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书籍】1896:李鸿章的世界之旅专著侯杰,王小蕾著1896:lihongzhangdeshijiezhil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书籍】1896:李鸿章的世界之旅专著侯杰,王小蕾著1896:lihongzhangdeshijiezhil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21.2 7.1折 29.8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侯杰

出版社中国工人

ISBN9787500862437

出版时间2015-10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J9787500862437

上书时间2024-06-27

人龙正版图书批发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侯杰、王小蕾编著的这本《1896(李鸿章的世界之旅)》以“李鸿章与中日甲午战争”这一议题为起点展开叙述与论述,努力扭转既往将李鸿章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屈辱求和无限放大的倾向,凸显其从中日甲午战争的失利中逐渐觉醒,进而为晚清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寻求新的出路的某些历史面相,从这个较为新颖的角度深化有关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认识。
笔者不仅希望能够较为完整地呈现这段耐人寻味的历史,还希望将李鸿章欧美之行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置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加以叙述,客观、审慎、公正地评论李鸿章的欧美之行对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

作者简介
侯杰,男,1962年2月生,天津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国社会研究中**术委员、美国洛杉矶基督教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国近代史、*国近代社会史、性别史、民众意识、民众宗教意识、基督教史、基督教青年会史等教学与研究。出版图书有:《新*国照相册》,香港三联书店;《*国民众意识》,山西教育出版社;《主流生活》,天津人民出版社;《世俗与神圣—*国民众宗教意识》,天津人民出版社;《〈大公报〉历史人物》;《旧*国的下九流》,天津人民出版社等。

王小蕾,女,1986年5月生于天津,2009年进入南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侯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国近现代史。2012年以后,继续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国近代宗教史、报刊媒体史及人物研究。已有10余篇论文在靠前核心期刊以及海内外重要期刊、靠前会议上发表,另合著《民间信仰史话》一书。

目录
导言  李鸿章的欧美之行:后甲午时代的思变之举
第一章  甲午惨败惊醒李鸿章
  一、李鸿章的甲午记忆
  二、《马关条约》:屈辱求和的“城下之盟”
  三、痛定思痛:李鸿章的反思
第二章  出使俄罗斯: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一、联俄制日:清朝政府外交方针的大转变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李鸿章的历史新机缘
  三、天津、上海:李鸿章出使欧美的起点
第三章  俄罗斯之行:《中俄密约》的签订
  一、初抵俄罗斯:中国“洋务人”的处女秀
  二、亲临莫斯科:李鸿章见证俄皇加冕
  三、历史疑案:《中俄密约》的签订
第四章  考察德意志:与俾斯麦的世纪对话
  一、登陆德意志:李鸿章受到空前礼遇
  二、考察军事:李鸿章仿效德国建设现代军队
  三、世纪对话:李鸿章与俾斯麦的会面
第五章  从荷兰到比利时:东西文化的展示与交流
  一、访问荷兰:李鸿章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
  二、比利时之行:参观克革烈枪炮公司
第六章  走进法兰西:与民主国家的亲密接触
  一、中国使臣来了:巴黎车站的欢迎盛景
  二、借款、洋务、通商:李鸿章法国之行的特殊使命
  三、另一个世界:李鸿章对西方民主的看法
第七章  取道英吉利:欧美之行的新高潮
  一、女王与中堂:李鸿章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
  二、考察海军、参观船厂:李鸿章勇于向对手学习
  三、展现中华民族再生力:李鸿章在英国发表演讲
第八章  转访北美:欧美之行的终结
  一、登陆美利坚:社会各界人士争睹李鸿章的风采
  二、演讲:展现中国政治家的深谋远虑
  三、途经加拿大:李鸿章踏上归程
  四、归程:永不踏上日本的土地
余论  历史回响:李鸿章欧美之行的启示
后记

内容摘要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人李鸿章对清朝的现状进行反思,借由前往俄国参加俄皇加冕的机会,对欧美八国进行了游历和考察。侯杰、王小蕾编著的这本《1896(李鸿章的世界之旅)》即对李鸿章1896年的这次出使活动做了详细的描述,包括他与诸国皇室、政要官员、政府机构之间的外交活动,在当地的参观、访问,以及当地民众、媒体对李鸿章的到来的欢迎及报道。此外,本书并非单纯的描述八国之行,也将李鸿章的性格一并穿插其中,他的无奈与心酸,屈辱与震惊、不甘与期许等诸多心理活动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将其政治、经济、军事、
外交的思想政见、观念反思转变等通过游历一一带出,字里行间也能同时反映出清政府及大部分传统的中国人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所做的应对。

精彩内容
 本大臣恒谓:英之新疆(殖民地)、属国,遍布于五洲;华之土宇版章,图集于一地;揆形度势,固迥乎其不相同也。然以含生负气之伦言之,音容虽云互异,情形岂日难通?诚举英人之才力心思,以合华土之土宜材料,不第两国各享美利而已,更可推广之于万国万民。无论孰为旧朝廷,孰为新世界,莫不畅然意满,溉馥沾膏。
此时此刻的李鸿章,还在为中国和英国之间建立友谊而积极呼吁。在李鸿章看来,变革中国的事业不仅需要中国人一力完成,也需要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列强的参与和支持:结合中国之资源,英国之经验智慧。这样,才能让身处“旧朝廷”的官绅士人、普通子民,看到一个变化万端之世界带给中国的生机与活力。
次日,李鸿章在参观钢铁厂的时候,又发表了这样的讲话:以余所知,若培根之善格物理,若莎士比亚之善为诗文,若斯宾塞、若达尔文、若赫胥黎,则又皆文学、性理、格致选也;况其所口诵而手写者,复能身体而力行之?国于是强,民于是富。然究其命意,惟
在于永保太平……中国不乏文人学士,特必当借重英之实学,庶造船开炉之类,皆有门径可寻。鄙人此来,深望中英之交日益亲密,而以英之光烈远照华疆,俾我华人渐能就虚题以实做,则厚幸矣。吾诚告君:吾甚愿与贵国为友;又甚冀我华于国政之所交涉者,贞以爱心;工艺之所学步者,贞以定力也。
在讲话中,他通过对英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侃侃而谈,并且着眼于中西文明比对的大格局。这无疑展现出李鸿章具有非同一般官员的国际视野。由此,他也帮助自己和清朝政府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媒体以及西方舆论界对其的曲解与矮化,并努力重塑中国在文明世界中的形象。
20日,李鸿章到达了格拉斯哥的造船局,开始参
观、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李鸿章对苏格兰先进的造船工艺表示了由衷的赞叹。待江上游览完毕,李鸿章及其随行人员下船登岸。时近正午,格拉斯哥造船局监督在工程部设宴,款待李鸿章及其随行人员。李鸿章虽然与众人一起列席,但是仍然按照往常的惯例,自带厨师,并依据医生为自己制定的食谱进膳。觥筹交错中,造船局监督举起酒杯发表热情洋溢的祝词;李鸿章也起立举杯,有感而发,并让翻译员把自己的演说译给现场的各位:念本大臣之素志,欲取格物兴国之功候传入中华,俾四百兆之华民同被其益。然向不过耳食也,何幸而既遇诸君,又得亲见欧洲教泽之覃敷,成此明效大验。他日者,航海东归,亟愿大声疾呼正告华人,且重言以申明志日,此非向者耳食之谈所可比也!
在此,李鸿章再次展现出了双重的文化视野:多年从事洋务运动的经验使之对中西文化的态度和价值
判断都趋于理性,同时也令他部分地超脱了中国传统
文化所产生的保守心态,以宽容的态度接受“西学”和“西艺”,与西方人建立友谊。同时,他对西方列强与中国之间的权力关系,产生了新的期待:不再是主宰与从属的关系,而是深刻而平等的伙伴关系。他之所以“垂老远游”,正是为构建这种权力关系而来。这可以使得西方的知识、经验顺利地输入中国,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走向正轨,获得与西方列强互惠互利的条件。
翻译的话音刚落,众人就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见状,李鸿章很有礼貌地举杯恭祝格兰斯哥全城日后更加繁荣昌盛。待李鸿章及其随行人员告辞出来之后,主人准备好的车辆已经等候在那里。于是,李鸿章率随行人员登车,径直向福赐桥进发。
福赐桥,是结合西方各国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建造而成的,在当时属世界第一:上通轮车,下通轮舶。
桥附近住的达官显贵听说李鸿章及其随行人员会在这一天前来参观,在车站都早已等候多时了。
李鸿章从车上下来之后,慢慢地走向聚集在车站附近的社会各界人士,恨不得与每一个人一一握手,表示感谢。欢迎仪式比较简单,脱薇台首先代表大英北境铁路公司恭祝李鸿章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接着
就介绍福赐桥说:“此桥为天下第一大工程,您看看就会知道。十分希望您回国以后,使此行您看到的事物能够帮助您下决心采取新的措施,推行新政,那么中国无数子民都会获利。”李鸿章当即请罗丰禄代为答复:本大臣得见福赐桥绝大工程,益信全英格致之精、工艺之美,实足与中国北地之长城、南境之运河古今对峙。况又蒙贵侯之礼接,尤觉倦倦于怀……而且两地球东西互接,亦如贵国一大桥之南北交联。从此极西之大国可与极东之古国绮交脉注,沆瀣一气,岂
不美哉!
在此,李鸿章不仅赞颂了英国桥梁建设工艺的精巧,还以“桥梁”作为寓意申明了中国与西方列强增进交往、强化互信之意。足见这位晚清时期中国外交人物在国际舞台上所展现出的语言艺术,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22日,李鸿章及其随行人员乘坐火车前往纽卡斯尔,继续访问行程。
P216-21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