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法评论(第9 卷)(刑事法评论丛书)
  • 刑事法评论(第9 卷)(刑事法评论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刑事法评论(第9 卷)(刑事法评论丛书)

16 4.1折 39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兴良 主编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5

书友kw8887646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兴良 主编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1-12
  • 版次 1
  • ISBN 9787562021179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05页
  • 字数 600千字
【内容简介】
理论是实践的引导,因而理论是超越现实的。惟此,理论才能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对于我国刑事法治建设来说,也是如此。没有对前沿性的刑事法理论的研究,刑事法治就不可能实现。本卷秉承《刑事法评论》一贯的编辑宗旨,推出刑事法理论的新成果。

   在“刑事诉讼理论”栏目中,我的新作“刑事程序的宪政基础”一文从宪政的角度对刑事程序的人权保障机能进行了探讨。我国虽然一直有宪法,但宪法往往只具有陈列的意义,对于现实生活没有规范作用,对于部门法没有规制作用。因此,虽有宪法却无宪政。在这种情况下,宪法只不过是一纸具文而已。随着法治建设的发展,宪政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提到学者的面前。宪法学者开始从静态宪法到动态宪法、从刑式宪法到实质宪法展开宪法理论的新探讨,宪政这一曾经沉寂的术语开始悄然复活,并日益成为宪法理论的关键词。不仅如此,其他部门法学者也从本部门的实际问题出发,触及宪政问题。可以说,合宪性是对合法性的一种审问,是最高层次的合法性,乃至于是对合法性的正当性审视。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它表明我国部门法的研究正在向着更高的理论层次攀登。各部门法都以不同的角度实现着宪法的价值内容。其中,刑事诉讼法与宪法具有更为紧密的关联。宪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功能主要是通过刑事程序实现的。
【目录】
主编絮语

[刑事诉讼理论]

  刑事程序的宪政基础

    一、刑事程序中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演进

    二、刑事诉讼中人权的宪法确认

    三、中国刑事程序的宪政构造

  自由心证制度的当代命运

    一、自由心证制度的历史考察

    二、自由心证制度的哲学基础

    三、自由心证制度的内容嬗变

    四、自由心证制度的证据规则

    五、自由心证制度的中国命运

    六、结语

  质证规则研究

    一、质证规则的理论分析

    二、质证规则的法律分析

    三、余论

[劳动教养研究]

  劳动教养制度及其改革

    一、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二、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三、劳动教养的改革方案与选择

    四、结语

  劳动教养刑法化之根据求证

    一、劳动教养刑法化之理论根据

    二、劳动教养刑法化之现实根据

    三、劳动教养刑法化之法律根据

  劳动教养立法的理论探索——中国劳动教养立法理论研讨会实录

[理论前沿]

  刑法:从刑式到目的——以法的一般发展为背景

    一、序说

    二、法治转型

    三、理论更迭

    四、刑法学史话

    五、探寻刑法目的的种种努力

    六、关于契机

    七、结语

[刑法学人]

  一封关于研究共同犯罪学术问题的信——怀念尊敬的蔡枢衡先生

  蔡枢衡的刑法思想研究

    一、蔡枢衡的生平和著述

    二、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三、刑法的变迁

    四、中国刑法应有的形态

    五、中国刑法学的特殊品格

[刑法社会学研究]

  惩罚与法治:中国刑事实践的法社会学分析(1976年一1982年)[上篇]

    一、导言

    二、惩罚的弥散化

    三、正义的胜利

    四、法治的兴起

[专题研究]

  司法权的类型学分析

    一、司法权的类型释义

    二、国家本位型司法权

    三、程序本位型司法权

    四、目的本位型司法权

  机能刑法观的后退与挫折

    一、序言

    二、刑法的将来

    三、机能刑法观的后退

    四、一元刑法观的挫折

    五、结语

  论罪刑均衡的经济性蕴涵

    一、问题的提出:经济学视角的罪刑均衡

    二、范畴及范式:罪刑均衡经济学蕴涵之前提

    三、犯罪成本:罪刑均衡考虑的变量之一

    四、刑罚成本:罪刑均衡考虑的变量之二

    五、罪刑均衡的经济性蕴涵:犯罪成本与刑罚成本的统一

    六、结论

  犯罪故意的理论诠说

    一、认识因素的解读

    二、意志因素的解读

  伪造罪论纲

    一、伪造罪概述

    二、伪造罪的范围与分类

    三、伪造罪的构成特征

    四、伪造罪的认定

  律师泄露秘密罪比较研究

    一、法律模式

    二、构成要件分析

    三、排除刑事责任的条件

  论行刑权构建的两种走势

    一、我国行刑权运作现状与改革思路的一般性分析

    二、思路之一:确立裁判权在刑事司法权中的主导地位,减少机制内耗

    三、思路之二:保留现有分散性的行刑权格局,减少改革震荡

    四、从长远角度看,行刑权结构变化宜与社会亲和

    五、结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