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书籍】新闻并非易碎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书籍】新闻并非易碎品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66.6 6.8折 98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家杰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0176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J9787511730176

上书时间2024-06-28

人龙正版图书批发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新闻并非易碎品(1979-2015)》是一位从业30多年的记者李家杰从事新闻报道作品的结集精选。与以往记者作品有所不同的是,本书是从一位记者视角观察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各领域发展,见证变化、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因此,本书不仅是一部时政新闻作品集,更是一部史料。看似本书记述的都是过去的事件、曾经的新闻,但是今天看来,许多成为今日的印证,许多隐含着今日的问题,读来仍不觉得过时。因此,本书既可作为新闻报道从业人员的参考,也可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的背景读物,并可以引发读者对于今天中国所面临的问题的思考。

商品简介
本书是《光明日报》资深记者李家杰的新闻作品集,时间自1979年至2015年,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状况。这些新闻作品从教育、环保、经济发展等角度解读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史料。
作者简介:
李家杰,空军航校毕业,《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并受聘为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重庆大学兼职研究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音乐学院顾问。曾应召向中央政治局委员口头汇报全国中医药工作现状调查结果,并受托创办《中国中医药报》。
目录:
科技创新同经济改革
中纪委为《光明日报》报道加按语 / 3
销售淘汰报废药背后大有玄机 / 5
果林向农民招标 / 8
首都住房改革拉开序幕 / 11
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成功典范 / 14
七嘴八舌话粮改 / 19
主渠道不畅通粮价难以平稳 / 22
站在兴衰成败的十字路口
——中国汽车工业述评(上) / 25
没有理由不攥紧拳头
——中国汽车工业述评(下) / 29
首都建设需要量水而行 / 32
北京出租车承诺制陷入怪圈 / 34
一颗明星在辉煌中陨落 / 37
科技企业孵化器需要“呵护” / 45
中国技术创新的百花园
——中关村快速发展述评之一 / 48
这个“政府”与众不同
——中关村快速发展述评之二 / 51
新文化的曙光最早在这里出现
——中关村快速发展述评之三 / 54
第一黄金地段 / 57
品茗还须上成都 / 63
教育发展及城乡失衡
要给高等院校一定的自主权 / 69
应尽早结束在纸上“扩大自主权” / 71
成都科技大学向系一级下放自主权 / 73
林业部慷慨解囊助“九小” / 76
北京青少年呼吁全社会关心他们成长 / 78
北京中小学生高消费令人瞠目 / 80
高校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 / 83
“不平等”暴露出大堆问题 / 86
要用法律保障厂校平等合作 / 89
这里是企业家的摇篮 / 92
中国婴幼儿教育正在滑坡 / 94
两轮驱动出高效益 / 97
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 101
北京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 / 107
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 / 111
杨振宁比较中美教育 / 119
教育的朝阳从这里升起 / 126
田野里散发出醉人的芬芳 / 129
中西医在中国的命运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重西轻中” / 143
中日友好医院办院方向出现严重偏差 / 152
中医药现状令人担忧 / 155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157
波恩大学女教师来到北京学中医 / 160
百家争鸣是个好东西 / 162
外国医学家尊重中医药学 / 164
西方免疫学家相信中医疗效 / 167
为何大医院超载小医院冷清 / 169
后勤改革之歌为何流行不开 / 172
好一个尖端领域
——日本东洋医学采访札记之一 / 175
优势并非永远是优势
——日本东洋医学采访札记之二 / 178
庐山之外看庐山
——日本东洋医学采访札记之三 / 180
中医药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 183
纠正医风需要治本 / 185
“医院道德水准应高于社会” / 188
别把世界卫生组织警告不当回事 / 195
天下第一中药堂 / 201
熊光葵和她的“含羞草” / 205
不要病人着急医生不急 / 207
医学高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 210
成年人才得癌症是片面认识 / 212
北京首次详细公布“非典”患者构成状况 / 214
“非典”重创北京旅游业 / 215
中医发展史上竖起一座丰碑 / 216
一家二级医院的另一种活法 / 219
“有损国格”事件为何屡禁不止 / 226
文化与多元化
“鬼才”魏明伦 / 233
书痴范行准话藏书 / 238
精心为革命烈士塑像 / 240
吴阶平的书斋永远难以定格 / 243
中国文艺改革部长答问录 / 246
八一厂《晚钟》角逐西柏林 / 249
赢得国外赞美不是主要目的 / 251
谁用“母乳”哺育了北京文化 / 254
《画龙点睛》点动观众心 / 258
这个剧团“戏比天大” / 260
新时代呼唤:北京亮起来 / 263
台湾女作家郑羽书游故宫 / 270
第七届全运会场外景 / 272
建一个文化夜市如何 / 283
让伟人形象永驻人间 / 286
保护名城与发展经济不可兼得吗 / 289
中国音乐学院怎堪摇篮破旧 / 293
泱泱大国仅74家少儿图书馆 / 297
人们迟早会认识她 / 299
老舍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 303
什刹海是平民的海 / 307
中国家庭文化气息渐浓 / 310
不能再次错过历史机遇 / 314
演员比的是文化 / 317
文化大区行 / 320
没有宽容岂能创新 / 323
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华夏之音 / 327
“全国文化中心”名不符实 / 333
水气污染与环境治理
她公开与领导唱反调 / 343
北京地下水污染面达一千平方公里 / 346
环境建设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 348
北京迫切需要一个“人工肺” / 351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 / 355
防治环境污染为何现在不如1972年 / 357
大气质量报告应该如实反映大气质量 / 362
脊梁与栋梁
是非功罪今日评说 / 367
顾乾麟十里洋场创办奖学金 / 380
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奏鸣曲 / 382
王春发三让高级职称 / 389
一个不随大流的村支书 / 392
李润五妻子的思念 / 396
李远征:“两手硬”的一把手 / 401
一片忠诚为人民 / 406
一位迎来汉字印刷新时代的科学家 / 414
德高学富医界楷模 / 423
他的名字就是进入军事禁地的通行证 / 428
社会进步及存在问题
一对夫妇最好生一个孩子 / 439
60位在中美合作所牺牲的同志被追认为烈士 / 441
组织处长贪污党费被判刑15年 / 444
一名工程师落实政策的曲折经历 / 447
“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
——访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 / 451
高老汉登上天安门 / 455
北京:城市道路负荷逼近极限 / 458
城市交通堵塞造成损失年逾几十亿元 / 462
法官判决后出现截然相反两种声音 / 465
一篇未能公开发表的稿件 / 469
长街悲泣送耀邦 / 474
专家披露隆福大厦特大火灾内情 / 476
自行车何日才能存得放心 / 478
年年高呼沉痛记取更待何时 / 481
北京火车西客站建筑质量问题一大堆 / 485
举世瞩目长安街 / 489
文明城区看作风 / 492
“群众满意率”是一项硬指标 / 496
“公推直选”与“等额选举”比较 / 500
人民调解员唱主角 / 521
从“政府有什么”到“老百姓要什么” / 526
首次公开的文稿
县委书记带头搞不正之风 / 537
卖淫嫖娼死灰复燃 / 539
这个县党风败坏到惊人程度 / 543
13岁女孩为姐姐申冤 / 547
浙江中医学院校园被粗暴地从中劈成两半 / 549
国家对公安高等教育欠债太多 / 551
邮局强行占用农民汇款 / 553
荒唐密电害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55
首都新建68万平方米宾馆饭店有违中央要求 / 557
我国现行研究生教育体制不顺 / 559
媒体公开宣传的第一台“工业CT”是冒牌货 / 562
我国为资源综合利用立法时机成熟 / 565
这里借故停映国家批准的进口影片 / 567
《亡命天涯》为何单在这里停映 / 570
《机电集成技术》被迫到台湾出版 / 573
高校办学效益的几个议论热点 / 575
此地有“三怪” / 577
北京发展建设存在四大矛盾 / 579
法制越来越健全司法越来越不公正 / 581
我国草坪业问题突出 / 583
中国“性盲”多于“文盲” / 585
我国应尽快出台沉默权和证据法 / 587
从空中到地面体验国航服务 / 589
新疆和田缺9000名“双语”教师 / 593
成者自成 / 596
后记 / 603

作者简介
李家杰,空军航校毕业,光明日报不错记者。曾应召向政治局委员口头汇报全国中医药工作调查结果,受托创办《中国中医药报》,有二十六篇新闻、长篇通讯和新闻调查被评为“好新闻一等奖”,蝉联三届全国“金盾记者奖”,出版文集《新闻并非易碎品》。作为新闻、高校、社科、医卫代表团成员,曾出访美英法德意日比奥荷埃新马等国及台港澳;受聘为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重庆大学兼职研究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音乐学院顾问。

目录
科技创新同经济改革
  中纪委为《光明日报》报道加按语
  销售淘汰报废药背后大有玄机
  果林向农民招标
  首都住房改革拉开序幕
  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成功典范
  七嘴八舌话粮改
  主渠道不畅通粮价难以平稳
  站在兴衰成败的十字路口——中国汽车工业述评(上)
  没有理由不攥紧拳头——中国汽车工业述评(下)
  首都建设需要量水而行
  北京出租车承诺制陷入怪圈
  一颗明星在辉煌中陨落
  科技企业孵化器需要“呵护”
  中国技术创新的百花园——中关村快速发展述评之一
  这个“政府”与众不同——中关村快速发展述评之二
  新文化的曙光早在这里出现——中关村快速发展述评之三
  黄金地段
  品茗还须上成都
教育发展及城乡失衡
  要给高等院校一定的自主权
  应尽早结束在纸上“扩大自主权”
  成都科技大学向系一级下放自主权
  林业部慷慨解囊助“九小”
  北京青少年呼吁全社会关心他们成长
  北京中小学生高消费令人瞠目
  高校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
  “不平等”暴露出大堆问题
  要用法律保障厂校平等合作
  这里是企业家的摇篮
  中国婴幼儿教育正在滑坡
  两轮驱动出高效益
  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
  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
  杨振宁比较中美教育
  教育的朝阳从这里升起
  田野里散发出醉人的芬芳
中西医在中国的命运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重西轻中”
  中日友好医院办院方向出现严重偏差
  中医药现状令人担忧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波恩大学女教师来到北京学中医
  百家争鸣是个好东西
  外国医学家尊重中医药学
  西方免疫学家相信中医疗效
  为何大医院超载小医院冷清
  后勤改革之歌为何流行不开
  好一个尖端领域——日本东洋医学采访札记之一
  优势并非永远是优势——日本东洋医学采访札记之二
  庐山之外看庐山——日本东洋医学采访札记之三
  中医药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纠正医风需要治本
  “医院道德水准应高于社会”
  别把世界卫生组织警告不当回事
  天下中药堂
  熊光葵和她的“含羞草”
  不要病人着急医生不急
  医学高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成年人才得癌症是片面认识
  北京首次详细公布“非典”患者构成状况
  “非典”重创北京旅游业
  中医发展史上竖起一座丰碑
  一家二级医院的另一种活法
  “有损国格”事件为何屡禁不止
文化与多元化
  “鬼才”魏明伦
  书痴范行准话藏书
  精心为革命烈士塑像
  吴阶平的书斋永远难以定格
  中国文艺改革部长答问录
  八一厂《晚钟》角逐西柏林
  赢得国外赞美不是主要目的
  谁用“母乳”哺育了北京文化
  《画龙点睛》点动观众心
  这个剧团“戏比天大”
  新时代呼唤:北京亮起来
  台湾女作家郑羽书游故宫
  第七届全运会场外景
  建一个文化夜市如何
  让伟人形象永驻人间
  保护名城与发展经济不可兼得吗
  中国音乐学院怎堪摇篮破旧
  泱泱大国仅74家少儿图书馆
  人们迟早会认识她
  老舍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什刹海是平民的海
  中国家庭文化气息渐浓
  不能再次错过历史机遇
  演员比的是文化
  文化大区行
  没有宽容岂能创新
  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华夏之音
  “全国文化中心”名不符实
水气污染与环境治理
  她公开与领导唱反调
  北京地下水污染面达一千平方公里
  环境建设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北京迫切需要一个“人工肺”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
  防治环境污染为何现在不如1972年
  大气质量报告应该如实反映大气质量
脊梁与栋梁
  是非功罪今日评说
  顾乾麟十里洋场创办奖学金
  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奏鸣曲
  王春发三让高级职称
  一个不随大流的村支书
  李润五妻子的思念
  李远征:“两手硬”的一把手
  一片忠诚为人民
  一位迎来汉字印刷新时代的科学家
  德高学富医界楷模
  他的名字就是进入军事禁地的通行证
社会进步及存在问题
  一对夫妇好生一个孩子
  60位在中美合作所牺牲的同志被追认为烈士
  组织处长贪污党费被判刑15年
  一名工程师落实政策的曲折经历
  “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访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
  高老汉登上天安门
  北京:城市道路负荷逼近极限
  城市交通堵塞造成损失年逾几十亿元
  法官判决后出现截然相反两种声音
  一篇未能公开发表的稿件
  长街悲泣送耀邦
  专家披露隆福大厦特大火灾内情
  自行车何日才能存得放心
  年年高呼沉痛记取更待何时
  北京火车西客站建筑质量问题一大堆
  举世瞩目长安街
  文明城区看作风
  “群众满意率”是一项硬指标
  “公推直选”与“等额选举”比较
  人民调解员唱主角
  从“政府有什么”到“老百姓要什么”
首次公开的文稿
  县委书记带头搞不正之风
  卖淫嫖娼死灰复燃
  这个县党风败坏到惊人程度
  13岁女孩为姐姐申冤
  浙江中医学院校园被粗暴地从中劈成两半
  国家对公安高等教育欠债太多
  邮局强行占用农民汇款
  荒唐密电害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首都新建68万平方米宾馆饭店有违中央要求
  我国现行研究生教育体制不顺
  媒体公开宣传的台“工业CT”是冒牌货
  我国为资源综合利用立法时机成熟
  这里借故停映国家批准的进口影片
  《亡命天涯》为何单在这里停映
  《机电集成技术》被迫到台湾出版
  高校办学效益的几个议论热点
  此地有“三怪”
  北京发展建设存在四大矛盾
  法制越来越健全司法越来越不公正
  我国草坪业问题突出
  中国“性盲”多于“文盲”
  我国应尽快出台沉默权和证据法
  从空中到地面体验国航服务
  新疆和田缺9000名“双语”教师
  成者自成
后记

内容摘要
 《新闻并非易碎品(1979-2015)》是《光明日报》资深记者李家杰的新闻作品集,时间自1979年至2015年,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状况。这些新闻作品从教育、环保、经济发展等角度解读了这一时期
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史料。

精彩内容
 主渠道不畅通粮价难以平稳放开粮价一年多来,两次出现粮食脱销,一次在去年12月限价销售期间,第二次在今年6月再次放开
粮价以后。由于粮食脱销,市面上粮价迅速上涨,导
致一系列副食品价格紧跟在后面飙升。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上亿低收入家庭,个个不得安宁。
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一旦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就不是一件小事。而粮食两次脱销,都是由粮食储备和供应主渠道引起的,这就更加不能掉以轻心。
国家粮食主渠道不同于交通主渠道。交通主渠道不止一条,机动车车道不通,可以改乘火车;地面主渠道不通,可以从天上走,或从水上走,总而言之,不会被困在一棵树上吊死。
粮食主渠道十分特殊,全国就这么一条。承担着
经营管理这条渠道的,当然也就不是等闲之辈;而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国有企业。但是,谁也想象不到,在粮食系统,这个主力竟是外强中干,重病缠身。而且,这种病正好毁了“主渠道”的主要功能,造成管道堵塞,流通不畅。
粮食部门认为,这是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就企业内部而言,主要是包袱过于沉重。到1992年岁
末统计,全国粮食企业挂账金额接近天文数字。在放开粮价前,这算不了什么:“一切都有政府兜着,企
业感觉不到压力。”在粮价放开后,情况就不同了:“政策发生性根本变化,政府不再为企业兜着;而‘挂账金额’却仍然继续挂在企业的账上。”企业从此背上沉重的包袱。
如果及时采取措施,问题就不会有今天这么严重。而实际上,不但没有采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反而在放开粮价,时间不到半年,又向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限价销售。实际上,就是贵买贱卖。单是这一个指令,就叫企业又赔进了一大笔钱,造成挂账金额进一步增加,包袱进一步加重,单是付给银行利息这一项,就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而企业设备陈旧、
劳动条件不佳等一系列早该解决的问题,现在更不可能得到解决。一个直不起腰的企业,怎能扛起主渠道这副重担。
就外部环境而言,主要是体制不顺——管粮的和管钱的,两权分离。
与别的商品由生产、流通、消费,这三者构成的三角关系不同,粮食这种商品,多了一个“财政”,形成四角关系。而且,在这个四角关系中,粮食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看似独立,却都受制于“财政”。
在实行计划经济时期,命运虽被“财政”控制,生产、流通感觉不到不便——只要出示带有行政命令的“调拨单”,任何一级“财政”都会开绿灯放行。
在当时,“两权”分离对企业不构成负面影响。而在粮价放开以后,企业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两权分离制造的。
粮价放开后,要求进出粮食前,先付足现金。而掌握着粮食储备金的“财政”,却常常在粮食进出时不到位,迫使企业不得不转而向银行贷款。就算是能够贷到款,企业的日子照样不好过。主要是为疏通主渠道向银行的贷款,却被认为是企业的私事,“财政”不认账。于是,谁贷得多,谁欠的利息就多,谁赔的就多。为了避免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企业便竭力减少库存。库存不足,粮食市场当然会出现脱销。
就国家政策而言,主要是企业对国家提出的职责要求十分困惑。与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不同,国家要
求粮食企业同时肩负行政和经营两项职责。经营职责不难理解。行政职责对商业企业来说,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新就新在,要求企业从政府肩上,把保市
场稳定的重担,接过来扛在自己肩上。
保市场稳定与经营活动,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在成千上万种商品中,可以说没有一种商品,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着矛盾。现在,要求粮食企业一肩挑起两副担子,很难说不是强人所难。道理很简单,保市场稳定与商业营销之间,难免不会发生经济利益冲突。而一旦发生冲突,叫企业顾哪一头呢?顾了保市
场稳定,生意做赔了,谁来埋单。
如果企业一身轻松,效益又好,代政府保市场稳定倒也勉强可以。而现实恰好相反。现在粮食企业,一身都不轻松——安排好占职工总数1/5离退休人员的生活需要经费;提高员工知识文化素质,改善员工生活条件需要经费;维修房屋和更新设备需要经费。
常常在用钱时,账上没钱。
要求已经背负着沉重包袱的企业,还要把为保市
场稳定出现的亏损,全部负担起来,这样的管理体制谁能适应?不能适应,就不可避免地会只顾一头;在市场上,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粮食脱销。
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粮食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大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即便是新问题,也已经在放开粮价之初就显露出来。
既然问题早已暴露,而这项改革又已经实施一年有余,为什么至今问题还是问题呢?
“主要是对实际情况把握不准。中国人多地少,粮食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允许粮食
市场出现大的波动,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能保证
粮食市场万无一失的,是国有粮食企业。现在,恰恰对这三个方面,都缺乏足够充分的认识”——对国有企业调拨不灵,流通不畅,将给社会稳定带来怎样的影响估计不足;对维护国有企业,缺乏强有力的保证
措施:对销售市场一度处于平稳状态,缺乏客观分析,态度盲目乐观;对困扰“主渠道”的问题,仍然沿用计划经济的方法措施解决;对放开粮价以后,已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重视不够。
“另一个原因,是国家政策多变”。一会儿提出放开粮价,过一阵儿又提出限制粮价,再过一阵儿又变了回去,提出粮价放开。翻来覆去地折腾,不仅使刚建立起来的购销网络、预测手段受到严重冲击,常常骤然失灵,同时还使消费者对粮价变化的心理承受力变得非常脆弱。
政策制定者却并不认为,出台的政策有问题。并有充足的道理支持这个解释。但在粮食市场上,只有保证粮食供应,才是硬道理。而能确保粮食供应的,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主渠道。
原载《光明日报》1994年10月6日P22-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