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瓦尔登湖978755460149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瓦尔登湖9787554601495

正版旧书 85成新左右 里面部分划线标记 内容完好 可正常使用 旧书不附带光盘

9.99 3.0折 32.8 九品

仅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大卫·梭罗|译者:李妍

出版社古吴轩

ISBN9787554601495

出版时间2013-10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2.8元

货号9787554601495

上书时间2024-06-21

亲亲一家de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大卫·梭罗编著的《瓦尔登湖》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它与《圣经》等作品同时被称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作者简介
亨利·大卫·梭罗,HenryDavidThoreau,1817-1862,19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梭罗对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心怀忧虑,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为此,他进入大自然进行探索,同时四处远游,以寻求生命之美和自然之光。
他一生著作等身,在全世界都深受欢迎,其中经典作品包括《瓦尔登湖》《种子的信仰》《缅因森林》《河上一周》《远行》《荒野泛舟》等。

目录
经济
一个生活真诚的人,必然在世界的远端。
我居于何处,我为何生活
我在这里住下来,或者一个钟头,一个夏天,或者整整一个冬季。在这里我看到时光飞驰,冰雪消融,春天将至。
阅读
坐着不动,就能够在精神世界里任意驰骋,这种好处只能来自于书本。
万籁之声
我坐在松树、山核桃树和黄栌树之间,聆听鸟雀的歌声。自然的日子满是宁静,我毫不担心无所事事。
独居
在这里,太阳、月亮还有星星,都只属于我自己,这是一个只属于我的世界,我就像世界遗留下的最后一个人。
访客
我居住的地方就像大海一样,而他们从四面八方奔流入海。对我来说,我身边的人都是最优秀的。
种豆
我每天早上都光着脚忙碌着,就像一个艺术家,在田地里摆弄着泥巴。
村庄
我有时会去村子里散散步,听着村子里永远都不会说完的闲话。这是很新鲜的,就像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

黄昏时我经常会在船上吹笛子,四周游满了鲈鱼,就好像它们是被我的笛声吸引来的,月光还洒在湖面上。
贝克田庄
若是他们的生活也能够如我一般简单随意,他们完全可以不必如此劳碌。盛夏晚晴天,他们可以去捡捡越橘,自得其乐。
更高的规律
我们的生命都是靠精神来支撑的,恶与善之间永远没有安静的日子,只有不断的战争,但是善是不会失败的。
禽兽为邻
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森林里,有那么多动物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并且它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室内取暖
在第一个生火的夜晚,我看着缭绕的烟从烟囱里爬出去,无比欢喜。
昔日的居民,冬天的访客
在我关于村镇乡民的记忆里,距离我房子不远的路上一度充斥着乡民们的欢声笑语,路旁的森林里,每一个黑点都曾是他们的花圃和房屋。
冬天的动物
几乎每天早上都是赤松鼠将我唤醒的。它在屋顶上来回奔跳,还在屋子的周围四处攀爬,仿佛它们一大早出了森林,只为了做这件事似的。
冬天的湖
我将脚下的冰层凿开一个小洞,趴在那里饮水,再看看那些悠游自在的鱼的水底小屋,那里被温暖的光灌满。
春天
与河湖消融、春意初起有关的大事小事,对我们这些常年定居在极地的人而言,全都充满着趣味。
结束语
去探险,无忧无虑的,在深沉的黎明和黑夜,随遇而安,何处不可为家?

内容摘要
大卫·梭罗编著的《瓦尔登湖》精选了九篇梭罗漫游一生所写的文章。关于大山、溪水、房东;关于冬雪、森林、松鼠;还有秋枫、野苹果和月亮!
如果说《瓦尔登湖》是梭罗最珍爱的孩子;那么《远行》,是陪伴他一生的妻子!

精彩内容
数年之前,我曾幽居于马塞诸塞州康科德密林深处的瓦尔登湖畔,那段生活孤寂而又悠闲,本书文字,大多成于那段时间。在那里,我亲手搭建木屋,我用双手维持生活。两年又两个月时间里,若非一英里以外的邻人偶尔来访,几乎无人来到我身边。那是思想的仙境,此刻,我却要重返人间。
书中对于我生活方式的具体描写,并非我个人所
愿,也无意以私人生活来冒犯读者。在我独居的日子里,很多镇上的居民对我的生活感到好奇,因此在文中会有回应。曾有人问我,孤独的岁月里是否会感到寂寞和恐慌?也有一些家道颇丰的人询问我对于慈善事业的投入;或者问我是否有收养遭遇不幸的孩子。
此类问题的答案,在文中相关章节会有涉及。触及不喜此类内容的读者的心情,在此我恳请多多包涵。
当前很多书不喜欢以第一人称,也就是“我”作为叙述主体。但在本书中,“我”会大量出现,这也
算是本书的风格吧。事实上,“我”就是那个叙述主体,只是人们常常忽视了而已。
如果我能够像了解自己一样读懂别人,那么也就无需围绕“我”来赘述太多。可惜,我自身阅历有限。另外,我也衷心希望,所有的作者都能够坦诚地将自己对生命的领悟传达给读者,一如我们给远方的亲人诉说自己的状况一样诚恳而简约。一个生活真诚的人,必然在世界的远端。
本书的内容,或许会更加适合寒门士子们来阅读,至于其他的读者,挑自己喜欢的读就好。毕竟,只有合适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就像人们穿衣服一样。书中描写的生活,或许与中国或者桑维奇岛相去甚远,与那里的居民也没有太多关联。读者就是你们,居住在新英格兰的你们,书中的环境就是你们生活的环境。这种环境究竟如何,是否需要改变,你们是最了解的。
我漫步在康科德的很多地方。在这些地方,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在从事各种各样的事。修行或者赎罪,不尽相同。我曾听说,在古老的印度,婆罗门教徒将身体置于火焰之中,双眸凝视太阳;或者倒悬于火焰上方,头下脚上,却依然用双眼扭转回望上天。“只有通过脖子扭转才能够让液体进入胃部,这样保持直到身体不能复原。”也有一些人将自己绑缚在大树下枯坐凝思;或者像毛毛虫一样用身体来丈量广袤的大地;或者单腿矗立在木桩的顶端……这些修行让人恐惧,让人难以置信!然而,我每天经历的一些,相比这些修行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所目睹的发生在我的邻人们身上的磨难,就算是赫拉克勒斯的12件苦役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因为12件苦役,终归会有完结;然而我身边的邻居们面临的磨难却永无休止,他们也没有像奥拉斯那样的朋友帮他们将苦难终结。
在我看来,他们的苦难来源于自己继承的房舍、
土地、仓廪、牲口以及财货,这些东西易于获得,却难于摆脱。是什么将他们束缚于土地?是什么给了他们生活的贪念?方寸之地可以存活,他们却欲望不断;是什么使他们出生就为自己设置了坟墓?是什么让他们的生活历经磨难?要想像人一样生活,就必须推翻一切。在我身边,有大量被生活压垮的魂灵,他们难以呼吸。一些没有遗产可以继承的年轻人,他们没有祖辈传下的负担,但他们却依然因为自己的方寸之地而备受艰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