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新书】给青少年的大师国史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新书】给青少年的大师国史课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16.9 3.4折 49.8 全新

库存8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荫麟 吕思勉,时代华语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53952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E9787505753952

上书时间2024-08-29

三言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在《清议报》第35册发表了《少年中国说》一文,以激情澎湃的语言,呼唤一个气象一新的“少年中国”诞生。梁启超在文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00多年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献词,许下了青春的誓言: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心向党,奔赴远方!献词最后,他们连呼:“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八字誓词铿锵有力,这响亮的青春誓言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久久回荡,这是今日青少年对党和祖国的庄严承诺! 
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说: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一个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高考竞争力,但是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也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分数是重要的,但是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以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今天孩子的全面素质,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也就是我们社会的幸福程度。教育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是习总书记在看望医卫教育界委员,和大家共商国是时所说的,这八个字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使命与价值。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把教育作为一个专章提出来了,它的标题应该成为我们社会各界的共识,那就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他们素质的好坏,他们学识的高低,他们能力的强弱,决定着现代化的质量,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双减”意见指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同时要求: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为落实“双减”意见要求,让青少年科学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帮助青少年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人文素养,我们策划了这套《给青少年的人文素养课丛书》。该套图书选取了国史、国学、文学、文化、诗词、书画等领域的顶流大师的著作进行归集和整理,其中包括吕思勉、张荫麟、柳诒徵、郑昶、陈师曾、章太炎、陈柱、郑振铎、吴梅、朱自清、闻一多等,让青少年通过阅读,不但对中国的文化有多方面的认识,更可以体会跨界阅读的乐趣,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套书适合12—25岁的青少年自主阅读。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在配合相关课本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和各方面知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点的同时,让读者了解更为丰富的中国历史知识与文化精髓。轻松简洁的语言,以及丰富经典的原典的引用和解析,满足了青少年读者在课堂上无法得到完全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不但是对课堂知识的补充,更可以让读者从中体会更多道理。

本书主要讲述了从上古时代直到近代的中国历史,在述事的同时,重点讲述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文笔洗练,又富有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其中第一讲至第九讲的内容选自张荫麟先生的著作,第十讲至第十六讲的内容选自吕思勉先生的著作。编辑过程中将吕著部分原文由章变节,几节又合为一讲,讲之题目为编者自拟;张著部分只是将章改讲,题目、内文未作变动。
张荫麟(1905—1942),号素痴,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具有多方面的修养,除史学外,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面均有建树,其涵盖面广,识见高明,富于现代批判精神。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著名史学家。他的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本书尽可能地选用最初的版本,以保留大家著作的原貌。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原版本中尚存在一些错讹之处,对其中确系误写、错排的个别文字,参照其他版本和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确有把握者,予以改正。其他一仍其旧,均未作变动。
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点评,在编辑出版过程中,除比较敏感处略作注释,其他均未作特别说明,望广大读者考虑到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各位先生独特的学术观点,在阅读过程中加以区分和正确解读。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疏漏及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了从上古时代直到近代的中国历史,在叙述的同时,重点讲述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文笔洗练,富有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其中第九讲之前的内容选自张荫麟先生的著作,第九讲以后的内容选自吕思勉先生的著作。编辑过程中将吕著部分原文由章变节,几节又合为一讲,讲之题目为编者自拟;张著部分只是将章改讲,题目、内文未作变动。



作者简介

张荫麟(1905—1942),号素痴,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具有多方面的修养,除史学外,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面均有建树,其涵盖面广,识见高明,富于现代批判精神。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著名史学家。他的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目录

第一讲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001
第一节 商代文化 001
第二节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 008
第三节 周朝的兴起 011
第四节 周代与外族 016

第二讲 周代的封建社会 021
第一节 封建帝国的组织 021
第二节 奴 隶 023
第三节 庶 民 025
第四节 都邑与商业 028
第五节 家 庭 031
第六节 士 032
第七节 宗 教 036
第八节 卿大夫 040
第九节 封建组织的崩溃 043

第三讲 霸国与霸业 046
第一节 楚的兴起 046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 047
第三节 晋楚争霸 050
第四节 吴越代兴 055
第五节 郑子产 058
第四讲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063
第一节 三晋及田齐的兴起 063
第二节 魏文侯李克吴起 065
第三节 秦的变法 068
第四节 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 071
第五节 国际局面的变迁 075

第五讲 秦始皇与秦帝国 080
第一节 吕不韦与嬴政 080
第二节 六国混一 082
第三节 新帝国的经管 085
第四节 帝国的发展与民生 090

第六讲 秦汉之际 094
第一节 陈胜之起灭 094
第二节 项羽与巨鹿之战 097
第三节 刘邦之起与关中之陷 100
第四节 项羽在关中 102
第五节 楚汉之战及其结局 105

第七讲 大汉帝国的发展 109
第一节 纯郡县制的重建 109
第二节 秦汉之际中国与外族 112
第三节 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时期 115
第四节 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122

第八讲 改制与“革命” 125
第一节 外戚王氏的专权 125
第二节 哀帝朝的政治 127
第三节 从王莽复起至称帝 129
第四节 王莽的改革 132
第五节 新朝的倾覆 135

第九讲 东汉的复兴 140
第一节 东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 140
第二节 后汉的政治 143
第三节 两汉的制度 146
第四节 两汉对外的交通 149
第五节 两汉的学术 151
第六节 佛教和道教 155
第七节 两汉的社会 158

第十讲 世家大族的魏晋 161
第一节 三国的鼎立 161
第二节 晋的统一和内乱 164
第三节 南北朝的对峙 166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170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172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175

第十一讲 盛世隋唐 178
第一节 隋之统一与政治 178
第二节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181
第三节 隋唐的对外交通 183
第四节 隋唐的制度 185
第五节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188
第六节 唐中叶以后的政局 191
第七节 隋唐的社会 195

第十二讲 积贫积弱的两宋 199
第一节 五代的混乱 199
第二节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202
第三节 变法和党争 205
第四节 辽夏金的兴起 207
第五节 宋和辽夏的关系 210
第六节 宋和金的关系 213
第七节 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216
第八节 宋的制度和社会 220

第十三讲 迅速崛起的元帝国 224
第一节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 224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交通 229
第三节 元的制度 231
第四节 元帝国的瓦解 235

第十四讲 缓慢发展的明朝 240
第一节 明初的政局 240
第二节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 243
第三节 明末的政局 246
第四节 明的制度 250

第十五讲 盛极而衰的清朝 254
第一节 明清之际 254
第二节 清初的内政 258
第三节 鸦片战争 262
第四节 太平天国和捻党之役 267
第五节 英法联军之役 273
第六节 晚清的政局 277
第七节 中日战争 282
第八节 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 286
第九节 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 290
第十节 清末的宪政运动 294
第十一节 清代的制度 297
第十二节 清代的学术 301
第十三节 清代的社会 305

第十六讲 辛亥革命及近世 309
第一节 清季的革命运动 309
第二节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11
第三节 二次革命的经过 315
第四节 帝制运动和护国军 319
第五节 《二十一条》的交涉 321
第六节 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 324
第七节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
    成立 327
第八节 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 330
第九节 国民革命的经过 332
第十节 日本的侵略东北 335


【前言】

主编推荐

跟随大师脚步 构建知识体系 培养探究精神 提升人文素养
培根 铸魂 启智 润心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