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时期的空间想象:地理学、制图学与文学
无塑封
¥
27
6.4折
¥
42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美]王敖 著;王治田 译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18400
出版时间202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60页
定价42元
上书时间2024-09-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帝国的经纬图册,行旅的深浅脚印,文人的浓淡笔墨,共同构成中唐时期的想象空间和文学世界。作者以诗性的敏感切近中唐文学,以地理学的全新视角俯瞰帝国大图,还原中唐文人的想象空间,为读者开启中唐文学阅读的新视野。
内容简介
中唐时期的地理学发展是如何进入当时文学世界的空间想象的?这一跨领域的联系对于我们理解文学与地理学两大领域又意味着什么?本书通过对不同文类文本的讨论,揭示了当时地理学与文学之间多样且流动的关系。李贺的《梦天》、柳宗元的山水诗文、张祜运用大图视野欣赏古老画卷的诗歌、元稹和白居易富有地理信息的唱和诗等,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制图学之眼”的烙印。中唐文学大师们,以其对地理学的稔熟与兴趣,使得不同地点、相互区隔的人群以及旅行的文本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
作者简介
王敖,耶鲁大学博士,现任美国维斯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东亚学院副教授。学术论文曾发表于《哈佛东亚学报》《中国文学研究前沿》等刊物,写作的章节收入《哈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如何阅读中国诗》等书。曾获安高诗歌奖,《人民文学》和《诗建设》等杂志的诗歌奖,并译有《读诗的艺术》《人之链》等。王治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文学与诗学等。与曲景毅教授合作出版专著《唐诗艳逸品:唐诗中的女性书写》。发表文章有《大历联句酬唱的“学问化”倾向及其诗歌史意义谫论》等多篇。
目录
导言 地理学发展与空间想象之多重互动001
空间想象006
地理学与文学的相遇013
本书的结构020
章 中唐时期的地理学发展001
中唐以前的地理学和文学001
中唐时期高涨的地理学意识009
中唐时期的地图和“大图”013
中唐的“图经(map-guides)”021
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028
结语030
第二章 “大图”:诗学视野与制图学之眼032
杜甫与阅图(map-reading)经验的诗学化035
李贺与“大图”的宇宙视野039
“大图”与柳宗元边地书写的帝国空间050
览图、画卷和张祜诗歌的艺术创新063
结语071
第三章 地方空间的剧变:图经与文学书写073
图经与颜真卿的道教碑铭078
图经和地方行政空间088
图经、文人与俗信之地理104
图经与行旅文人114
结语118
第四章 深入南荒:创造新地标的美学120
深入南荒的移民与徙居潮127
元结和苍梧的变形133
中唐山水游记作家及其群体性努力145
柳宗元于永州山水的寓居艺术151
结语160
第五章 白居易与元稹:交互地理学的奇观162
元稹与白居易各自诗篇中的空间地理学技巧166
诗学空间中的地理同步172
地理比较与“双联”形式179
文本旅行与诗歌王国的路线189
结语196
结语 地理学与中唐文学198
参考文献209
词汇表227
中文版后记230
译者后记231
媒体评论
安史之乱导致的族群、人口和生活的大变动,在中唐时期引发了有关“中国”地理空间再发现和再定义,在这个变动时代,诗人如何呈现他们对这种地理空间变化的惊讶、喜悦或困惑?通过对中唐地理学、地图学与文学的综合考察,王敖给我们提供了阅读唐诗的一个新途径。让我感慨的是,王敖有两张面孔和两副笔墨,写诗的时候他是个充满激情的诗人,在写书的时候他却是言必有据的学者。
——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中唐时期是中国文学传统发生激荡变化和强力创新的时期。王敖的新书,兼具批判的眼光和诗性的敏感,涵盖了不同的文学体式,对中唐文学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新见解。 该书富有想象力和启发性,是对中国的中古文学和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田晓菲(美国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王敖的这一开创性的研究,着眼于中唐地理与文学的关系,结构严谨,论证严密,材料处理得当。在分析这些文本的过程中,他将文学、艺术、地理、地图学、生态学、哲学和宗教结合在一起,揭示了一部丰富的知识分子探索的文化史。本书对中唐文学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对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钱南秀(美国莱斯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王敖这本书对唐代中期地理想象力和文学创作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有新意和挑战性的研究。本书使用的材料广泛,其中许多无论是地理学史家还是文学研究者都鲜有研究。作者令人信服地展示了许多杰出的中唐文人如何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重新想象他们的物理和文化环境,以产生新的空间想象。
——田安(Anna M. Shields,普林斯顿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这是一本开创性的研究,每一个研究前现代中国的学生都应该读一下。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批判性的视角,通过这种视角,传统中国的研究者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文学创作与地理--地图和知识之间不可否认的联系,这是一项有重大贡献的研究。
——何瞻(James M. Hargett,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
在线试读
本章的中心人物为中唐文学世界的两位文化名流:元稹和白居易。虽然他们常常为现实中的地理距离所阻隔,但二人在其动荡的一生中都保持了相互信赖与仰慕的关系。他们把这种关系转化为文学表达,并让唐帝国的众多读者为之倾倒。然而,我们所要讨论的中心,却是两位诗人所采取的奇妙的方式:他们运用其文学天赋和地理学才能来创造出了一个共有的文本空间,以对抗帝国空间的物理扩张。他们在此空间中密切交流,有时表现出惊人的“同步性”,有时形成巧妙的对照,有时又会形成巨大的合流。因此,他们共同的文学追求成为中唐空间-诗学想象的多功能效用的有力证明。
白居易为唐代诗人中存世诗篇多者。他的杰作诸如《长恨歌》《琵琶行》等,位居中国文学广为人知的篇目之列。元稹现今并没有如白居易同等的声誉,但是作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文学家,他在中唐时期被广泛认为与白居易不相上下。除了诗作,元稹也是《莺莺传》的作者,此篇被认为是唐传奇中好的作品之一。在他们的一生中,白居易和元稹建立了长久的创造性伙伴关系和传奇性的友谊,在中国文学史中可谓独树一帜。他们创作了大量唱和诗作,故此被并称为“元白”。
诸多学者和批评家都撰文对两位诗人的文学成就进行讨论,或者是分而论之,或者是作为组合进行研究。白居易是二十世纪学术界讨论为深入的三位唐代作家之一,另两位是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关于元稹的研究成果,尽管由于其声誉稍逊而略有不足,但依然涵盖了其生平与写作的几乎各个方面,包括他的政治与文学活动,他在不同文类中多样化的风格试验,以及其作品的传播与接受。尤其是,许多研究者注意到了二人紧密且颇具浪漫色彩的文学联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学者,都反复地对二人的交游进行考察,予以赞誉并将其神秘化。迄今,因二者创作与表现所塑造的“元白”形象,在人们想象中成为古人“知音”理想的完美体现。然而,他们的唱和诗篇中远被忽略的地理维度,将成为我们理解“元白”这一文化综合体的另一重要的层面。
我将“元白”这一文学组合的构成中所包含的地理学因素称之为“交互地理学(interactive geography)”。两位诗人在充满地理信息的空间想象中,发展出诸多文学样式、理念和技法,并在其诗歌唱和中加以运用。这些想象,或是从诗人目阅耳闻的地理知识中唤起,或是出于他们在金戈铁马的帝国扩张事业中的一种构想。无论是何种情形,这些想象都呈现为两位诗人协同创造的文本空间中诸多地名的并置、对照和联系。当他们旅行或写作之时,诗人们将个人或集体的生活或身份意识凝练为种种富有空间意味的语汇,以暗寓他们意蕴丰富且彼此交互的地理描述中所共有的类同性,并共同创造了反映二人跨越地域、影响全国的文学声誉之诗学地图。他们的思维方式具有生动的空间图景,他们的表达方法亦明显地富于地理学特色。终,两位诗人从急剧扩张的地理世界中拣择并调用种种资源,来服务于文学创作,从而赋予两位诗人间的互动及其与更为广阔的文学群体之间的交流,以颇具感染力的文本形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