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视知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建筑视知觉

10.3 1.5折 68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翔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112a

上书时间2024-07-18

冰城书舍的书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季翔 著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12
  • 版次 1
  • ISBN 9787112129966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5页
  • 字数 2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公众在强调建筑功能的同时对建筑的形态和色彩有了全新的认识。《建筑视知觉》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从建筑形态人手,剖析建筑视知觉的四个基本要素,同时引入色彩的基本概念,通过比对色彩内部的关系诠释色彩在建筑中的重要意义。《建筑视知觉》是在作者多年从事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本书的最后,作者借鉴心理学、社会学将建筑形态的构成进行了细分和介绍,就建筑形态的内在和外在关系进行了逐一分析,以期结合色彩要素的建筑形态能给受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风景园林、环境艺术、城市规划等专业的参考教材。也可以供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等读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季翔,教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硕士生导师,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全国高职高专建筑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建筑师学会(建筑创作专委会)副主任,徐州建筑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江苏省建筑业“十大科技之星”,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
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学术高空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优秀人才团队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和设计工作,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自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
【目录】


第1章建筑形态的视知觉概述
1.1视知觉与建筑的形态构成
1.2建筑形态视知觉的认知

第2章建筑视知觉的基本要素
2.1形态的分类
2.1.1自然形态
2.1.2人工形态
2.2形态的基础要素--点
2.2.1点的特征
2.2.2点的构成方式
2.2.3点的视觉情感
2.3形态的基础要素--线
2.3.1线的特征
2.3.2线的分类
2.3.3线的构成方式
2.3.4线的视觉情感
2.4形态的基础要素--面
2.4.1面的特征
2.4.2面的分类
2.4.3面的构成方式
2.4.4面的视觉情感
2.5形态的基础要素--体
2.5.1体的特征
2.5.2体的分类
2.5.3体的构成方式
2.5.4体的视觉情感

第3章建筑形态的色彩要素
3.1色彩的基本原理
3.1.1色彩的自然法则
3.1.2色彩的分类
3.1.3色彩的三要素
3.1.4影响色彩关系的要素
3.1.5色彩的属性
3.2色彩的对比
3.2.1明度对比
3.2.2色相对比
3.2.3纯度对比
3.2.4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3.2.5色彩面积、形状、位置对比
3.2.6色彩的同化
3.3色彩的调和
3.3.1类似调和与对比调和
3.3.2色彩视觉生理与心理的和谐
3.4色彩的心理
3.4.1色彩的物质性心理错觉
3.4.2色彩的社会心理与民族心理
3.4.3色彩与环境
3.5建筑形态的色彩造型
3.5.1色彩在建筑形态中的作用
3.5.2建筑色彩造型的特点
3.5.3建筑色彩造型的基本原则
3.5.4建筑色彩造型的方法

第4章建筑形态的构成
4.1基本形与形体的变化
4.1.1基本形状
4.1.2基本形体
4.1.3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形式
4.1.4基本形体的变化
4.2基本形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4.2.1相含空间
4.2.2相交空间
4.2.3相邻空间
4.2.4连接空间
4.3多元形的构成方式
4.3.1集中式组合
4.3.2线式组合
4.3.3放射式组合
4.3.4组团式组合
4.3.5网格式组合
4.4建筑肌理
4.4.1建筑肌理的概念
4.4.2肌理的形态特征
4.4.3肌理的组织形式与配置
4.4.4建筑肌理的材料表现

第5章建筑形态的视知觉
5.1形态的平衡感
5.1.1对称
5.1.2均衡
5.2形态的韵律感
5.3形态的秩序感
5.4形态的对比与调和感
5.4.1材质的对比与调和
5.4.2实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
5.5形态的空间感
5.5.1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5.5.2空间感的创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