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能源报告(2006):战略与政策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能源报告(2006):战略与政策研究

37.5 7.5折 50 全新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一鸣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3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01

侏罗纪地质图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魏一鸣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3
  • 版次 1
  • ISBN 9787030170026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4页
  • 字数 451千字
  • 丛书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
【内容简介】
能源,与劳动和资本一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经济系统的基本生产要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能源问题研究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中国能源报告(2006):战略与政策研究》针对当前我国能源战略和政策领域的若干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并对不同的政策选择进行了分析。作为《中国能源报告》年度系列报告的第一卷,《中国能源报告(2006):战略与政策研究》是我们对有关能源战略和政策问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中国能源报告》年度系列报告,根据国际国内能源经济形势的变化选择不同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突出研究的实证性和政策性,为相关决策人员提供参考。
《中国能源报告(2006):战略与政策研究》适合能源与环境领域的政府公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阅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中国能源发展回顾
1.1世界能源发展
1.1.1世界能源储量及分布
1.1.2世界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
1.1.3世界能源市场
1.1.4国际能源与环境合作
1.2中国能源生产回顾
1.2.1中国能源的储量与分布
1.2.2中国能源生产量及生产结构
1.2.3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与发展
1.3中国能源消费
1.3.1中国能源消费量及消费结构
1.3.2各产业部门能源消费
1.3.3能源效率与节能
1.4区域能源消费与资源、经济关系
1.4.1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1.4.2能源消费的区域分布
1.4.3能源消费和能源资源的区域差异
1.4.4能源消费和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差异
1.5本章小结

第二章中国能源经济的总量与结构关系
2.1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
2.1.1序列问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的检验方法
2.1.2中国能源经济总量之间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
2.1.3各产业能源经济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
2.1.4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2.2中国经济结构变化与能源强度分析
2.2.1基于结构分解分析方法的能源强度分析
2.2.2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2.2.3中国工业行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2.2.4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2.3中国能源结构变化与能源效率分析
2.3.1中国能源经济及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
2.3.2中国能源结构变化影响能源效率的定量研究
2.3.3中国的能源边际效率及其边际替代比率
2.3.4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中国能源供需的分析与预测
3.1中国2020年能源需求预测
3.1.1能源需求研究现状
3.1.2情景分析与投入产出方法
3.1.3能源需求预测系统CErCmA
3.1.42020年能源需求情景分析
3.1.5主要结论
3.1.6政策建议
3.2煤炭供应系统的经济分析
3.2.1煤炭供应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与数据
3.2.2投资对煤炭供应能力的影响
3.2.3结果分析与政策讨论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石油市场波动及其政策研究
4.1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4.1.1国际石油价格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4.1.2三次石油危机的油价价位特征
4.1.32005年的油价价位特征
4.1.4国际原油价格的长期走势分析
4.1.5国际国内原油价格短期波动分析
4.1.6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4.2国际国内原油价格互动关系分析
4.2.1国际国内原油价格的长期关系
4.2.2国际国内原油价格的短期关系分析
4.2.3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的动态影响分析
4.2.4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4.3中国原油、成品油价格变化特征分析
4.3.1汽油、柴油和原油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3.2汽油、柴油与原油价格之间的比价(或对数差价)分析
4.3.3汽油、柴油价格对原油价格的动态响应关系
4.3.4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4.4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4.1油价波动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4.4.2油价波动的情景分析
4.4.3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4.5国际石油价格预测
4.5.1变化多端的国际石油价格
4.5.2基于小波分析的长期油价预测
4.5.3基于模式匹配的中短期油价预测
4.5.4采用期货价格调整的中短期油价预测
4.5.5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4.6中国石油定价机制分析
4.6.1中国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发展概况
4.6.2中国石油定价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4.6.3中国石油定价机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4.7本章小结

第五章能源环境与二氧化碳减排问题
5.1《京都议定书》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5.1.1全球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减排的关系
5.1.2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5.1.3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5.1.4我国能源环境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5.2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变化特征
5.2.1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
5.2.2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碳排放强度的比较
5.2.3方法和数据来源
5.2.4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5.2.5主要结论
5.3不同发展阶段人口、经济、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5.3.1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5.3.2STIRPAT模型
5.3.3不同收入水平下的人口、经济、技术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趋势
5.3.4结果分析与讨论
5.3.5主要结论
5.4居民生活行为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5.4.1生活行为方式与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
5.4.2CLA方法与数据
5.4.3居民生活行为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5.4.4主要结论
5.4.5政策建议
5.5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预测
5.5.1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
5.5.2基于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预测
5.5.3不同发展路径下的二氧化碳排放预测
5.5.4政策建议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石油战略储备与国家能源安全
6.1中国能源安全问题
6.1.1能源安全定义及内涵
6.1.2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
6.1.3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隐患
6.2中国最优战略石油储备规模
6.2.1战略石油储备现状
6.2.2基于决策树的最优石油战略储备模型
6.2.3不同储备规模的分析讨论
6.2.4主要结论
6.3国际原油进口风险评价及应对策略
6.3.1国际原油贸易现状
6.3.2基于HHA的原油进口风险评价方法
6.3.3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石油进口风险权系数
6.3.4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风险评价
6.3.5主要结论
6.4中国能源安全政策建议
6.4.1能源外交政策
6.4.2石油进口政策
6.4.3石油储备政策
6.4.4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政策
6.4.5海洋油气资源政策
6.5本章小结

第七章能源技术与政策
7.1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的变迁
7.1.1自然增长与能源替代(~1859)
7.1.2能源危机与技术多样化(1859~1992)
7.1.3面向清洁、可持续能源系统(1992~)
7.2石油危机与能源技术R&D投入响应模式
7.2.1经济、能源系统的需求和供给调整
7.2.2能源技术研发对石油危机的响应模式
7.3能源技术研发投入组合研究
7.3.1熵统计
7.3.2能源研发投入在技术维的变化
7.3.3能源研发投入在国家维的变化
7.4中国能源技术替代路线与可再生能源政策分析
7.4.1化石能源技术替代路线
7.4.2案例研究:中国的煤液化技术
7.4.3可再生能源技术政策分析
7.5中国能源技术政策建议
7.6本章小结

第八章中国能源展望
8.1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长速度快,区域差异增大
8.2石油进口呈现多元化,进口风险逐步降低,战略储备规模逐渐增加
8.3煤炭供需基本平衡,清洁能源得到发展,消费格局呈现多元化
8.4能源效率稳步提高,节能潜力仍然巨大,技术进步是关键
8.5排放总量继续扩大,产业结构趋向碳密集型,消费行为的影响不可低估
8.6能源战略与政策应突出“走出去”、“多元化”、“可持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