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正版未拆封实物图
¥
35
3.6折
¥
9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德]阿图尔·叔本华 著;韦启昌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9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11-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阿图尔·叔本华 著;韦启昌 译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9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77420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4页
-
字数
228千字
- 【内容简介】
-
叔本华关于伦理学的两篇论文的合集,即《论意欲的自由》《论道德的基础》,分别是皇家挪威科学院(1839和皇家丹麦科学院(1840)的应征论文。这两篇论文各自独立、互相补足了伦理学的基本真理。叔本华认为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即同情心是道德的推动力,从同情出发的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不伤害别人,尽量帮助每一个人,它对应的两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爱。叔本华把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即恻隐之心作为道德的基础,由此将康德的理性主义发展为一种非理性的情感主义。
- 【作者简介】
-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Arthur ,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 【目录】
-
第一版前言/ 1
第二版前言/ 27论意欲的自由
一、 对几个关键概念的定义/ 33
1. 什么是自由/ 33
2. 什么是自我意识/ 40
二、 自我意识对意欲的感知/ 44
三、 对其他事物的意识对意欲的感知/ 58
四、 先行者/ 99
五、 结论和更高的观点/ 129
增补第一部分的附录/ 139论道德的基础
一、 引语/ 147
§1. 关于这个问题/ 147
§2. 泛泛的回顾/ 151二、 对康德提出的伦理学基础的批判/ 157
§3. 概览/ 157
§4. 论康德伦理学的命令形式/ 160
§5. 关于对我们自己的义务的设想/ 166
§6. 论康德伦理学的基础/ 169
§7. 论康德伦理学的最高原则/ 197
§8. 论从康德伦理学的最高原则派生出来的形式/ 204
§9. 康德有关良心的学说/ 213
§10. 康德有关认知性格和验知性格的学说/ 219
§11. 费希特的伦理学放大了康德伦理学的缺点/ 225
三、 伦理学的理据基础/ 229
§12. 所需的要求/ 229
§13. 怀疑论者的观点/ 231
§14. 反道德的推动力/ 241
§15. 判定具有道德价值的行为标准/ 249
§16. 唯一真正的道德推动力的提出和证明/ 251
§17. 公正的美德/ 260
§18. 仁爱的美德/ 275
§19. 对我所提出的道德基础的证明/ 281
§20. 不同性格在道德上的差别/ 301
四、 对道德原初现象的形而上学的解释/ 312
§21. 对附加部分的说明/ 312
§22. 形而上学的基础/ 317
皇家丹麦科学院的判词/ 32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