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学
20240425000411
¥
5.97
1.3折
¥
45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朱国宏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7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20240425000411
上书时间2025-0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国宏 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7
-
版次
2
-
ISBN
9787309022506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06页
-
字数
56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经济社会学》除绪论外共分七篇。第一篇导论部分主要从思想史和学科史的角度讨论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过程及其发展演变。第二、三篇主要讨论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和劳动力与作为经济过程四个环节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第四篇主要讨论了作为经济组织的市场、企业、网络和非正式经济。第五、六篇探讨了宏观层面上的经济变迁和经济体制,第七篇主要分析了经济与非经济的关系。最后书末附有主题词索引和人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 【作者简介】
-
朱国宏,1963年生,福建漳州人。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系。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经济学系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哈佛帝国》(2002)、《朱国宏学术随想》(2000)、《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主编)(1999)、《经济学视野里的社会现象》(和李志青合著)(1998)、《社会学视野里的经济现象》(和桂勇合著)(1998)、《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主编)(1998)、《可持续发展:中国现代化的抉择》(1997)、《人地关系论》(1996)、《中国的海外移民》(1994)、《人口质量的经济分析》(1994)、《世界人口通论》(和潘纪一合著)(1991)。
- 【目录】
-
绪论
一、什么是经济社会学
二、经济社会学研究什么7
三、为什么研究经济社会学
四、如何研究经济社会学
五、本书的设计和编排
第一篇导论
本篇导读
第一章经济学、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
第一节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学科分工及其比较
一、经济学及其学科发展史
二、社会学及其学科发展史
三、经济学与社会学:学科史的比较
四、经济学与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比较
第二节经济思想史上的社会研究
一、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二、重商主义:国家、财富和权力
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斯密及其他
四、“经济社会学家”马克思
五、“方法之争”中的德国历史学派
六、美国制度学派:凡勃伦的制度分析
七、马歇尔和新古典学派
八、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国家干预
九、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第三节社会思想史上的经济研究
一、社会学的创始期:孔德的工业社会观
二、涂尔干:作为社会事实的经济现象
三、帕累托: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理论耦合
四、韦伯:社会经济学的庞大体系
五、波兰尼:新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早期发轫
第四节经济社会学的学科形成与发展
一、正名:经济社会学与社会经济学
二、作为一门学科的经济社会学及其形成与发展
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新经济社会学的崛起
第一节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经济社会学研究
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二、经济学帝国主义与经济社会学研究
第二节新经济社会学的崛起
一、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互动
二、新经济社会学的学术渊源
三、社会网络分析与新经济社会学
第三节经济生活的新社会学
一、新经济社会学
二、新经济社会学的三个命题
第四节当代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及特征
一、新经济社会学的意义
二、作为社会学分支的经济社会学
三、经济社会学与主流经济学的比较
小结
思考题
第二篇生产要素
本篇导读
第三章资本
第一节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本
一、资本概念的形成
二、物质资本
三、人力资本
四、资本的经济属性
第二节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一、社会资本概念的始作俑者:莱达·汉尼芬
二、现代意义的扩展:雅各布斯、布迪厄和洛里
三、社会资本概念的当代规范:科尔曼、普特南
第三节会资本的理论渊源
一、早期思想渊源
二、社会学渊源
三、经济学渊源
第四节济生活中的社会资本
一、社会资本概念的意义
二、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
三、社会资本的特征
第五节会资本的测度
一、社会资本测度方法的回顾
二、社会调查的主题
三、社会资本测度的总体框架
第六节会资本与经济发展
一、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
二、社会资本与微观经济产出
第七节会资本理论的局限
一、测量与比较问题
二、概念的含义问题
三、资源还是结构
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动力
第一节济学中的劳动力和劳动力市场
一、经济学中的劳动力
二、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二节济社会学中的劳动力和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力市场的经济社会学研究
二、新经济社会学的劳动力市场研究
第三节动力与工作岗位的匹配
一、劳动力的背景
二、雇佣决策
三、组织环境
第四节动力市场中“关系”的作用
一、弱关系的力量:格兰诺维特的探索
二、对弱关系命题的回应和修正
三、找回强关系
第五节系网络:当代中国劳动力流动中的社会因素
一、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的前提与条件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网络因素
小结
思考题
第三篇济过程
本篇导读
第五章生产
第一节生产的经济学意义
一、生产过程
二、生产函数
三、生产目标
第二节生产的社会学解释
一、马克思的社会过程论
二、帕森斯对生产子系统的论述
第三节生产过程中的组织
一、生产组织的性质
二、生产组织的构成及功能
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交换
第一节经济学视野里的交换
一、斯密经济理论中的交换
二、经济学家对交换的解释
三、新政治经济学对交换概念的扩展
第二节社会学视野中的交换
一、社会交换的几大命题
二、社会交换原则的应用
第三节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关系
一、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区别
二、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联系
第四节经济交换的社会学本质
一、波兰尼:交换与市场
二、韦伯:交换的社会学本质
三、经济交换的社会学意义
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分配
第一节经济分配与再分配
一、经济分配与再分配的含义
二、经济流量、存量与经济分配
第二节经济分配机制
一、要素间分配
二、个人间分配
三、国家间分配
第三节经济再分配
一、经济再分配的理论模型
二、政府的经济再分配
第四节经济分配与再分配的社会后果
一、洛伦茨曲线
二、经济分配的社会后果
三、经济再分配的社会后果
四、公平与效率
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消费
第一节消费的含义、类型和形式
第二节消费行为的经济分析
一、经济学对消费行为的研究
二、消费行为的经济学
第三节社会学对消费经济学的批评
一、消费经济学建立在诸多假定条件之上
二、消费经济理论的缺陷
三、社会学研究消费行为的概念工具
第四节消费行为的社会分析
一、社会因素分析
二、文化分析
三、批判分析
小结
思考题
第四篇经济组织
本篇导读
第九章市场
第一节市场现象
第二节经济学中的市场:从斯密到新制度主义经济学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市场
二、边际主义学派的市场
三、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
四、凯恩斯对市场定律的批判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市场理论
第三节经典社会学理论中的市场
一、马克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二、韦伯:市场中的权力与斗争
第四节市场社会学研究的复兴
一、波兰尼:嵌入于社会之中的市场
二、帕森斯与斯梅尔瑟:社会体系支撑下的市场
第五节当代社会学的市场研究
一、斯维德伯格:作为一种社会结构的市场
二、结构理论视野中的市场
三、经济学与社会学对市场的不同理解
小结
思考题
第十章企业
第一节经济学中的企业
一、古典企业与现代企业
二、现代企业的出现与发展
三、经济学企业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作为一种“嵌入”结构的企业
一、企业、制度与社会结构
二、社会学的企业分析:从理性官僚制到“嵌入”结构
第三节企业社会学研究
一、群体动力学与企业内部关系
二、目标、权力与公司控制
三、企业间的关系网络:网络型组织与组织间网络
四、企业与社会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一章网络
第一节社会网络与网络研究的两种视角
一、社会网络的含义
二、网络研究的两种视角
第二节新经济社会学与网络研究
第三节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网络
一、嵌入问题
二、过度社会化和社会化不足
三、嵌入、信任与破坏行为
四、市场与等级制
第四节网络现象研究
一、入口与机会网络
二、权力与影响力的网络
三、企业与协议网络
四、生产网络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二章非正式经济
第一节非正式经济的概念界定
一、现实的例子
二、非正式经济:贫困的代表VS.真正的市场力量
三、非正式经济的内容
第二节国家与社会:非正式经济的动力机制与制约机制
一、国家:非正式经济的动力机制
二、社会:非正式经济的制约机制
第三节“不可测度”的测度:对非正式经济的测量方法
一、劳动力市场方法
二、宏观经济差异方法
三、微型企业方法
四、家庭消费方法
第四节非正式经济与移民:一个经济社会学的视角
一、正式经济与移民问题的界定
二、非正式经济与移民的关系
三、移民在非正式经济中的行业分布
四、移民社区中非正式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及其消除
小结
思考题
第五篇经济变迁
本篇导读
第十三章经济发展
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
一、早期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论述
二、李嘉图—马克思的经济增长观
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熊彼特和罗斯托
四、一般均衡理论的平衡增长模式
五、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制度与经济发展
一、制度学派对传统理论的批评
二、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
三、制度创新
第三节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与经济发展
一、国家理论
二、意识形态理论
三、文化理论
第四节经济发展的国际维度
一、帝国主义理论
二、依附理论
三、世界体系理论
小结
思考题
第十四章经济与现代化
第一节现代化的经济条件
第二节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现代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现代化与西方化
小结
思考题
第六篇经济体制
本篇导读
第十五章资本主义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由来
一、“资本主义”一词的来源
二、市场与资本主义
第二节资本主义的含义
第三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三、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运行与变迁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理性化
一、资本主义起源的制度条件
二、制度因素背后的历史条件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复杂性
第五节后工业社会:对发达资本主义的诠释
一、概念性图式与中轴原理
二、知识、技术与工业社会
三、后工业社会的内涵
小结
思考题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概念及其意义
一、“社会主义”一词的由来
二、“社会主义”一词的含义
第二节社会主义思想简史
一、柏拉图的理想城邦
二、空想社会主义
三、科学社会主义
第三节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
一、哲学基础
二、社会化大生产
三、共产主义
第四节社会主义:一个代名词
一、社会过渡期理论
二、国家资本主义理论
三、官僚集体理论
第五节理性主义抑或超理性主义
一、再分配权:市场与计划
二、短缺的经济
三、市场化的社会主义
第六节经济社会学视角中的社会主义转型
一、“市场转型”理论
二、转型前的社会主义中国:再分配与单位体制
三、转型中的社会主义中国:再分配权力的延续还是变迁?
小结
思考题
第七篇经济与非经济
本篇导读
第十七章经济与政治
第一节经济与政治的经典理论
一、斯密与马克思: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二、韦伯:政治体系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凯恩斯:国家对市场的干预
四、当代政治与经济关系的研究
第二节国家与经济体系的互动模式
一、公共产品国家
二、稳定宏观经济的国家
三、社会权利国家
四、发展型国家
五、计划经济体制国家
第三节国家对市场的建构
一、政府对财产的控制与规范
二、对市场关系结构的规范
三、货币与信用:国家对支付手段的提供
四、政府对经济分配的影响
小结
思考题
第十八章经济与社会
第一节经济与社会的经典理论
一、斯密:生产的社会性
二、马克思:经济基础与社会结构
第二节帕森斯:经济子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动
一、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二、经济子系统的界定
三、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的交换
第三节波兰尼:经济整合方式与社会结构
一、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经济的两种含义
二、作为制度化过程的经济
三、三种经济整合方式及其对应的社会结构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九章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文化现象
一、经济学视野中的文化
二、文化的一般含义
第二节经济与文化的经典理论
一、康芒斯:习俗对市场的作用
二、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
第三节经济与文化的社会学研究
一、经济生产与文化
二、经济交换与文化
三、经济消费与文化
小结
思考题
第二十章经济与环境
第一节社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
一、社会系统
二、生态环境系统
三、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社会—生态环境系统
第二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系统
一、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
二、经济增长
三、人口增长
四、工业化
五、增长的极限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
一、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
二、环境意识的发展
三、环境标准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第四节环境经济学与经济社会学
小结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主题词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