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
  •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
  •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
  •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

188 九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若诚、康开丽 著;张放、英达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2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6-01

书友kw8842029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若诚、康开丽 著;张放、英达 译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1
  • 版次 2
  • ISBN 9787508655437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36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Voices Carry: Behind Bars and Backstage during China’s Revolution and Reform
【内容简介】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是英若诚的自传。

  英若诚(1929—2003),满族人,出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他的祖父叫英敛之,是《大公报》和辅仁大学的创办者。他的父亲叫英千里,是辅仁大学的教务长,在北京沦陷时期因为从事抗日活动,两次被捕入狱。他的儿子叫英达,是著名的演员、导演。

  他自己上学时先后被三所学校开除,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作为翻译家和演员,他把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翻译成中文,并和米勒合作,将其搬上北京人艺舞台,在剧中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罗曼;他还把老舍的《茶馆》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在话剧《茶馆》《雷雨》《龙须沟》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革中,他被捕入狱。在监狱里他做书、给别人画像、做泥瓦匠,为了生存,他学会了种葡萄、孵小鸡、做酱菜,甚至是发电和做鸦片。出狱后他在电影《末代皇帝》《马可·波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做了文化部副部长。

  通过《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你可以看到英若诚跌宕起伏、有趣又艰辛的一生,也可以窥见英若诚背后充满动荡的20世纪的中国。


【作者简介】

  英若诚(1929—2003),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导演、翻译家、政治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建院成员。他在话剧《龙须沟》《雷雨》《茶馆》中扮演过重要角色,1979年把老舍的《茶馆》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1983年他又将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译成中文,并与米勒合作将其搬上北京人艺舞台,同时在剧中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罗曼。他参加演出并导演了30多部话剧、10余部电影和电视剧,同时还翻译了2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著作。英若诚被誉为“全世界最杰出的十名中国艺术家之一”,在舞台、银幕和文化外交上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康开丽(Claire Conceison),美国戏剧学教授。她于2000年从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著有《重要的另一位:在中国舞台上演美国人》(夏威夷大学出版社,2004年),并在表演和亚洲研究方面的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自1990年起她在北京和上海戏剧界研究中国当代戏剧,翻译了多个当代中国剧本;同时也是一位多产的导演。


  译者简介:

  张放,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获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学士,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硕士。曾在上海戏剧学院外事办公室担任翻译。现居加拿大。


【目录】

序一 我的父亲英若诚 英达

序二 老英,我的良师益友 朱旭

前言 康开丽

上 部 蹲监狱

第一章 牢狱第一年

第二章 冀县监狱

中 部 家族史及早年教育

第三章 英氏家族

第四章 王公贵族式的童年

下 部 职业生涯:艺术和政治

第五章 我的舞台生涯

第六章 文化外交

后 记 康开丽

致谢一 康开丽

致谢二 张放

英若诚年表

参考资料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