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文本文学研究
  • 超文本文学研究
  • 超文本文学研究
  • 超文本文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超文本文学研究

1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模永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20

上书时间2024-09-20

盛源书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韩模永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27506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2页
  • 字数 206千字
【内容简介】
  《超文本文学研究》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讲述的,文章认为超文本文学,作为一种旧有文学范式的突破,是对以线性方式传递知识的补充或不满意,以及对人的思想的非相续性的肯定,超文本文学的多路径、非线性和多结局主要在电子网络世界种盛行。
【作者简介】
  韩模永,男,1981年生,安徽六安人,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人文学院)教师,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获文艺学专业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文艺基本理论、超文本文学、媒介文化等方面,在《文艺理论研究》、《孔子研究》、《文学评论丛刊》、《北方论丛》、《理论学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近30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参与多项。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新型文类:超文本文学的存在形态及纸媒追溯

第一节超文本文学的定义及其概况

一 超文本源起及超文本文学的定义

二 新型文类:超文本文学概况

第二节超文本文学的存在形态及纸媒追溯

一文字造景型

二 多向型

三 互动型

四 多媒体型

第二章“超文本性”:超文本文学的美学特征与观念会通

第一节“超文本性”的美学特征

一 “无页码的书”:非线性的共时结构

二跨媒体:互文性的文本宇宙

三 “操控”:交互性的主体参与

四 “站的诗”:表演性的审美效应

第二节“超文本性”的观念会通

一 隐喻的“网络”:“超文本性”与西方后现代文学理论的会通处

二 “神思”、“游”与“道”:“超文本性”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联点

第三节“超文本性”的存在姿态

第三章作为“表演空间”的审美媒介:超文本文学的特异面貌与数字哲学

第一节链接类型

一功能型链接

二修辞型链接

第二节节点特质

一物理特质:“无”与“未完成性”

二 存在特质:非物质性及文学效应

第三节结构模式

一存取形式:数据库结构

二表现形态:网状结构、层次性文本以及综合立体结构

第四节数字哲学

第四章“机器诗意”:从传统文学到超文本文学的新变轨迹

第一节世界性质的转变

第二节作者主体的消解

一 多重作者/合作者的出现

二 私人写作与“团队生产”的并置

三 “作者之死”与作者重生的混合

第三节作品存在的嬗变

一从静态到动态

二从单层到多层

三 从书面语言到视觉语言

第四节阅读模式的转换

一“写读者”的诞生

二 从“翻山越岭”到即时链接

三 “游牧式”阅读体验的生成

第五章“第二种意义上的文学”:从传统文学到超文本文学的范式转换

第一节从“媒介优先论”到“媒介本体论”

第二节超文本文学的范式转换和理论建构

一 以“四要素”为“批评理论的总趋向”的范式观

二 以媒介为第五要素的范式观

三 以超文本文学为对象的普遍范式观

第三节“文学性”变迁及“第二种意义上的文学”

一“文学性”:文学本性与文学属性

二 超文本“文学性”变迁:从审美的僭越到语言的僭越

三 “第二种意义上的文学”

结语文学之未来

一 物质性/真实感:电子文本的“阿喀琉斯之踵”

二超文本文学:未来文学的精彩一翼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