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教育史料丛刊(精装 全1120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教育史料丛刊(精装 全1120册)

137880 6.4折 215000 九五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景文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82213

出版时间2015-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215000元

上书时间2016-03-02

宏轩图书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详细描述:
                【一】《民国教育史料丛刊》内容简介
《民国教育史料丛刊》精选民国版教育类书籍4000种,分类汇编影印,成书1120册。内容包括三大类:教育基础档案:民国各级教育部门颁布的年鉴、统计、法规条例、公报、学校概览及办学情况等;教育理论:专家学者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论著、译著);教材:主要是中小学教材,兼顾师范教材和职业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法、课程标准等。为国内第一次大规模整理和出版民国教育专题文献,对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及百年来中国教材编写的历程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民国教育史料丛刊》出版价值
第一次大规模整理和出版民国教育专题文献
大象出版社作为一家品牌教育出版机构,一向注重历史文献的整理与出版,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的民国图书出版体系,先后影印出版了《民国史料丛刊》、《民国史料丛刊续编》(共计2268册、4500余种)。 本次推出的《民国教育史料丛刊》,遴选民国时期有关教育理论、教育事业、各级各类课程标准、中小学和师范教材等图书约4000余种,成书1120册,从专业史的角度深度开发民国文献,为国内首次大规模的整理和出版教育专题文献。
所收文献最大特色体现为“基础文献”和“权威文献”相结合
民国年间的教育活动,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各种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育思潮的研究广泛开展;二是教育法规、教育政策和教育行政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三是各种教育类型、教学实验及乡村教育和社会教育积极推行;四是翻译、编译、译述乃至自编各级各类课本教材大量出版,形成了教育图书文献的出版高潮。仅据《民国时期总书目》统计,这一时期出版的教育类图书多达13000多种,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作者多为一流的学者和教育家。大象出版社本次推出的《民国教育史料丛刊》依据《民国时期总书目》遴选出4000余种体现以上四种教育活动的教育专题文献,最大特色体现为所选文献兼具基础性和权威性。
所谓“基础文献”是指民国时期各级教育部门颁布的年鉴、统计、法规条例、公报、学校概览及办学情况等档案性质的文献,它们给研究民国教育情况提供来自政府和行政行为的第一手文献,较为客观地反映民国教育的概况,是民国教育研究的基础史料。
所谓“权威文献”是指文献的编撰者是一流的学者和教育家,他们贯通中西,博古通今,能代表民国的权威学术观点。权威又体现为文献的出版者是当时最有影响力出版机构,主要为三家: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开明书店。权威还体现为所选取的文献版本是最优良的,比如不同出版机构出版或者版次不同者,选取时间最晚收录最全的版次。
【三】《民国教育史料丛刊》序言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殊时段,是传统中国发生现代性转型的一个重要历程。在此期间,由于社会形态的急剧变革,思想、文化和教育领域也空前活跃,陆续出版了一大批反映时代风貌的图书文献,这批图书文献至今仍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传承价值。然而,以往大陆学界对于近代中国的研究,多在晚清史或革命史上用力,对于民国史的研究相对薄弱,其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出版也相对滞后。近些年来,部分出版机构整理出版了一批民国图书,但对于民国文献的总量而言,还远远不能满足学术研究和保护收藏的需要。
大象出版社作为一家品牌教育出版机构,一向注重历史文献的整理与出版,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的民国图书出版体系,先后影印出版了《民国史料丛刊》、《民国史料丛刊续编》(共计2268册、4500余种)。这批图书,以保存史料、抢救文献为目的,既满足了学术研究的严肃性,也体现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社近期又决定影印出版《民国教育史料丛刊》,遴选民国时期有关教育理论、教育事业、各级各类课程标准、中小学和师范教材等图书约5000余种,成书1120册,从专业史的角度深度开发民国文献。
中国是一个具有文化教育传统的国家。继晚清废除科举之后,民国建立之初,颁布新式学制,创建新式学堂,从而开启了民国数十年间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特别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进一步完善教育行政和教育管理体系,颁布《教育宪法》,确立教育的法律地位。短短数十年间,政府和社会均以大力推进教育为己任,即便在抗战时期也从未放松对教育的推进和保护。
归纳起来,民国年间的教育活动,一是各种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育思潮的研究广泛开展,二是教育法规、教育政策和教育行政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三是各种教育类型、教学实验及乡村教育和社会教育积极推行,四是翻译、编译、译述乃至自编各级各类课本教材大量出版,形成了教育图书文献的出版高潮。仅据《民国时期总书目》统计,这一时期出版的教育类图书多达13000多种,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作者多为一流的学者和教育家。
民国时期教育的发展历程,具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诸如教育经费投入、教师职员薪酬、强调平民教育、注重个性发展、提倡学术自由等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大学制度得以在民国年间逐步确立并迅速成长。在诸多教育名家的主导下,民国的大学形成了独特的学术独立精神和学术评价机制。在这样的学术生态环境下,民国的大学为精英人才的培养,为科学文化的进步,为国家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富有创新力的社会组织。
当然,民国时期的教育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深层影响,形成公私并存、新旧交汇的复杂形态,有积极进步的因素,也有保守落后的成分,但不可否认,民国的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历程的重要一环,其思想、制度和实践,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今人认真地总结和汲取。
教育史料是教育文化的载体和学术研究的基础,由于中国近代教育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不顺利,民国教育遗产并未得到认真、及时的总结和清理,民国时期教育图书文献的整理和出版也不乐观。只是最近二三十年间,这一状况才有所改观。今天大象出版社系统影印和出版的这套《民国教育史料丛刊》,即是对这笔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其学术价值已远远超出其出版价值,这不仅会推进中国近代教育史的研究,也定会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有所裨益。

马小泉 李景文
                                            2014年5月20日

 【四】《民国教育史料丛刊》编辑说明
编辑说明
民国时期的出版业低门槛、多样化的发展格局,使得出版机构公、私并立,出版内容丰富多彩,出版形态自由灵活,出版规范尚在探索和修改阶段,出版物不可能做到整齐化一,加上时局的动荡不安等诸多因素,使得这一时期的文献资料良莠不齐,底本情况好坏并存,给我们编选这套丛书带来很大困难,既要秉承丛书一致的编辑原则,又要最大限度地保存珍贵文献。我们始终把读者放在第一位,把方便读者的使用,满足他们的需求作为我们编辑本丛书的最高使命。为此,特列出以下编选原则,供读者使用时参考。

一、内容编选原则。
1.本丛书依据《民国时期总书目》按图索骥,并多方搜求,补其所无,选取民国时期教育类基础档案,教育理论及研究论著,中小学和师范教育课本、课程标准、教学法等相关论著共4000余种,按中图法分为61类,60万页,成书1120册。
2. 中华民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著作者的情况复杂,往往立场不同而观点相左,对历史的观察、记述、阐释及认知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便于读者、研究者能以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了解和使用民国教育文献 ,本丛书从忠实历史的角度出发,原汁原味地影印出版所收录图书,不做任何改动。
3. 本丛刊收录的教育类文献涵盖的时间段从中华民国成立的1912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这38年时间,对于极个别关涉民国教育发展沿革的文献,超出此时间范围,比如晚清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予以保留。
4.兼顾学术价值、文献价值和出版价值。凡内容、作者、出版社三者完全相同,只是版次不同的图书,选用版次最后的一种;同一作者在不同出版社、不同时期出版的内容大致相同的著作,选内容最齐全、版次最后的一种。
5.凡牵扯到国家、民族、宗教的教育史料,反映意识形态的史料,如汪伪政权、敌占区颁布的行文中有污蔑中共和人民的,以及愚民的教本、公报一律不收。
6.由于篇幅所限,民国时期各大学各专科教材与讲义未选,各专业技术学校与高中教材基本未选。中小学教材中,只集中选取了三个大出版机构的主流教材: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舍弃了许多著名出版机构的著名教材,比如:正中书局、世界书局、亚东书局、泰东书局等。

二、底本编选原则。
1.尽量选取字迹清晰、文献完整的底本,凡底本缺页严重,字迹不清晰无法辨识,影响阅读的,不予收录。
2.少数文献底本不够清晰,有少量缺页现象,但文献价值较高,予以保留,缺页处留白页,并在白页上标明“原缺XX页”字样。
3.  关于公立、私立大学概览,办学情况等方面的基础史料部分有大量的照片、图表,其中一些图片很模糊,印刷效果很差;当年是大开本的图书,此次影印全部缩印为32开,使得图表中的字号非常小。为了保存史料文献的完整性,该部分底本一任其旧,编者没做删除,给读者使用带来不便,特此致歉。
4.民国时期图书开本纷呈、大小不一,从接近4开的各种校史文档到小于64开的字典手册,应有尽有不一而足,为统一体例,我们压大扩小,一致采用大32开本为标准开本,所以成品图书中,内容字体字号会略有区别,实属无奈,请读者谅解。
5.民国时期不少图书,书前书后均刊载大量广告,我们保留了部分与书籍有关的广告,其余大部分广告做删除处理。

三、为方便读者检索文献,特编著《民国教育史料丛刊•总目提要》随丛刊一同出版。《总目提要》按照丛刊的类目、顺序分册介绍每种图书的书名(丛书名、正书名、副书名)、著作者、图书形态(册数、页码)、版次、出版者、出版时间、出版地点、内容提要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