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触动全球
¥
13.35
3.7折
¥
36
九品
仅1件
作者张维为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3
上书时间2024-12-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维为 著
-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1185306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2页
-
字数
250千字
- 【内容简介】
-
我是个幸运的人。
1983年4月15曰上午9点30分,我由北京首都机场搭乘中国民航973号班机经广州飞往泰国,这是我第一次出国,23年后的2006年7月17日清晨8点50分,我乘乌克兰航空公司218号班机由索菲亚起飞,经贝尔格莱德飞往乌克兰,走进了我的第一百个国家。如果加上曾去过的香港、澳门、台湾等特殊地区,那么迄今为止,我已走访了106个国家和地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又有幸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担任过英文翻译,亲身感受了他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才略和气度以及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趣和性格,随后我又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内,感受到了他的思想对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决定性的影响,感受到他的智慧对于解决中国和世界面临的挑战所具有的意义。
我的世界大串联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国事访问”。我80年代做翻译的时候,有机会陪同不少中国领导人走访了亚、非、欧、美许多国家。回想起来,常会感慨万千。
第二类是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我后来去国际组织工作,做翻译,搞研究,参加世界各地举行的国际会议,可以说是一种知识会餐,受益匪浅。
第三类是学术访问。中国的崛起触动了世界,引起了各国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与各国同行探讨、交流、甚至辩论各种与中国崛起有关的问题,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和思想。
最后一类就是纯粹的旅游,让心情自由飞翔,感受不同文明的风采和魅力。
细细想来,这样分类也无必要,因为“国事访问”并不都是“国事”,放松的时候就是游客。学术访问也并非总是学术,会议之后便是旅人。一路走来,最终的一切都化为自己的感受、回忆和思考,当然还有那挥之不去的中国情,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所见所闻,都会联想到自己的国家,并因此而获得某种感悟和认知。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种理念不知影响了古今多少人士,我今天也大胆地充当其中一员,做学问的同时,也走遍天涯海角,自然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作为一个中国人,通过旅行,思考,读书,写作,并与整个世界进行对话和交流,即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又是一种心智的挑战。这种难得的心路历程,值得与大家分享。
我有时也想,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人不出国似乎也可以了解天下事,我对外国的知识难道就一定比那些出国少的人多一些吗?不一定,我生活中也确实碰到过像邓小平这样智商极高的人物,他们出国不能算多,但对外部世界的把握之准令人叹服,不过我也相信这种情况只限于少数智商悟性极高的人,像我这等凡人之辈,还是比较相信自己亲眼见过的东西。
一路走来,自己真是有很多的感受可以与读者分享,但万事总有个开头、有个切入点。我反复考虑后,决定把自己对中国崛起的感受和思考作为切入点,来写自己百国归来的《中国触动全球》吧。中国的迅速崛起触动了世界,触动了这个世界的许多敏感的神经。我力求从一个比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出发,结合自己对邓小平思路的感知,对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力求用平铺直叙的中国话语来谈谈中国与世界,特别是探讨与中国崛起有关的热点问题,再尖锐的问题,也不回避。我相信随着世界进入“后美国时代”,世界也将进入“后美国话语时代”,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发展,对于国际问题的认知,应该在汲取世界智慧的同时,也用自己的价值观加以检验,用自己的话语加以论述。一个只会使用别人话语的民族在世界上是没有分量的,中国崛起的过程也必然是一个中国话语崛起的过程,而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也确实需要中国人的智慧。
国家的命运,有点像人生。人要活得有意义,就最好对自己一生有某种总体的把握,这样才能活得自信、充实和幸福。同样,一个民族要真正崛起,也需要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种总体上的认知和把握,这样这个民族才能目光远大、无惧风浪、国运昌盛。在一些涉及中国崛起的关键问题上,自己走的国家越多,形成的比较和感悟也越多,自己竟以为这样的比较和感悟也可以算是对事物发展的某种总体认知和把握,故不揣肤浅,信笔直书,以求与所有关心中国命运的人共同探讨这些环绕在心的问题。但愿自己所写的内容对大家有所裨益。
- 【作者简介】
-
张维为,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复旦大学兼任教授、清华大学特邀研究员。
著有《邓小平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经济改革》(英文)、《改造中国:经济改革及其政治影响》(英文)、《重塑两岸关系的思考》等学术专著。发表过许多关于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模式、比较政治、外交政策以及两岸关系的文章。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期曾担任取小平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 【目录】
-
引言
第一章中国,赫然崛起
一、第一次出国的震惊
二、在海外感受中国崛起
三、中国崛起:不同凡响的意义
四、中国的另外四种选择
第二章最不坏的模式?
一、从丘吉尔的名言说起
二、东亚模式之争
三、中国模式的独特之处
四、中国:政治软实力的崛起
第三章西方“民主”遇上中国“实事求是”
一、慕尼黑的一场辩论
二、从贝•布托遇刺到肯尼亚骚乱
三、好民主才是好东西
四、政治改革:走自己的路
第四章应该失语的不是我们
一、谁创造了人类普世价值?
二、应该失语的不是我们
三、也谈人权
四、公民社会之我见
五、让理性的声音占上风
第五章中国:不要自己打败自己
一、贫富差距:一些国际比较
二、缩小贫富差距的难与易
三、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四、腐败问题:国际视角的观察
五、经济发展、民主制度与反腐败
六、生态文明:中国的机遇
第六章环球同此凉热
一、从欧洲到美国
二、别了,南斯拉夫
三、印度:能赶上中国吗?
四、东欧: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五、与世界比较,中国打几分?
第七章软实力,更触动世界
一、实事求是
二、和谐中道
三、消除贫困应该成为普世价值
四、政府是必要的善
五、拿来主义,非送来主义
六、民主与专制还是良政与恶政?
七、崛起的中国精神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