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培勋及其音乐创作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陈培勋及其音乐创作研究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59.89 7.0折 85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俊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8

文人墨客书香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俊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2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68797
  • 定价 8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页
【内容简介】
该书以中国近现代有重要影响但被学界关注不够的作曲家陈培勋(1921―2007)为研究对象。从生平历程与音乐创作两个方面对陈培勋进行论述,将陈培勋的生活历程与创作历程置于时代变迁的社会背景之下予以考察,对其中诸多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与论述。论述了陈培勋音乐创作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对象与范围
  三  研究现状与分析
  四  研究方法及目的
第一章  陈培勋的生活历程
  第一节  基本概况
    一  陈培勋的生卒时间
    二  陈培勋的姓名
    三  陈培勋的家庭背景
    四  陈培勋的性格及爱好
  第二节  陈培勋的学习经历
    一  在香港、广州等地的学习
    二  在上海的学习
    三  在中央音乐学院苏联专家班的学习
  第三节  陈培勋的工作及音乐活动经历
    一  1949年前的经历
    二  在中央音乐学院
    三  在香港浸会大学
    四  往返于香港、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地的生活
第二章  陈培勋的音乐创作历程
  第一节  1949年前的音乐创作
    一  早期音乐创作尝试
    二  舞剧音乐《宝塔与牌坊》的创作
  第二节  1949―1981年的音乐创作
    一  钢琴创作及作品配器
    二  管弦乐创作
  第三节  1981―1998年晚期的音乐创作
    一  在香港期间以管弦乐为主的创作
    二  民族管弦乐创作
    三  最后一部作品《第三交响曲――梅松赞》的创作
  第四节  音乐创作历程的历史观照
    一  随时代变迁文学性标题贯穿始终
    二  随时代变迁创作体裁的转变
    三  随时代变迁创作题材的变化
第三章  陈培勋音乐创作特征(上)
  ――传统风格的体现
  第一节  西方传统创作风格的体现
    一  传统和声语言的运用
    二  传统管弦乐配器原则的遵循
    三  三部性结构原则的体现
  第二节  中国传统音乐原则的体现
    一  旋律使用五声性音调
    二  保持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  陈培勋音乐创作特征(下)――个性的体现
  第一节  抒情性风格的体现
    一  旋律的抒情性
    二  多声技法与织体写作中的抒情性
    三  配器的抒情性
  第二节  交响性思维的体现
    一  重大题材的选择
    二  音乐形象的非语义性、非描绘性
    三  主题发展的逻辑性
    四  立体的织体和音响
第五章  陈培勋与同时代代表性作曲家比较
  第一节  陈培勋与朱践耳比较
    一  成长及创作历程比较
    二  创作风格比较
  第二节  陈培勋与杜鸣心比较
    一  成长及创作历程比较
    二  创作风格比较
  第三节  陈培勋与罗忠铬比较
    一  成长及创作历程比较
    二  创作风格比较
第六章  对陈培勋音乐创作的历史评价
  第一节  陈培勋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  生活环境与历史背景的影响
    二  个人性格的影响
  第二节  陈培勋音乐创作的历史地位
    一  中国近现代交响音乐创作的重要代表性作曲家
    二  熟谙广东音乐风格的作曲家
    三  内地与香港两地双重重要影响的作曲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陈培勋年谱
附录二  陈培勋作品目录
附录三  陈培勋部分作品演出情况
附录四  陈培勋作品已出版的录音
附录五  陈培勋作品已出版发行的乐谱
附录六  采访叶惠康部分记录
附录七  陈培勋晚年生活照片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