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林守望 撞进编辑这扇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书林守望 撞进编辑这扇门

25 4.8折 52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郝铭鉴 著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27

四季有闲斋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郝铭鉴 著
  •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1
  • 版次 1
  • ISBN 9787565630538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6页
  • 字数 364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是知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的创办者和主编,对于编书与编刊均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本书记述了作者从事编辑行业的历程,分享了作者多年来从工作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和思考,真实且实用。其间的人物掌故、品评鉴赏以及对新时期编辑出版工作的探索,均具有宝贵价值。本书作为“书林守望丛书”的一种,将为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积累与借鉴。
【作者简介】
郝铭鉴,1944年生,著名语言学家、编审。曾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集团编辑委员会执行主任、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创办并曾主编《咬文嚼字》、《HOW》等刊物。曾获“上海出版人奖”金奖和“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全国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文字的味道》、《心中要有块石头》、《萤火虫你慢慢飞》等。
【目录】
001…序(郑一奇)上编出版人的思绪 

001…一、探求篇 

003…出版人的文化追求 

012…编辑要有“站位”意识 

——以《谈美书简》为例 

019…纸质媒体面临的挑战和使命 

024…期刊的生存之道 

031…出版动态管理浅说 

038…健全图书的社会评价系统 

041…迎接挑战和调整心态 

046…社会需要与“书态平衡” 

052…我们还能回到“河东”吗? 

——旧作重温有感 

057…二、修炼篇 

059…编辑是干什么的? 

068…编辑应用文概说 

075…建立编校人员的文字优势 

078…编家应有笔如刀 

——文学稿件加工漫谈 

082…“修面刮胡子”琐议 

087…开放型的知识结构 

 ——编辑的业务素质之一 

091…创造型的思维方式 

——编辑的业务素质之二 

095…立体型的职业敏感 

——编辑的业务素质之三 

100…编辑的谈话艺术 

105…图书信息传递断想 

113…三、怀人篇 

115…我心中的美学老人 

119…三访叶圣陶 

121…想起了三位老局长 

126…聆听陈原 

130…作家签名散记 

133…罗竹风谈“杂家” 

137…六教授纵谈出版工作 

141…华君武和《咬文嚼字》 

143…“范老板”是一座高山 

145…他倒在编辑岗位上 

147…四、咀嚼篇 

149…话说易中天“初出茅庐” 

——《〈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出版纪实 

159…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 

——关于《中国食经》的总体构思 

164…亲近感和新鲜感 

——《文化鉴赏大成》总序 

168…短篇小说的“含金量” 

——《世界文学金库·短篇小说卷》序 

173…《钦差大臣》和文化生态环境 

178…“美在天真!” 

——《艾青论创作》编后记 

183…编辑贵在“沟通” 

——《一个总编辑的手记》序 

188…书装是一种文化表达 

——《书装艺谭》序 

191…小荷才露尖尖角 

——“文艺知识丛书”第一辑巡礼下编咬嚼者的屐痕 

195…五、回眸篇 

197…推开三重门 

——《咬文嚼字》的办刊思路 

206…刊物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212…努力打造刊物的气场 

219…《咬文嚼字》的三道防线 

224…小刊物“咬”名作家 

232…“登坛品酒”余味长 

237…说不尽的感动 

——2002年编刊回顾 

243…六、观语篇 

245…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 

257…新成语面面观 

261…错别字的危害 

269…读白字浅说 

275…别字的常见类型 

281…做一个汉字传人 

284…今天,我们如何对待汉字? 

287…小心形似字的陷阱 

292…别把标点不当回事 

295…七、识小篇 

297…常见语言文字问题六十例 

332…标点符号可以叠用吗 

334…不同的括号如何分工 

336…缩略语中能否加顿号 

338…并列词语之间可用逗号吗 

340…选择问句中问号的处理方式 

342…破折号和括号同为标示注释或补充说明时有何区别 

344…竖排文稿必须用浪线式书名号吗 

347…八、测试篇 

349…书市散记(试卷) 

354…胸中蛙鼓(试卷) 

359…西山抒情(试卷) 

364…说说这个“撞”字(后记) 

上编出版人的思绪 

003…一、探求篇 

003…出版人的文化追求 

013…编辑要有“站位”意识 

——以《谈美书简》为例 

018…纸质媒体面临的挑战和使命 

023…期刊的生存之道 

029…出版动态管理浅说 

035…健全图书的社会评价系统 

038…迎接挑战和调整心态 

042…社会需要与“书态平衡” 

047…我们还能回到“河东”吗? 

——旧作重温有感 

053…二、修炼篇 

053…编辑是干什么的? 

061…编辑应用文概说 

068…建立编校人员的文字优势 

070…编家应有笔如刀 

——文学稿件加工漫谈 

073…“修面刮胡子”琐议 

078…开放型的知识结构 

 ——编辑的业务素质之一 

081…创造型的思维方式 

——编辑的业务素质之二 

084…立体型的职业敏感 

——编辑的业务素质之三 

088…编辑的谈话艺术 

092…图书信息传递断想 

099…三、怀人篇 

099…我心中的美学老人 

101…三访叶圣陶 

102…想起了三位老局长 

107…聆听陈原 

110…作家签名散记 

112…罗竹风谈“杂家” 

115…六教授纵谈出版工作 

118…华君武和《咬文嚼字》 

120…“范老板”是一座高山 

121…他倒在编辑岗位上 

123…四、咀嚼篇 

123…话说易中天“初出茅庐” 

——《〈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出版纪实 

132…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 

——关于《中国食经》的总体构思 

136…亲近感和新鲜感 

——《文化鉴赏大成》总序 

139…短篇小说的“含金量” 

——《世界文学金库·短篇小说卷》序 

144…《钦差大臣》和文化生态环境 

148…“美在天真!” 

——《艾青论创作》编后记 

152…编辑贵在“沟通” 

——《一个总编辑的手记》序 

156…书装是一种文化表达 

——《书装艺谭》序 

158…小荷才露尖尖角 

——“文艺知识丛书”第一辑巡礼 

下编咬嚼者的屐痕 

164…一、回眸篇 

164…推开三重门 

——《咬文嚼字》的办刊思路 

173…刊物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178…努力打造刊物的气场 

184…《咬文嚼字》的三道防线 

189…小刊物“咬”名作家 

196…“登坛品酒”余味长 

200…说不尽的感动 

——2002年编刊回顾 

206…二、观语篇 

206…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 

217…新成语面面观 

220…错别字的危害 

228…读白字浅说 

233…别字的常见类型 

238…做一个汉字传人 

240…今天,我们如何对待汉字? 

243…小心是形似字的陷阱 

247…别把标点不当回事 

250…三、识小篇 

250…常见语言文字问题六十例 

280…标点符合可以叠用吗 

281…不同的括号如何分工 

282…缩略语中能否加顿号 

283…并列词语之间可用逗号吗 

285…选择问句中问号的处理方式 

286…破折号和括号同为标示注释或补充说明时有何区别 

287…竖排文稿必须用浪线式书名号吗 

289…四、测试篇 

289…书市散记(试卷) 

293…胸中蛙鼓(试卷) 

298…西山抒情(试卷) 

304…说说这个“撞”字——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