正是上述辅导课的相应科目,只是写作是限时命题作文,当场完卷,记得写的是每人的创作自述,参加考试的各位开玩笑说:“为了进入研究生班,把自己的家底子都卖了!”我在判阅这些试卷时,也常忍俊不禁,当然也因此加深了对各位青年作家的了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