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

馆藏书内页干净

30 6.7折 45 九品

仅1件

黑龙江牡丹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一民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09-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0

上书时间2024-05-25

明英的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何一民 著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出版时间 2009-08
  • 版次 1
  • ISBN 9787807523413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37页
  • 字数 6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城市史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其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但不同时代,城市发展的周期表现不同,如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城市发展的周期就有很大的区别,而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影响城市发展的周期的原因也不同。西方学者对城市发展周期虽然有一定研究,但主要是以工业时代欧美城市为研究对象,而中国学者则少有人对此展开研究,更谈不上理论的探讨。本文以中国城市发展史为对象,就此进行分析。
【作者简介】
  何一民,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史学会副会长。
  近年先后负责主持的重点课题主要有: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清史·城市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教育部“十五”博士点基金课题“20世纪西部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教育部“十一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课题“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近年出版专著6部、合著专著7部,在全国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性论文80余篇。所著《中国城市史纲》、《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被国内知名学者张仲礼、章开沅、傅崇兰、隗瀛涛、马敏等认为“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开创性著作”,“标志着他在这一领域处于全国同行领先地位”。“填补了城市史研究的一个空白,对中国城市史学科的构建,具有很大意义”。近年来先后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2项。
【目录】
总序:加强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意义
一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来看城市史研究
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供新的研究平台
三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城市史研究的新趋势
城市发展周期初探
一城市发展周期的思考
二农业时代城市发展周期
三工业时代城市发展周期
农业时代中国城市的特征
从政治中心优先发展到经济中心优先发展——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变
一农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规律——政治中心城市优先发展
二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规律——经济中心城市优先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一独立型城市发展模式
二依附型城市发展模式
三互动共生型城市发展模式
四走互动共生之路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问题探析
一现代化主题与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研究范围的拓展
二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
三外力对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近代中国衰落城市:一个被忽视的重要研究领域
一衰落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二研究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的意义
城市衰落征兆初探
一城市行政地位的下降是某些城市衰退的重要征兆
二经济竞争力下降是城市衰落的先声和最直接表现
三人口的大量减少是城市衰落前最明显的征兆
四区位优势的丧失是城市衰落的术可忽视的征兆
五城市环境的恶化也预示着城市的衰落
六人们生活水平的下降同样也预示着城市的衰落
七资源枯竭成为资源性城市衰落的报警器
八过度发展成为城市盛极而衰的前兆
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
一近代以来交通优势的丧失是苏、杭、扬衰落的重要原因
二太平天国战争所造成的破坏对苏、杭、扬的致命打击
三上海崛起对苏、杭、扬衰落的影响
四传统经济衰退与新式经济发展缓慢是苏、杭、扬衰落的内在原因
五思想观念保守也是苏、杭、扬等城市衰落的一个原因
近代城市的特点与社会变迁
一城市真正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
二城市功能多样化
三聚集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高度集中
四城市的开放性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
五日益齐全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
六经济运动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
七城市社会发生巨大的变迁
20世纪前半期中国城市化发展述论(1900—1949年)
一中国城市化的早期发展:1900—1937年
二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衰退:1937—1949年
近代开埠通商城市的分布与特点
一约开商埠城市的分布
二自开商埠城市的分布
三约开商埠与自开商埠的特点
近代中国城市劳动生活方式的变化与影响
一近代中国城市工业劳动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近代劳动生活方式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
三劳动生活方式变化对近代城市化的作用
四劳动生活方式变迁对人口素质与现代化的影响
城市现代化与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产物
二辛亥革命是现代化领导权转移的社会革命
辛亥革命与民初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现代经济出现较快的发展
二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三城市市制的初步形成和市政设施的改善
四城市结构功能改变与城市空间的变化
五城市建筑的现代化与城市面貌的改变
长江上游城市文明的兴起——论成都早期城市的形成
一成都早期城市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
二成都早期城市的产生与初步形成
三开明王朝时期:成都早期城市形成
成都城市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华文明发源地之
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和区域性政治行政中心
三中国西部重要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成都城市早期现代化概论
近代成都市建制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一民初行政建制的变迁
二近代市政机构的蕴酿——市政公所及其行政管理
三市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四市政府的嬗变
五市政府人员构成
近代成都城市自治与参政议政机构
一城市政治结构的初步变化
二地方议会制度的演变
近代警察的兴起与市政管理——以20世纪前期成都为例
一晚清警察的兴起与成都市政管理
二民国时期警察与成都市政管理
近代东北区域城市的发展述论
一近代东北区域城市的发展
二近代东北城市发展的原因
三现代交通的拓展与城市发展
四现代工矿业的兴起与城市的发展
近代东北城市殖民地化的形成及特点
一近现代东北殖民地城市局部形成
二东北城市的全面殖民地化
方兴未艾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年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述评
一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二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理论探索
三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丰硕成果
四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中国近代城市研究的新动向——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动研究概论
一中国近代城市的演变与动力机制的转变研究
二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研究
三中国近代城市的等级规模变化与区域城市的发展研究
四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的变化研究
五中国近代城市管理的现代化趋势研究
六近代中国城乡关系变化研究
七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八近代城市文化变迁与早期现代化研究
九中国近代城市社会组织的变化研究
十中国近代城市社会生活变化研究
十一中国近代城市劳动生活方式变化研究
十二中国近代城市婚姻与家庭变迁研究
十三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问题研究
清代城市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一清代城市整体史研究综述
二清代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研究
三清代区域城市史研究
四清代城市管理研究
五清代城市社会研究
六清代城市文化研究
七清代城市政治研究
八清代人口与城市研究
九清代自然灾害与城市关系研究
十城市经济与经济城市研究
十一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