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趋同与歧异--四十年代中国新诗命运主题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趋同与歧异--四十年代中国新诗命运主题研究

21.1 3.6折 59 全新

库存35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玉霞 著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69286748

上书时间2024-11-17

无用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玉霞 著
  •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8
  • 版次 1
  • ISBN 9787569286748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3页
  • 字数 99999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中国新诗方向的专著。首先从传统的继承、时代的召唤两方面梳理了“命运”主题的存在基点,然后由三大创作群体的生成进入对其“命运”主题的多样表现的整体描述;作为书稿的主体部分的二三章,首先对“命运”主题的三大意象群(“太阳”意象群、“土地”意象群、“黑夜”意象群)的内涵进行逐个分析,然后寻找“命运”主题在艺术表达形式方面的差异,再对“命运”主题所负载的的精神内涵进行了剖析。最后是对四十年代新诗“命运”主题的新诗史乃至文学史层面的整体反思,并对该主题的影响以及流变进行了探讨。本书填补了四十年代中国新诗“命运”主题研究的空白,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命运”主题研究的补充和深化。本书经由“命运”视角切入四十年代中国新诗的存在风貌与发展形态的研究,有较强的创新意义。本选题的完成,对于中国新诗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杨玉霞,女,1977年生,博士,聊城大学文学院讲师,党员。主要从事中国新诗研究。主持并完成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立项两项、聊城大学科研项目一项、聊城市社科项目一项;参与(第四位)社科重点项目一项等。在东岳论丛中国研究现代中国与文学出版广角等期刊发表学术三十余篇,其中,郭沫若〈重到晋祠〉辨一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郭沫若研究领域产生较大反响。获地级、校级科研奖励多次,及科研成果获省级及校级奖励多次。主编教材演讲与才实训规程(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19年),参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电影精品分析(副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年)等教材3部。

精彩内容:

一、“命运”:永恒之题在文学,“命运”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主题被不断书写,并不断获得新的意义,因此,它拥有深远悠久的历史和蔚为壮观的文本序列。(一)“命送”释义“命运”到底是什么?在久远的历史中,它已经被人们从多种角度、不同意义上引申使用,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命运的想象与定义,甚至难以找到一种标尺来估量其中的误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关于“命运”的词条有两个解释:一是“指生死、贫富和遭遇(迷信的人认为是生来注定的)”,二是“比喻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向及结局”。这两个解释分别表明“命运”的含义既有神秘的一面,也有辩证、科学的一面。西方跌宕起伏,而华夏文明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两种相互影响、彼此碰撞,但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和差异。在“命运”这一问题上,两种各有不同的认识与阐释。1.西方中的“命运问题”在西方中,自觉提出命运问题是在“米诺斯”时期。“米诺斯”是在古希腊神话时代之前更为古老的,存在于公元前2500一前1300年,并以克里特岛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古老文明,是古希腊的先驱。这一文明以国王米诺斯的名字来命名,双面斧和公牛是米诺斯特有的象征。“双面斧”是克里特人对自然力崇拜的象征,是克里特人认识自然、实践自然的符号化。在早期的米诺斯阶段,克里特人的命运意识只涉及宇宙自然观。一直到古希腊文明阶段才出现了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等创世神话。在克里特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之外,开始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实践关系的符号化。这也表明,随着文明的发展与推进,命运意识已经不仅仅涉及宇宙自然观,还涉及人与社会。在古希腊语中,“命运”一词被表述为“moria”,其基本含义是“份额”和“分配”,即古希腊认为,每一个人应该分得的那“一份”是已经注定且无法改变的。古希腊文明中从此有了天定而不可改变的命运观念,并且开始试图具体去阐释和说明“命运”观念。西方中的“命运”观念是不断演变的,“命运”一词也伴随着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终形成了意义相对确定的一个词语,用英语表述为“detiny”或“fate”。古希腊命运观从一开始表现为对命运的崇敬与屈服,这种命运观与其思想密切关联。黑格尔认为“命运”在希腊神话中是一种“较高一级的东西”,对“神和人都有约束力,但是本身又是不可理解的,不可纳入概念的”。这种扑朔迷离、不可琢磨、不可更改的决定力量,在希腊哲学中被表达为世界“本原”或“逻各斯”,其表现于神话故事之中是“命运”,表现于之中是“神”。随着时代变迁,文明更替,西方也不断变化,文艺复兴后,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前进,对神的信仰被打破,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人类开始向大自然及人类自身发出挑战,“命运”观念不断走向理化之路。2.中国古代的“命运”问题中国古代对于命运问题的自觉思,早是在中国进入奴隶社会之后,此时“命运”是指“天命”,而非个人命运。中国古代先民面对生活中不可预知又无法抗拒的种种遭遇,揣测、想象着冥冥之中有一位“天帝”掌控,左右自己的吉凶祸福。“天帝”的命令、意志是不可违背的“天命”,自然界的刮风下雨、季节更替,社会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概由“天帝”主宰。易经中“天命不祐,行矣哉!“尚书汤誓中“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③,尚书泰誓上中“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等,是中国古代较早关于“天命”的记载。“命”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命者,使也。从,从令”,可引申出“天命”“命运”等义项,而在古人眼中,“天命”“命运”是主宰、决定的一种神秘而巨大的
【目录】


作者介绍

序言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