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类学习书籍
¥ 20 2.3折 ¥ 8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全荣哲 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6-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1-17
本书是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影视美术设计方向指定教材。书中对电影美术创作的发展历史、设计要素及制作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围绕场景设计、人物造型、道具陈设等核心要素做了抽丝剥茧般的细致研究。针对美术设计中关键的场景部分,作者辅以国内外经典影片实例及上百幅图片一一解析,如《海上钢琴师》斗琴场景、《金刚》影调氛围分析等,还包括大量首次公开的不同风格幕后设计手稿,完整呈现出美术指导的关键创作过程。
作为一本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的电影美术设计指南,本书希望能从美术创作思维中,科学归纳出一套独特的“语言”运用法则,以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到专业制作中。
全荣哲,1989年8月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电影美术设计专业,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是电影美术设计方向学科带头人,主讲理论与创作实践课程,同时也是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视觉艺术系美术设计方向学科带头人。发表多篇电影美术设计与创作理论文章,出版专著《狼图腾:视觉设计与叙事语言》。
1994年担任影片《砚床》的美术师,影片荣获第十六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蕞佳美术奖提名。
其他担任美术指导的影片包括:《北纬三十八度线》《大漠歼匪》《漂亮妈妈》《西干道》《天安门》《狼图腾》《中国推销员》。
简目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电影美术形态的确立与发展
第二章视觉化初始阶段界面思考
第三章场景设计策略
第四章场景互动元素
第五章人物造型
第六章道具艺术
第七章场景制作流程
致谢
出版后记
目录
推荐序一 王鸿海 4
推荐序二 周登富 5
前言 12
导论 13
第一章电影美术形态的确立与发展 1
1.1 初始化阶段 2
1.1.1 早期短片的电影美术潜质 2
人物 2
景观 3
道具 4
视效 4
1.1.2 乔治·梅里爱:绘画布景主导空间的时代 4
1.1.3 摄影棚 6
1.2 构筑式布景 9
1.2.1 视点的变化 12
1.2.2 立体空间维度变化 12
1.2.3 视效感 13
1.2.4 动线拍摄 14
1.3 成熟标志 14
1.3.1 语素传承 15
1.3.2 好莱坞“专业化体制”的转型 15
1.3.3 形态与发展 16
1.4 界面延伸 16
1.4.1 认知的起点 17
第二章视觉化初始阶段界面思考 25
2.1 剧本到视觉转换的中间环节 26
2.1.1 美术视角剧本分析 26
设计源流 27
人物信息 29
2.1.2 从文字到视觉语素转换 29
2.1.3 视觉创作的潜质 34
2.2 换位思考 38
2.2.1 导演的美术意识 38
2.2.2 整体把握—电影美术导演角度宏观掌控 41
2.2.3 交互的重要性 43
2.3 从美术角度构筑摄影平台 46
2.3.1 两种创作形态的语言渗透 46
2.3.2 构图的形式 50
2.3.3 空间感三个要素 51
纵深感 51
横向感 51
场面感 52
2.3.4 了解的终端 52
2.4 视听语言思考 55
2.4.1 面对的问题 55
2.4.2 视听形象前期置入 56
2.4.3 外景声音 57
2.4.4 材料与音质 57
2.5 场景作为表演元素 59
2.5.1 表演空间 59
2.5.2 动线空间 61
2.5.3 作用力空间 63
2.6 电影美术制片观念 63
2.6.1 工作程序与制片整体计划推进 63
2.6.2 理解在于合作 64
2.6.3 从制片角度看问题 65
2.6.4 使用与控制预算 66
第三章场景设计策略 69
3.1 场景 70
3.1.1 概念解读 70
场景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72
情感作为空间媒介 74
3.1.2 基本类型 78
现实主义场景 78
形式主义场景 79
表意场景 80
混合型场景 86
3.1.3 场景的精神世界 86
3.1.4 设计程序分解 90
理论思考 91
设计思考 93
3.1.5 沟通即设计 98
3.1.6 场景设计四种模块 99
剧本元素 99
延伸元素 101
激励元素 102
效果元素 103
第四章场景互动元素 115
4.1 场景与画面 116
4.1.1 从平面到立体造型考察画面构成 116
4.1.2 结构—支撑画面的要素 117
4.1.3 场面调度与画面 122
4.1.4 导演控制下的画面风格 122
4.1.5 画面作为载体 124
4.1.6 数字场景演示中的画面构成 125
4.2 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 128
4.2.1 两种体系的内容解读 132
4.2.2 同步交互效应 133
4.2.3 感知空间 134
4.2.4 两种作用力的混合效果 134
4.3 场面调度与动作支点 139
4.3.1 调度元素 140
人物调度 140
镜头调度 140
整体调度 142
4.3.2 场景平面分解 143
场景平面分解现象 144
分解的意图 144
镜头分解的反向思考 145
动作支点 146
场面调度与动作支点 149
4.4 视觉构成与视觉效果 150
4.4.1 视觉构成 150
表现的形式 150
视觉关联 151
规则导入 152
视觉构成分解 152
4.4.2 视觉效果 167
相关问题浏览 168
视效感突出元素 169
4.4.3 视觉效果支撑体系 172
典型形象 172
视觉锐化 173
视觉效果的综合手段 174
气氛要素 175
色彩的视效张力 176
第五章人物造型 181
5.1 电影服装 182
5.1.1 服装与角色阐释 182
5.1.2 伪装—改变角色的魔幻武器 183
5.1.3 服装的风格 184
5.1.4 时代语言 185
5.1.5 带入感效果 186
5.1.6 服装表现元素 186
空间、性格、欲望与服装的关系 186
角色属性 188
身份作为符号 189
抽象导入 189
服装的地域要素 189
个性化设计 189
5.2 电影化装 191
5.2.1 角色化装的参考元素 192
个人因素 192
社会因素 192
环境因素 192
5.2.2 化装类型 192
特型角色化装 192
唯美型化装 193
自然型化装 194
效果型化装 194
5.2.3 化装的整体控制 194
第六章道具艺术 197
6.1 道具 198
6.1.1 作为角色功能 201
6.1.2 从剧本认识道具 202
6.1.3 沉默的语言 203
6.1.4 道具与气氛 204
6.1.5 场性的缔造手段 205
6.1.6 动作道具 205
第七章场景制作流程 209
7.1 前置工作 212
7.1.1 搭景预案的分析 212
7.1.2 确定置景成员 220
7.1.3 景地研究 220
7.2 场景制作 223
7.2.1 制作图 223
7.2.2 组织材料 224
7.2.3 搭景 226
7.2.4 效果制作 228
7.3 摄影棚搭景 230
7.3.1 图纸与摄影棚的对位关系 233
7.3.2 格式化景片与地台 238
7.3.3 画地线 239
7.3.4 搭平台 239
7.3.5 立景片 239
7.3.6 天片与光位 239
致谢 245
出版后记 2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