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曾祺的生活智慧套装(共2册)贾平凹、余秋雨联袂推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汪曾祺的生活智慧套装(共2册)贾平凹、余秋雨联袂推荐!

9787559411150

62.8 6.3折 99.6 全新

库存59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曾祺,汪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11150

出版时间2018-1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页数496页

定价99.6元

货号12499004

上书时间2024-05-23

呦呦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读汪曾祺的文字,让你觉得生活是美好的,就像他淡泊的人生态度一样,总是在最后给你一种深入内心的人生感悟。 1. 精选汪曾祺经典篇目《五味》《鱼我所欲也》《昆明菜》《桃花源记》等,更有汪朗首次出版的《面之雅俗》《臭鱼掇拾》《且说全家福》等。汪氏父子娓娓道来生活的本来“滋味儿”。 2. 首度曝光汪曾祺等老一辈文人“吃货团”的发起函资料。 3. 随书赠送汪曾祺不同时期的三张还原名片。 4. 特别收录汪曾祺私人画作,四色印刷,精美装帧。 5. “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一尝。” 6. 贾平凹、余秋雨联袂推荐! 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自己像说着故事。能把平淡的小事儿和平常的小人物讲述得有滋有味的非汪曾祺莫属。 ★贾平凹、余秋雨联袂推荐! ★汪曾祺毕生散文精华,在淡淡的文字见带来内心的宁静。 在他的笔下,每种草木各有性情。凡小事、民俗、花鸟虫鱼灯都会变得生动有趣。内容平淡却淡得有味,总会给人一种不可言说的温暖。 ★首度曝光汪曾祺未公开私人老照片和多幅精美字画,四色印刷,精美装帧。 包括了汪曾祺和沈从文、高洪波、铁凝等的合照,同时还有他早年和家人、亲友、西南联大旧识的珍贵照片。 ★汪曾祺在平凡生活中沉淀下的文字,传递了满满的爱与温暖。 这本精选的散文集,叙说的不止是汪老个人的回忆,而是与世间人共有的“烟火味”——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人与人之间那朴实的情感,都在汪曾祺笔下变得那么温暖而可贵。       内容简介   1:《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 本书是汪曾祺和汪朗合著的散文集,同时收录汪朗多篇未出版的“食之轶事”。内容分为三辑,辑一按地域论述美食,讲述各地美食的精髓和有趣的见闻。辑二论述口感独特的美食,借酸甜苦辣咸说尽人生百味。辑三论述美食文化、渊源,忆苦思甜,追古溯今,启发美食之外的人生思考。全书精装四色印刷,特别收录汪曾祺精美书画。汪曾祺把写字、画画、做饭这生活中Z平常的事儿,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其中独有的味道和乐趣。汪氏父子隔空对话,娓娓道来生活中那有滋有味的小故事。 2:《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本书集结了汪曾祺经典的散文作品。从叙事抒情再到人生感悟。简单的话语中自然流露出汪曾祺淡泊的人生态度。在他的笔下,每种草木都各有性情,各不相同。凡小事、民俗、花鸟虫鱼灯都变得生动有趣。内容从容平淡,给人一种不可言说的温暖。      目录   老头儿(代序)/6 第一辑 四方 口味/24 家常酒菜/29 肉食者不鄙/36 手把羊肉/41 京城羊肉爆烤涮/44 切脍/49 鱼我所欲也/52 臭鱼掇拾/56 河豚/61 河豚记忆/63 干丝/67 菌小谱/69 大白菜畅想/74 昆明菜/79 韭菜花/89 豆汁儿/92 贴秋膘/94 过三秋与秋膘/99 萝卜/106 故乡的野菜/112 食豆饮水斋闲笔/119 第二辑 五味 等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汪曾祺经典作品集:活着+小儿女(套装共2册)》:  口味汪曾祺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好吃的东西大家都爱吃。宴会上有烹大虾(得是极新鲜的),大都剩不下。但是也不尽然。羊肉是很好吃的。“羊大为美。”中国吃羊肉的历史大概和这个民族的历史同样久远。中国羊肉的吃法很多,不能列举。我以为zui好吃的是手把羊肉。维吾尔、哈萨克都有手把羊肉,但似以内蒙为zui好。内蒙很多盟旗都说他们那里的羊肉不膻,因为羊吃了草原上的野葱,生前已经自己把膻味解了。我以为不膻固好,膻亦无妨。我曾在达茂旗吃过“羊贝子”,即白煮全羊。整只羊放在锅里只煮四十五分钟(为了照顾远来的汉人客人,多煮了十五分钟,他们自己吃,只煮半小时),各人用刀割取自己中意的部位,蘸一点作料(原来只备一碗盐水,近年有了较多的作料)吃。羊肉带生,一刀切下去,会汪出一点血,但是鲜嫩无比。内蒙人说,羊肉越煮越老,半熟的,才易消化,也能多吃。我几次到内蒙,吃羊肉吃得非常过瘾。同行有一位女同志,不但不吃,连闻都不能闻。一走进食堂,闻到羊肉气味就想吐。她只好每顿用开水泡饭,吃咸菜,真是苦煞。全国不吃羊肉的人,不在少数。“鱼羊为鲜”,有一位老同志是获鹿县人,是回民,他倒是吃羊肉的,但是一生不解何所谓鲜。他的爱人是南京人,动辄说:“这个菜很鲜”,他说,“什么叫‘鲜’?我只知道什么东西吃着‘香’。”要解释什么是“鲜”,是困难的。我的家乡以为zui能代表鲜味的是虾子。虾子冬笋、虾子豆腐羹,都很鲜。虾子放得太多,就会“鲜得连眉毛都掉了”的。我有个小孙女,很爱吃我配料煮的龙须挂面。有一次我放了虾子,她尝了一口,说:“有股什么味!”不吃。  中国不少省份的人都爱吃辣椒。云、贵、川、黔、湘、赣。延边朝鲜族也极能吃辣。人说吃辣椒爱上火。井冈山人说:“辣子冇补(没有营养),两头受苦。”我认识一个演员,他一天不吃辣椒,就会便秘!我认识一个干部,他每天在机关吃午饭,什么菜也不吃,只带了一小饭盒油炸辣椒来,吃辣椒下饭。顿顿如此。此人真是个吃辣椒专家,全国各地的辣椒,都设法弄了来吃。据他的品评,认为土家族的zui好。有一次他带了一饭盒来,让我尝尝,真是又辣又香。然而有人是不吃辣的。我曾随剧团到重庆体验生活。四川无菜不辣,有人实在受不了。有一个演员带了几个年轻的女演员去吃汤圆,一个唱老旦的演员进门就嚷嚷:“不要辣椒!”卖汤圆的白了她一眼:“汤圆没有放辣椒的!”  北方人爱吃生葱生蒜。山东人特爱吃葱,吃煎饼、锅盔,没有葱是不行的。有一个笑话:婆媳吵嘴,儿媳妇跳了井。儿子回来,婆婆说:“可了不得啦,你媳妇跳井啦!”儿子说:“不咋!”拿了一根葱在井口逛了一下,媳妇就上来了。山东大葱的确很好吃,葱白长至半尺,是甜的。江浙人不吃生葱蒜,做鱼肉时放葱,谓之“香葱”,实即北方的小葱,几根小葱,挽成一个疙瘩,叫做“葱结”。他们把大葱叫做“胡葱”,即做菜时也不大用。有一个著名女演员,不吃葱,她和大家一同去体验生活,菜都得给她单做。“文化大革命”斗她的时候,这成了一条罪状。北方人吃炸酱面,必须有几瓣蒜。在长影拍片时,有一天我起晚了,早饭已经开过,我到厨房里和几位炊事员一块吃。那天吃的是炸油饼,他们吃油饼就蒜。我说,“吃油饼哪有就蒜的!”一个河南籍的炊事员说:“嘿!你试试!”果然,“另一个味儿”。我前几年回家乡,接连吃了几天鸡鸭鱼虾,吃腻了,我跟家里人说:“给我下一碗阳春面,弄一碟葱,两头蒜来。”家里人看我生吃葱蒜,大为惊骇。  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我曾经夸口,说我什么都吃,为此挨了两次捉弄。一次在家乡。我原来不吃芫荽(香菜),以为有臭虫味。我家所开的中药铺请我去吃面,——那天是药王生日,铺中管事弄了一大碗凉拌芫荽,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我一咬牙吃了。从此,我就吃芫荽了。后来北地,每吃涮羊肉,调料里总要撒上大量芫荽。一次在昆明。苦瓜,我原来也是不吃的,——没有吃过。我们家乡有苦瓜,叫做癞葡萄,是放在瓷盘里看着玩,不吃的。有一位诗人请我下小馆子,他要了三个菜:凉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汤。他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从此,我就吃苦瓜了。北京人原来是不吃苦瓜的,近年也学会吃了。不过他们用凉水连“拔”三次,基本上不苦了,那还有什么意思!  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比如广东人吃蛇,吃龙虱;傣族人爱吃苦肠,即牛肠里没有完全消化的粪汁,蘸肉吃。这在广东人、傣族人,是没有什么奇怪的。他们爱吃,你管得着吗?不过有些东西,我也以为不吃为宜,比如炒肉芽——腐肉所生之蛆。  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  查看全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