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贞观政要译注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贞观政要译注

19.79 5.2折 3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吴兢 著;裴汝诚 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3

上书时间2024-11-07

文人墨客书香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唐]吴兢 著;裴汝诚 注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2
  • 版次 1
  • ISBN 9787532546572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20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2页
  • 字数 3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贞观政要》全书强调臣僚谏劝帝王的作用,置立以谏诤为内容的专篇,不仅要谏诤帝王,而且也要谏劝教导太子及诸王。从这个角度说,《贞观政要》一书就是吴兢通过树立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榜样,用以开导和谏劝唐中宗、唐玄宗及其后的继承者。吴兢也清楚地知道,臣僚的谏诤是和君主的能纳谏、“从善如流”相得益彰的,二者缺一不可,否则都达不到匡谬正误的作用。帝王之所以要臣僚谏诤,是因为帝王也会在处理政事时发生谬误;臣僚之所以应该谏诤帝王,除了应尽的忠诚之外,还因为帝王纵情淫乐、败坏法度、倒行逆施,以致“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正是因为这种君臣之间的共同利害关系,臣僚要随时匡正帝王之失,避免铸成大错,君得其国,臣保禄位,免致亡国破家之祸。从这种利害关系出发,唐太宗君臣励精图治,极力通过谏诤——纳谏这条渠道避免大的错误发生。虽然,作为封建帝王的唐太宗,在位期间也曾对纳谏有过不同的表现,但他留下许多可资借鉴的言行。他曾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这是他在谏臣魏徵死后所总结的,足见他对谏诤的重视了。吴兢在摘录唐太宗嘉言懿行的同时,也摘录了魏徵、王硅、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温彦博、马周、戴胄、孔颖达、刘洎、岑文本、姚思廉等四十五人与君主讨论政事的言行,而其中最突出的人物是谏臣魏徵,最突出的内容是谏劝。
  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议诤、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国军政思想。宋、元、明、清各朝对《贞观政要》十分重视,历代帝王都从中借鉴,以期长治久安。元代戈直又采录唐宋二十二家大臣史家,如柳芳、欧阳修、司马光、吕祖谦等议论,虽未收录然可知后人之重视。现将全书译注,通俗易懂,作为借鉴。
【作者简介】
  吴兢(公元670-749年),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著名史学家。
  他所撰写的《武后实录》记述了张宗昌诱张说陷害魏元忠的史实,后来张说当了丞相,几次要求修改文字,都被吴兢严词拒绝,时人称之为当代董狐。
  吴兢一生修史,取得很大成就,修编有《唐史》、《唐书》、《唐春秋》、《则天实录》、《中宗实录》、《高宗后修实录》等,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并流传下来的是《贞观政要》,被后人称为中国第一帝千学。
【目录】
前言
卷第一
君道第一
政体第二
卷第二
任贤第三
求谏第四
纳谏第五
卷第三
君臣鉴戒第六
择官第七
封建第八
卷第四
太子诸王写分第九
尊敬师傅第十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
规谏太子第十二
卷第五
仁义第十三
忠义第十四
孝友第十五
公平第十六
诚信第十七
卷第六
俭约第十八
谦让第十九
仁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语第二十二
杜谗邪第二十三
悔过第二十四
奢纵第二十五
贪鄙第二十六
卷第七
崇儒学第二十七
文史第二十八
礼乐第二十九
卷第八
务家第三十
刑法第三十一
赦令第三十二
贡赋第三十三
辩兴亡第三十四
卷第九
征伐第三十五
安边第三十六
卷第十
行幸第三十七
畋猎第三十八
灾祥第三十九
慎终第四十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