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4版)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4版)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4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4版)

4.5 1.4折 32 八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先达、杨耕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4

装帧平装

货号B

上书时间2024-06-22

书友kw9222898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先达、杨耕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6
  • 版次 4
  • ISBN 9787300221113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6页
  • 丛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体系。本书强调了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不理解实践的观点就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革命变革;同时又强调了在实践观上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因为脱离了辩证唯物主义就无法划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唯心主义实践观、实用主义以及狭隘经验主义的界限。所以,本书在准确地阐述实践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是贯穿本书的指导原则。第四版修订新增了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吸收了学术界的*新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顾问,第三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从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陈先达文集》(14卷本),哲学随笔系列《哲学心语》《回归生活》《宜园杂论》《史论拾零》等。著作和论文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次)、教育部优秀著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和吴玉章著作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三、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六、学习哲学,终生受益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二、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三、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  
四、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五、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六、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第三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三、限定中的超越: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四、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五、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四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二、内容与形式:事物的构成要素与表现方式  
三、本质与现象:事物的根本性质与外在表现   
四、原因与结果: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五、必然与偶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确定趋势与非确定趋势  
六、现实与可能:事物现存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五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三、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四、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五、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六、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   
七、否定之否定: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第六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四、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五、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第七章 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一、价值:主体与客体的意义关系   
二、价值的客观前提与主体性特征   
三、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四、价值评价:认识的特殊形式   
五、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   
六、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第八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三、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四、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五、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六、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第九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四、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六、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十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一、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二、人的本质与人性   
三、人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五、时间:人的发展空间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