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心理学系列教材:人格心理学纲要
  • 走进心理学系列教材:人格心理学纲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进心理学系列教材:人格心理学纲要

68 九五品

仅1件

云南昆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永玉 主编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20

书友kw8698326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永玉 主编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9
  • 版次 1
  • ISBN 9787519115265
  • 定价 57.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整合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成果,体现这一领域从理论流派的纷争到深入的专题研究的重大转向,构建一种主要围绕人格特质(disposition)、动力(dynamics)和发展(development)三大主题(3D)展开的能够充分呈现本学科研究成就的知识体系。

  全书由五部分组成。*部分为总论,包括人格概述和人格理论,其中人格理论按照先特质理论、生物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后精神分析理论和现象学理论这种新思路,而不是先精神分析理论后其他理论的传统思路。第二部分包括人格特质、人格动力和人格发展三大主题的具体研究,这些研究是对人格理论有关这三大主题的深入探讨。第三部分将视野转向人格的认知、情绪、意志三大具体领域,自我则是人格的整合,因此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人格的认知、情绪、意志和自我。第四部分探讨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包括生物性和社会性两大条件。生物性条件包括生理、遗传和进化三个逐步还原的层次,社会性条件也包括社会、历史和文化三个逐步“还原”的层次,而性别与人格的关系典型地体现了生物性与社会性的融合。第五部分探讨人格的功能,或人格可能带来什么后果,即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种经验性命题在多大程度是对的。我们将分别探讨人格对健康、对人际关系或社会交往以及对学业成就与职业生涯的影响。而价值观作为人格的信念以至信仰系统处于人格的*层面,对人格起着统领作用。
【作者简介】
编者:郭永玉,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教育学学士。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1—2017),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后(2000—2003),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5—2017)。

    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筹)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心理研究》、Journal of Transpersonal Research等期刊编委。

    主要研究中西方人格理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先后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人格心理学》等专著、译著,主编或参与编写学术著作、教材20余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图书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目录】
第一章人格:概念、测评和研究…………………………………………1

第一节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2

第二节 人格测评………………………………………………………9

第三节 人格研究方法…………………………………………………14

第二章 人格理论(上)……………………………………………………23

第一节  特质理论………………………………………………………24

第二节 生物学理论……………………………………………………33

第三节 学习理论………………………………………………………36

第三章 人格理论(下)……………………………………………………55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56

第二节 现象学理论……………………………………………………72

 

第四章 人格特质………………………………………………………………85

第一节  人格特质的概念…………………………………………………86

第二节  早期的特质分类系统……………………………………………93

第三节  人格五因素模型与人际环形模型………………………………104

第五章 人格动力………………………………………………………………113

第一节 潜意识……………………………………………………………114

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121

第三节 目标………………………………………………………………131

第六章 人格发展………………………………………………………………141

第一节 人格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142

第二节 人格发展的机制…………………………………………………149

第三节  人生叙事与心理传记……………………………………………154

 

第七章 认知……………………………………………………………………169

第一节 场依存—场独立…………………………………………………171

第二节 归因风格…………………………………………………………178

第三节  乐观主义…………………………………………………………187

第八章 情绪……………………………………………………………………195

第一节 情绪及其个体差异………………………………………………196

第二节 愉快的情绪——主观幸福感……………………………………203

第三节 焦虑和抑郁………………………………………………………211

第九章 意志……………………………………………………………………221

第一节 控制………………………………………………………………223

第二节 攻击………………………………………………………………231

第三节  利他………………………………………………………………238

第十章  自我……………………………………………………………………249

第一节 自我概念…………………………………………………………251

第二节 自尊………………………………………………………………259

第三节  自我调节…………………………………………………………266

 

第十一章 人格的生物学基础……………………………………………………275

第一节  生理与人格………………………………………………………276

第二节  遗传与人格………………………………………………………290

      第三节  进化与人格………………………………………………………296

第十二章 人格与社会文化………………………………………………………305

第一节  人格与社会………………………………………………………307

第二节  人格与文化………………………………………………………315

第三节  族群认同与文化适应……………………………………………325

第十三章 性别与人格……………………………………………………………333

第一节  性别差异研究的历史……………………………………………334

第二节  人格的性别差异…………………………………………………339

第三节  性别差异理论……………………………………………………351

 

第十四章 人格与健康……………………………………………………………359

第一节  压力与应对………………………………………………………360

第二节  完美主义…………………………………………………………367

第三节  A型性格…………………………………………………………374

      第四节  人格障碍…………………………………………………………379

第十五章 人格与社会交往………………………………………………………387

第一节  人格与社交选择…………………………………………………388

第二节  人格与社交唤起…………………………………………………397

第三节  人格与社交操纵…………………………………………………401

第十六章  人格与绩效……………………………………………………………411

第一节 人格与绩效的路径分析…………………………………………412

第二节 人格与不同类型的绩效…………………………………………416

第三节 特质焦虑与绩效…………………………………………………422

第四节 人格与智力………………………………………………………428

第十七章  价值观………………………………………………………………435

第一节 物质主义………………………………………………………437

第二节 马基雅弗利主义………………………………………………442

第三节 儒家关系主义…………………………………………………448

第四节 道家自然主义…………………………………………………454

 

参考文献…………………………………………………………………………46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