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峰山进香花会音乐的当代遗续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妙峰山进香花会音乐的当代遗续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33.84 7.1折 48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萧萍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6-21

文人墨客书香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萧萍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1733832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236页
  • 字数 2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妙峰山进香花会音乐在当代存续的一个专题性研究著作。以妙峰山庙会和进香献艺的各档音乐花会组织作为研究的主线,观察视角从朝顶进香的仪式空间辐射到散布在北京城区的各花会组织的村落或社区空间,研究在这些空间中音乐民俗活动的社会意义和音乐形态如何进行空间转换和文化调适的问题,将关注的视角定位于传统的历史与当代的变迁问题,重点研究在全球一体化和城市化的当今北京,传统音乐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如何不断的交替、糅合、变异和冲突等一系列现象,分析传统民间花会如何依托古老的庙会进香传统建构自身的存在价值,如何在现代化城市环境中谋求生存和调适其生存方式以求建立自己的“新传统”等一系列文化现象。
【作者简介】
  萧萍,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有民族音乐学、戏曲音乐史和声乐理论。在音乐类核心期刊《中国音乐学》和《中国音乐》等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清代戏曲音乐史》等多项科研项目。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阐释理论 

第一章   妙峰山庙会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妙峰山庙会的历史与传统 

         一、妙峰山庙会的文化空间与历时维度 

         二、庙会的兴盛及原因 

         三、庙会在北京传统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第二节   妙峰山进香花会的历史与传统 

         一、妙峰山庙会进香花会的来历 

         二、进香花会的类型与功能 

         三、皇朝庇护下的”皇会” 

四、进香走会的组织结构与会规 

      第三节   妙峰山进香花会音乐的历史与传统 

         一、1949年前花会用乐概况 

         二、花会音乐的多样性与多地域性 

         三、花会音乐与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的关联 

第二章   妙峰山庙会的当代遗续 

      第一节   妙峰山庙会的当代遗续 

         一、改革开放后庙会的恢复 

         二、妙峰山庙会的当代存在 

         三、妙峰山庙会的当代价值 

      第二节   妙峰山进香花会的当代遗续 

         一、妙峰山花会的复兴 

         二、当代北京花会的存在现状与区域分布 

         三、当代北京行香走会的特征 

      第三节   当代妙峰山进香花会的音乐及特征 

         一、当代花会音乐概况 

         二、花会器乐分析 

         三、花会歌唱分析 

第三章   借用的传统--群英同乐小车圣会调查研究 

      第一节   群英同乐小车圣会的历史背景及基本情况 

         一、小车会的概况及成员构成 

         二、会规及演出管理 

         三、从玩秧歌到走会的转型 

         四、”传统”的诉求 

      第二节   朝顶进香用乐研究 

         一、乐器编制 

         二、朝顶进香的用乐内容 

         三、曲牌与锣鼓经 

      第三节   借用的传统的理论阐释 

         一、东北音乐的借用 

         二、借用的传统 

         三、新传统的形成 

      小结 

第四章   新老传承--雷家桥聚友同心天平老会调查研究 

      第一节   聚友同心天平老会历史背景及基本情况 

         一、天平圣会的历史背景与当代现状 

         二、天平会形制概况 

         三、组织结构及成员构成 

      第二节   朝顶进香用乐研究 

         一、乐器编制 

         二、妙峰山朝顶进香用乐内容 

         三、曲牌、唱词与锣鼓经 

      第三节   新老传承的文化机制 

         一、家族式的传承方式 

         二、家族式传承的空间转换背景 

         三、80后小伙传承百年老会的使命感 

      小结 

第五章   皇会的当代遗续--六郎庄五虎棍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历史背景及其香会传统 

         一、六郎庄村的历史和地貌特征 

         二、五虎打路与走会开道 

         二、六郎庄五虎棍会的”皇会”背景 

      第二节   武会的”文场” 

一、文武场的人员情况及角色分工 

         二、文场及用乐内容 

      第三节   百年皇会的当代境遇 

         一、”皇会”的当代遗续 

         二、村委主导和企业扶持 

      小结 

第六章   村落秩序的民俗因子--京西幡会调查研究 

      第一节   历史背景及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成因 

         二、幡会和幡 

         三、行走序列中的幡会 

      第二节   音乐班与吉祥班以音乐会为主的表演花会 

         一、厘清乐种类型 

         二、联村走会中的乐社 

         三、曲牌与曲目来源辨析 

      第三节   村落秩序中民俗因子的潜存 

         一、不再朝顶的幡会 

         二、集体式的村落民间信仰与村际关系 

      小结 

第七章   民间权威的社会力量--小红门地秧歌调查研究 

      第一节   历史背景及基本情况 

         一、地秧歌花会类型 

         二、复会与朝顶进香 

         三、运作方式 

      第二节   秧歌中的音乐现状 

         一、表演形式和成员组成 

         二、乐器与使用--秧歌会里的锣鼓经 

         三、地秧歌中的太平歌词 

      第三节   突出的人的身份与音乐 

         一、突出的花会必然有突出的会首--老会首芦德瑞 

         二、支持同行花会的有意传承 

         三、借助”非遗”和教育体制的延续 

      小结 

第八章   两种文化空间--妙峰山花会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文化空间的理论基础 

         一、”文化空间”理论综述 

         二、本文”文化空间转换”的理论观点 

      第二节   两种文化空间转换的现实意义1 

一、空间转换实例:从庙会仪式的神圣空间到日常生活的凡俗空间 

         二、文化空间的转换 

      第三节   两种文化空间转换存在的关键--民俗因子的虚化共存 

      小结 

附   录 

      附录一:图片、图表和谱例索引 

1?图片索引 

2?图表索引 

3?谱例索引 

      附录二:本文所用锣鼓经谱字法释表 

      附录三:2013年和2014年妙峰山庙会签到表 

      附录四:田野工作明细表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