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过程追踪法(基本原理与指导方针)/格致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译丛978754323119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过程追踪法(基本原理与指导方针)/格致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译丛9787543231191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19.27 3.9折 49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丹麦)德里克·比奇//拉斯穆斯·布伦·佩德森|责编:...

出版社格致

ISBN9787543231191

出版时间2020-07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9787543231191

上书时间2024-07-01

亲亲一家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德里克·比奇,丹麦奥胡斯大学政治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政治、美国政治、国际组织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拉斯穆斯·布伦·佩德森,丹麦奥胡斯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政治、定性研究方法、丹麦政治和国际组织。

汪卫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比较政治学专业主任,北京大学陈翰笙世界政治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政治、中国政治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目录
致谢

1 社会科学中的过程追踪

1.1 界定过程追踪

1.2 如何区分过程追踪与其他个案研究方法

1.3 本书主题

2 过程追踪三种变体及其运用

2.1 工艺现状——一种方法

2.2 过程追踪法的三种不同运用

2.3 过程追踪的三种变体

2.4 结论:对过程追踪的新理解

3 什么是因果机制?

3.1 社会科学中因果性的本体论

3.2 因果机制——一个机制论定义

3.3 关于因果机制本质的争论

4 与因果机制理论共事

4.1 三种变体共有的挑战

4.2 因果机制的不同类型

4.3 理论检验型过程追踪

4.4 理论建构型过程追踪

4.5 解释结果型过程追踪

5 因果推断与过程追踪法

5.1 过程追踪中作出的推断类型

5.2 过程追踪中可以使用哪种类型的推断逻辑?

5.3 贝叶斯推断逻辑与过程追踪

5.4 在过程追踪法中作因果推断——运用和

6 对因果机制的经验检验

6.1 贝叶斯更新

6.2 过程追踪中的证据类型

6.3 检验力度

6.4 因果机制概念化和操作化的扩展示例:研究官僚政治

7 化观察为证据

7.1 如何将观察结果转化为证据

7.2 过程追踪中证据的来源

8 混合方法设计中的个案选择和嵌套过程追踪研究

8.1 理论检验型过程追踪

8.2 理论建构型过程追踪

8.3 解释结果型过程追踪

8.4 混合方法设计中嵌套以理论为中心的过程追踪研究的挑战

8.5 结论

附录 一份过程追踪分析清单

A.1 什么时候可以使用过程追踪,我们应该选择哪种变体?

A.2 理论检验型过程追踪清单

A.3 理论建构型过程追踪清单

A.4 解释结果型过程追踪清单

术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内容摘要
社会科学中的过程追踪是研究因果机制的一种方法。通过过程追踪方法,研究者对于一个原因(cause)或一组原因如何产生一个结果做出有力推论。比奇和彼泽森完善了过程追踪的定义,将过程追踪细分为三类(理论检验、理论构建和结果解释),且分别解析了三种类型的应用和。本书探究了过程追踪的隐含逻辑,包括应当如何理解因果机制,以及贝叶斯逻辑如何强化案例中的推论。本书指出了最适合研究者正在进行的研究问题的过程追踪类型,并为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提供了一系列指引。

主编推荐
过程追踪法近来在定性社会科学研究中广为流行。社会科学中的过程追踪研究的是将原因和结果联系起来的因果机制的方法。它使研究者能够就一个原因(或一组原因)如何产生一个结果形成强推断。德里克·比奇和拉斯穆斯·布伦·佩德森介绍了过程追踪的精炼定义,将其分成了三种变体,并解释了每一种的应用和局限。作者阐明了过程追踪的隐含逻辑,包括应当如何理解因果机制、贝叶斯逻辑如何使个案内强推断可行。他们为确定最适合手头研究问题的过程追踪变体提供了指引,并为研究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设立了一套基本方针。

精彩内容
当我们想要比用其他社会科学个案研究方法(如跨个案比较法)更好地理解因果关系的本质时,就会使用过程追踪法。然而,现有的关于过程追踪的方法论文献之中一个关键不足是缺乏对该方法或研究设计的逻辑基础的充分阐述,尤其是在过程追踪与其他定性个案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方面语焉不详。
本书通过详细探讨过程追踪区别于其他个案研究方法(如一致法或结构化的、聚焦的比较法,关于这两类方法的更多信息参见George and Bennett 2005)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纠正了这一缺漏。“本体论”指的是我们对社会世界本质的理解——具体地说,在这里就是因果性的本质。“认识论”指关于我们应当怎样最好地研究社会世界中的因果关系的各种论点。我们提出的论点建立在霍尔(Hall 2003:374)断言研究方法论和本体论需要对齐的基础上:“究其根本,本体论之于方法论至关重要,因为一组特定的方法之于某个给定问题恰当与否,取决于对它们旨在揭示的因果关系的本质的预设。”正如第3章提出的,采纳过程追踪因果性的机制论和决定论本体论,意味着使用完全不同的方法论工具进行经验分析,而不是将对因果性的规律性理解作为理论化的基础。此外,就因果机制作出个案内推断的目标也意味着,与使用诸如一致法等其他少量个案方法相比,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推断逻辑(参见第5章)。
第2章解释了过程追踪的3种不同变体,详细说明了它们共享的元素以及它们的紧要差别,这些差别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涵。
第3章向读者介绍了科学哲学中涉及因果性本质的本体论争论,以理解过程追踪法中使用的对因果性的机制论和决定论理解与其他社会科学方法(尤其是大样本统计分析和比较个案研究)的不同之处。然后我们探讨调查因果机制的不同方法,包括:追踪经验过程,将它们作为X和Y之间的干预变项加以考察,以及使用机制论的、系统导向的理解。我们主张认真地对待因果机制的研究,应采纳过程追踪中的机制论理解,将因果机制概念化为由介入活动的实体构成的一系列组成部件。如此,我们把分析的注意力聚焦在因果力量如何经由机制传递(transmission)。该章最后讨论了机制的不同理论层次,以及在经验研究中机制能否被直接观察到的问题。
第4章处理与因果机制的理论化有关的问题。因果机制如何才能最好地加以概念化,从而使经验分析能够捕捉到个案研究中机制的运作?X→Y的因果理论如何被转译成由一组部件组成的因果机制,用以描述解释因素(变项或条件)怎样产生结果的理论化过程?进而,我们如何从一个结果倒推回去,以建立一项详细说明产生该结果的因果机制的充分解释?在转向讨论运用过程追踪三种变体时各自所面临的具体挑战之前,我们将讨论在过程追踪中应该如何将理论概念和因果理论加以概念化。
在第5章中,我们讨论了为什么经典统计分析和比较方法中使用的主流推断工具不能用于作个案内推断。在这里,我们延续了方法论必须与本体论对齐的论点。特别是,我们阐明了在其他社会科学方法中使用的推断工具不适用于过程追踪,因为我们感兴趣的是就因果机制的出现/缺失作出个案内推断。然后,我们将展示贝叶斯推断逻辑,以及它何以能作为用于在过程追踪中作个案内推断的工具。该章最后更详细地讨论了可以运用过程追踪法不同变体作出的各种推断类型,以及同样重要的,不能作哪些类型的推断。
第6章转向开发强有力的经验检验的问题,使之用以调查假设的因果机制是否出现于单一个案之中。基于贝叶斯推断逻辑,我们在过程追踪中的目标是根据经验检验更新我们对某一机制存在的信心。为使更新成功,我们的经验检验需要以一种使其推断能力最大化的方式来设计。如果假设的因果机制的每个部件都出现于该个案之中,那么每项检验当能详细展现出我们期望在经验记录中看到的就事论事的那些预测。
然后我们收集经验材料,看看预测的证据是否出现。不过,在被用来作为证据使我们能够更新我们的信心之前,“原始的”经验观察结果需要评估其内容、准确性和概率。我们在第7章中讨论了评估过程,介绍了用以评估经验材料的贝叶斯相容(Bayesian-compatible)的工具。如果预测的和发现的证据在机制的每个部件上都有很强的匹配性,则我们可基于贝叶斯推断逻辑,有一定程度的信心推断出该个案之中假设的因果机制是存在的(Bennett 2008a)。
最后,第8章进一步拓展了讨论范围,讨论了个案选择以及过程追踪的三种变体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嵌入到混合方法研究设计之中的问题。我们讨论每种变体的个案选择,说明为什么现有的处方并不总是适用。该章提出,过程追踪的理论建构型和理论检验型变体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用在混合方法设计中,而解释结果型设计不能与其他研究方法有意义地结合起来。关键的区别在于,前两种变体聚焦于系统机制,使其理论能够与其他方法中使用的理论进行沟通交流,而后者包括非系统性的、就事论事的部件,包含这些部件也就限制了结果的可通用性。
最后,附录给出了运用过程追踪三种不同变体的实用清单,它贯穿研究过程的每个步骤,提出了可用于构建过程追踪分析的指导原则和若干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