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近溪哲学思想研究
  • 罗近溪哲学思想研究
  • 罗近溪哲学思想研究
  • 罗近溪哲学思想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罗近溪哲学思想研究

138 全新

仅1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世昌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7-15

拿铁少年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蔡世昌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3
  • 版次 1
  • ISBN 9787010201993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罗近溪(1515—1588年), 名汝芳,字惟德,祖籍江西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是明代泰州学派开创者王艮(1483—1541)的三传弟子,泰州学派的集大成者,也是阳明学在中晚明展开的重要环节。本书以“罗近溪哲学思想”为专题研究对象,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文化史的考察,而是侧重于从哲学史的角度考察罗近溪哲学思想的发生、发展和完成。作者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资料与观点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罗近溪《语录》和《文集》的深入解读,从纵横维度展开对罗近溪哲学思想的深入探讨,即从纵的方面理清罗近溪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成熟阶段的不同特色,勾勒出从王阳明到王艮到罗近溪的内在发展线索;从横的方面力图挖掘罗近溪哲学的内在课题,重新建构罗近溪哲学的体系。
【作者简介】
蔡世昌,男,1974年生,甘肃武威人。200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硕士学位,师从牟钟鉴教授。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师从陈来教授。为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中国哲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等刊扬发表论文数十篇。于2012年英年早逝。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生生论…………………………………………………………………………………9

第一节 生生与乾坤……………………………………………………………………9

  一、先天未画前之悟……………………………………………………………………9

  二、生生之谓易…………………………………………………………………………10

  三、精、神、气…………………………………………………………………………12

  四、乾知大始与坤作成物………………………………………………………………13

第二节 生生与心性……………………………………………………………………15

一、心性之悟……………………………………………………………………………15

二、复其见天地之心……………………………………………………………………16

三、以生言性……………………………………………………………………………18

第三节 生生与仁………………………………………………………………………19

第四节 生生与动静……………………………………………………………………20

第五节 生生与费隐……………………………………………………………………22

第二章 心性论………………………………………………………………………………24

第一节 心…………………………………………………………………………………24

一、心与知………………………………………………………………………………24

二、心之精神与知觉……………………………………………………………………27

三、心之虚灵与发窍……………………………………………………………………30

四、心与意………………………………………………………………………………31

五、道心与人心…………………………………………………………………………34

六、觉心与迷心…………………………………………………………………………35

第二节 性…………………………………………………………………………………36

一、天命之谓性说………………………………………………………………………37

二、形色天性说…………………………………………………………………………40

三、性善说………………………………………………………………………………42

第三节 心与性…………………………………………………………………43

第三章 仁说………………………………………………………………………………45

第一节 仁与人…………………………………………………………………………45

第二节 仁与心…………………………………………………………………………46

第三节 仁与知…………………………………………………………………………48

第四节 仁与乐…………………………………………………………………………49

第五节 克己复礼与天下归仁………………………………………………………51

一、“克己”即“能己”…………………………………………………………………51

二、“复礼”之“复”即“复卦”之“复”……………………………………………53

三、“归”是“天下大众本心”…………………………………………………………54

第六节 仁说的意义……………………………………………………………………55

第四章 学庸说………………………………………………………………………………57

第一节 中庸说…………………………………………………………………………57

一、中庸…………………………………………………………………………………57

二、未发与中……………………………………………………………………………60

三、戒慎…………………………………………………………………………………63

第二节 大学说…………………………………………………………………………66

一、明亲与止于至善……………………………………………………………………66

二、知止与定静安虑得…………………………………………………………………71

三、格致与诚正…………………………………………………………………………72

第三节 《大学》与《中庸》的贯通合一…………………………………………76

第五章 赤子之心、不学不虑说……………………………………………………………80

第一节 赤子之心、不学不虑说的提出……………………………………………80

第二节 赤子之心、不学不虑说的内涵……………………………………………81

一、赤子孩提之知能……………………………………………………………………81

二、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84

三、不学不虑即不思不勉………………………………………………………………88

第三节 赤子之心、不学不虑说的驳难与辩护……………………………………89

第六章 孝弟慈说……………………………………………………………………………93

第一节 孝弟慈说的提出………………………………………………………………93

第二节 孝弟慈说的内涵………………………………………………………………94

一、孝弟慈即天命之性…………………………………………………………………94

二、孝弟慈即良知良能…………………………………………………………………95

三、孝弟慈即仁…………………………………………………………………………97

四、孝弟慈即明明德于天下……………………………………………………………98

第三节 孝弟慈说的意义………………………………………………………………99

第七章 工夫与境界…………………………………………………………………………102

第一节 本末先后………………………………………………………………………102

一、制欲与体仁…………………………………………………………………………102

二、敬以直内与义以方外………………………………………………………………104

三、由仁义行与行仁义…………………………………………………………………106

四、博文与约礼…………………………………………………………………………108

五、尊德性与道问学……………………………………………………………………110

六、知言与养气…………………………………………………………………………112

七、尽心与存心…………………………………………………………………………114

八、信与疑………………………………………………………………………………116

第二节 有无动静………………………………………………………………………118

一、天明与光景…………………………………………………………………………118

二、当下即是与逆往追来………………………………………………………………120

三、浑沦顺适与为善去恶………………………………………………………………123

四、不识不知与顺帝之则………………………………………………………………125

五、化感为寂与归寂通感………………………………………………………………127

第三节 物我同仁………………………………………………………………………128

第四节 生与死…………………………………………………………………………130

第八章 罗近溪与中晚明阳明学…………………………………………………………133

第一节 罗近溪与江右王学…………………………………………………………133

第二节 罗近溪与王龙溪……………………………………………………………136

一、自性本用与随缘应用………………………………………………………………137

二、从有入无与从无入有………………………………………………………………139

三、狂者胸次与仁者气象………………………………………………………………140

第三节 罗近溪与泰州学派…………………………………………………………141

附录:《罗近溪先生年谱》……………………………………………………………………146

参考书目……………………………………………………………………………186

后记……………………………………………………………………………………………19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