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直发】梧桐疏月 [当代]四川人民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直发】梧桐疏月 [当代]四川人民出版社

现货二手 若套装 先联系客服确认,二手书无附赠品

17.6 3.0折 58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当代]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11532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定价58元

货号9787220111532

上书时间2024-10-12

湖男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现货二手   二手书无附赠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梧桐疏月


定价:58.00元


作者:[当代]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2


ISBN:9787220111532


字数:100千字


页码:39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标识:9787220111532


[chatu]


编辑推荐



《梧桐疏月》序
梁  平

白云,与我同为“巴人”,虽然他与我一样,在蜀地——成都生活了这么多年,但川东“巴人”的豪爽耿直,是一见便知的,故初次见面,就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这次他拟出版的古体诗集——《梧桐疏月》,嘱我作序。说实话,我是读了他发来的诗稿后,才应允的。
我自己作为诗人,知道好诗不容易写。特别是今人作好的古体诗更不容易。而读了白云的诗,我的内心却是很有感触的。
首先,我认为白云对古典诗词的学习研究和创作功力是深厚的,手法娴熟,为今人写古体诗打开了新面。
大家知道,古风,是古体诗的别称。是指唐代以前的诗,唐以后的称近体诗。二者的主要区别主要在于句法、用韵、平仄。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字数可一样也可不一样,每首句数可多也可少。而近体诗只能五言或七言,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八句以上为长律;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韵或多韵,而近体诗只能用一韵。古体诗可在奇数或偶数句押韵,而近体诗只能在偶数句押韵。古体诗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而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在平仄上,古体诗可不讲究,而近体诗必须讲究粘对。那这样讲,是不是古体诗就比近体诗好写呢?其实不然,如果近体诗平仄工稳,而无“意境”,也不能称好诗。从这个意义上讲,诗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思想内容。
白云告诉我,读小学时,他就喜欢古诗词。后来考上学校,教他语文的老师是一位从私塾启蒙,对古诗词研究颇深的老先生,这对他古诗词的学习和后来的写作影响特别大。学校毕业,白云做了教中学语文的老师,从这时起,他就开始对古典诗词进行研究和写作。十多年前,作家出版社为白云出版的个人诗集——《三感集》,其中就收录了当时写的一部分作品。后因领导工作繁忙,写作时间少了,但读诗品诗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这本诗集的三百多首诗作,是他近一年多,在家里阳台观景“发呆”,上班地铁“打盹”,或出差间隙,用手机“便签”软件写成的。去年下半年,在整理诗稿拟出书前,为了丰富题材内容,还专门利用公休假只身“下江南”采风,写了近三十首收录其中。由此可见,白云作诗有如此文思和才情,也是有渊源和“童子功”的。
通读《梧桐疏月》全集,不难发现,白云从五言七言到杂言,从四句八句到七八十句,几乎都能驾轻就熟。读了他的诗,你或许会觉得写诗好像并不是什么难事,下厨炒盘菜、与人喝杯茶,上班堵个车都可以信手拈来成诗。从诗风来看,他的五言诗受魏晋诗风影响比较明显。如《春喜》、《春望》、《暮色》、《山居》、《泰安之夜》等一类田园山水诗,文辞自然朴诚,意境幽远冲淡,不雕琢,不修饰,行云流水,自然天成。五言中的长诗,如《天问》、《徐渭歌》等,实际上是唐代盛行的乐府歌行体,叙议结合,一吁三叹,古朴苍凉,悲闻泪声,喜见容颜,这让人不得不承认白云对古典诗词的修养和造诣;他的七言和杂言诗是从唐宋诗,特别是杜甫、白居易的诗一路过来的。善于铺陈叙事,通过事件本身来挖掘主题,深化意境,使其诗外有诗,境外有境,给人言犹未尽,韵短味长之感,其沉郁俊朗,沧凉雄浑的诗风,让人刮目相看。如《明蜀王陵》、《观电影芳华》、《故乡寻踪》、《归来》、《浣花吟》、《悼余冠中先生》、《艺坛春风》、《正月初二返厝之咏》、《读杜甫传断想》、《清明祭》等。在文辞运用上,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很有质感。如《蜀暑》、《观啸》等,读来简直就是一幅当今百姓家庭生活民俗图,诙谐风趣,叫人忍俊不止;与此同时,诗集中还有一部分“竹枝词”,这类体裁是发源于古老的民间,从唐代开始,经刘禹锡等诗人加工演化成文人诗体, 白云在这类诗体创作实践中,敢于探索 ,勇于创新,将今天现实生活中的“世情人情风物风俗”加工提炼成“竹枝”,有不少作品是妙笔生花, 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另外,在一些旧的题材上,白云也能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写出自己的新意中来。
第二、白云的诗在思想内容上,立意有大格局、大         气象、大境界。
    唐代著名诗人皎然在《诗式》中讲, 诗一旦有了“境”,便“但见性情,不睹文字”,“情在言外,旨冥句中”。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记》中也提出“境生于象外”,“境”不在“象”本身,而在于“象”的超越,“象”只是作为审美主体理解“境”的向导而存在。在这方面,白云的诗也自有奥妙,从文辞看,比较“平淡”,但若细细体味,就会发现他蕴含的诗外之“境”远远超过文辞本身,他的诗,不限于透过具体的“文字”表达“意思”,而更多是想通过文辞“意象”的“开放性”或“不确定性”来延伸扩展“意境”的“张力与弹性”。
一江大流知西东,白日黑夜无不同。
两岸青山侧目看,曲曲折折总从容。
————《梧桐树月·嘉陵江》
这首七言古诗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第一句“一江大流知西东”,开篇气势恢宏,直奔主题。一个“知”字成为“诗眼”,统揽全诗。“知”,明白也。明白什么,字面说的“西东”,这“西东”并不一定指方位,也没说是目标——大海,这就为全诗“意境”的拓宽创造了条件,而如果说“知”大海,后面三句就完全不用写了,写了也白写,因诗意没有了。然而,虽然诗中没有说“大海”,但“大海”却已在“诗意”之中,这就是“奥妙”所在;第二句,“白日黑夜无不同”,表面看,是说“大流”不会因地球运行带来的自然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轨迹,而言外之“意象”,远远比这丰富得多,它几乎可以包罗“人间万象”所有的“正义”与“正能量”;第三句,“两岸青山侧目看”,“两岸青山”,是指“大流”之外的一切事物,这里最耐人寻味的是,“侧目看”三字包含的诸多意思:或“轻视”或“愤怒”或“畏惧”或“尊敬”,是一个充满复杂感情色彩的“意象”,可以理解为形形色色的“人间态度”;第四句,“曲曲折折总从容”,表面是说“大流”在弯弯曲曲,坎坷崎岖的道路上“从容不迫”、“一往无前”,而诗人本质上,想表达的不在于“大流”这一“具象”本身,而在于通过“大流”作为审美“介质”生发出的“境”。对这一“境”,在诗意中是开放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经验去“理解“。通过这简要的分析,我们白云诗主题的大格局、大气象、大境界就略之一二了。
远离天下事,寂寞少朋亲。
山间拾野趣,坐中看闲云。
捉笔三四字,自酌一二斟。
日始揽衣去,月落憩花荫。
     ——《梧桐疏月·山居》
我们来看看白云这首《山居》,其手法犹如写意画,第一联先勾出一个主体线条——山居的缘由和感受;接着从第二联开始,用淡墨逐层点染——“山涧”、“野趣” 、“闲云”、“日出”、“月落”、“花荫”、然后再勾画“人”的行为——拣拾、坐观、捉笔、酌酒、日揽、夜憩,一副“释然”、“空”、“静”的山居图跃然纸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融”的情景“呼之欲出”。整首诗语言简净,不雕琢,不修饰,自然恬淡。如果说前一首诗气势开张,自信洒脱的话,那这一首就是平淡冲和,闲散空静,一前一后形成鲜明对比。我们不难看出白云诗在“意境”营造上的匠心。
按中国传统诗观,“田园山水诗”,其实反映的多是诗人的“出世态度”。俗话讲,入世容易出世难。按佛家的说法,“出世”是要褪去“人间烟火”的。而白云,按老百姓的说法,也属于“官场中人”,从他的经历来看,不可能“入世不深”,也不可谓“涉尘尚浅”。如果我们把前一首诗看成是他对“入世”的一往情深的话,,那这首“山居”就可以理解为他超然脱俗的“出世”态度。
清代诗人龚自珍在《书汤海秋诗集后》曾曰: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事实上,任何一个成熟的诗人,
他都会有意无意把自己“隐冥”在自己的诗中,特别是借景抒情的诗。
第三、白云的诗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诗歌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自觉将“小我”升华为“大我”,体现了诗人应有的社会担当。
      欲望成河光失影,霾压城倾城压人。
缁罩遮颜颜不见,亲朋相遇难相亲。
今天回过头来,观照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变化,其伟大的历史成就是不容否定的,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也勿庸讳言,粗放型的发展。也确有“野蛮生长”的东西。其中一些地方“青山绿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或“污染”,其代价是惨痛的。白云在《雾霾》一诗中,开头一句就振聋发聩——欲望成河光失影,七个字就概括了“霾”造成的原因与恶劣现状。“欲望”,点明了人们因需求不节制带来的“贪欲”,因“贪欲”膨胀而由变成“欲河”,而“河”的“泛滥”,不仅危害我们生存的“地球”,也危害给我们蓝色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这是从高空远处看;从地面近处看——霾压城倾城压人;从众生看——罩遮颜颜不见;从个人心里看——亲人相遇难相亲。首句一出,层层递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人扑来,直抵“身心”,连“气都喘不过来”。既“形象生动”,又“尖锐深刻”。如百年之后,我们的后人读到这样的诗,对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存环境该是何等的感叹?就是今天的我们读了,也不能不为之“警醒自救”。我想,一首短短的小诗,能承载这么沉重的“社会主题”足矣。
人世无常悼伤悲,但求生途少折回。
花好正是烂漫时,一念骨朵坠翠薇。
         ————《梧桐疏月·骨朵祭》
这是作者惊闻一初中学生在学校跳楼自杀的消息后有感而发的。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学生因“考试”不堪压力重负,因“心理问题”不能排解自救,而轻生的现象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白云《骨朵祭》一诗是讲,人世间悲欢离合是无常的,但是我们的社会道义是力求让人们生活得舒畅开心,少一些人为的折腾,特别是正当青春少年,不要因为我们的过错,“花朵未开”就“凋零”了。全诗前两句语调抑郁凝重,情绪悲怆凄楚,第三句突然上扬,似乎有什么“惊喜”,可第四句陡转直跌——一念骨朵坠翠微,叫人欲哭无泪,欲怆无声。一种惋惜之情不由从心底发出惊叹(这也看出白云诗“起承转合”的精妙和娴熟)。
除此之外,诗集中还有许多针对前些年灾后重建、乡村扶贫、房地产开发等方面有悖于自然规律、政策制度,民本理念的重大问题进行针砭批评的。在诗人看来,这些现象虽为“个别”,但在一些地方一段时间却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白云作为“体制中人”,深知“各就其位”,“各负其责”的规矩,但作为一个有情怀的诗人,拿着人民给予的“俸禄”,看在眼里,不能不急在心里。他没有用简单的情绪发泄和抱怨,而是以诗人特有的表达形式,为民代言。虽是“管中窥豹”,但能起到“举一反三”,“警钟长鸣”的作用。让“小我”成就“大我”,让自己喜爱的诗不要沦为“闲情逸趣”,“风花雪月”的代名词。成为“一针见血”,“掷地有声”的“治疗工具”。
这里我想补充的是,诗歌批评与褒扬,并不是一定要与“政治作对”或成为“政治的代言”,它必须遵循艺术规律,从人文精神和社会道义出发,去引导教化社会和纯洁人们的心灵。我提出这个问题来,是因为我们创作中在这方面的分寸很难拿捏,而白云的诗应该说是处理的比较恰当的。
总之,白云的诗,从传统古体诗中来,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用今人鲜活的语言,表达了古典的“雅韵”,这是我们作为诗歌创作应当学习和借鉴的。我前面列举分析的只是诗集中极少的一部分,诗集中还有大量表现亲情、友情、甚至爱情以及怀古思今的作品,其实都很感人,也很深刻,值得大家认真去读。由于篇幅所限,这就不讲了。当然,诗集中也还有白云在以后的创作中需个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有些诗在题材内容与主题之间似乎还存在一些的“隔膜”,需进一步厘清;二是在文辞上,在把握整体风格前提下,要尽量注意“洗练”。
最后祝白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把诗融入生活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意,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chatu]


媒体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现货二手   二手书无附赠品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