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太极道
  • 心灵太极道
  • 心灵太极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灵太极道

79.2 8.0折 99 九五品

仅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颜农秋 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5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9-07

南昌书同玟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颜农秋 著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5
  • 版次 1
  • ISBN 9787218116525
  • 定价 9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0页
  • 字数 400千字
【内容简介】

心灵太极道源于太极思想和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以太极拳和心理辅导为工具,以助人助己为目的。

 

将太极理论的24个核心元素,分别从立身(价值取向)、处世(行为方式)、待人(人际交往)、接物(环境适应)、怡情(情绪调节)、践行(工作原则)六方面组合一体,通过认知调整、形体训练和意识感悟,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遵循自然、生物本性及人体经络的规律,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哲、形、意、行四拳合一。

【作者简介】

颜农秋,国际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广东省教育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员、佛山市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佛科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德育和应用心理学双学科副教授。

 

1993年开始从事心理辅导工作,20年来接待来访者数千例,成功实施危机干预近百例,被聘为多间机构咨询专家和顾问,多次担任省内外大型咨询活动的督导工作。2001年开始逐步将传统文化引入心理辅导,倡导太极生活化,2002年在国内率先将心理辅导引入家庭,得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的肯定。

 

2011年广集前贤之论说,编创太极身心导引,2014正式在国内推广“心灵太极道”,提出了“哲、形、意、行”四拳合一并加以应用的本土身心训练方式,为太极文化的传承探索一条新路子。

【目录】

基础理论篇

 

一、心灵太极基本知识 /2

 

(一)相关概念 /2

 

(二)心灵太极的含义和特点 /4

 

(三)心灵太极的功效 /5

 

二、心灵太极习练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8

 

(一)认知调整 /8

 

(二)身体操练 /10

 

(三)意境修炼 /12

 

(四)生活应用 /13

 

三、心灵太极修炼的步骤和要求 /18

 

(一)寻牛 /18

 

(二)见迹 /19

 

(三)见牛 /20

 

(四)得牛 /21

 

(五)牧牛 /21

 

(六)骑牛归家 /22

 

(七)忘牛存人 /23

 

(八)人牛俱忘 /23

 

(九)返本还源 /24

 

(十)入廛垂手 /25

 

四、哲拳基础 /27

 

(一)太极态的把握 /27

 

(二)心灵太极思维方法的应用 /33

 

五、形拳基础 /42

 

(一)特点 /42

 

(二)练习要领 /45

 

(三)心灵太极形拳全套演练图心灵太极形拳全套演练图示 /50

 

六、意拳基础 /51

 

(一)静功练习的基本方法、要求 /51

 

(二)静立、静坐和静卧 /52

 

(三)太极冥想 /58

 

七、行拳基础 /63

 

(一)心灵太极的基本结构 /63

 

(二)心灵太极的习练要求 /68

 

(三)心灵太极的内在体验 /72

 

(四)心灵太极与人生修养 /74

 

(五)心灵太极与心理辅导 /83

 

功法操作篇

 

第一式 松静为本 /94

 

    松静为本就是“松”和“静”的基础上形成内外合一、含而不露、沉着稳重而又转换灵便、飘逸潇洒、行云流水般的应对行为风格,体现出身体活动的轻灵、圆活、柔韧、舒缓、顺畅,以及精神层面的沉着、冷静、清醒、专注、稳重。

 

第二式 顺天循性 /108

 

    顺天循性,即审时度势,顺应自然,顺应事物发展的本性,依据本性的要求行动,不强作妄为。世间万物,无论是日月星辰,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都要遵循自然界最本质的规律。

 

第三式 精神内守 /119

 

    精神内守就是指不存邪心杂念,不心存妄想,不心存浮气躁,保持内心的安宁状态,它是符合生命进程的一种状态,能使生命如细水一般长久而坚韧。

 

第四式 独立中正 /130

 

    独立与中正密切相关,此处的“中正”即“中庸”。独立中正是活动主体性的表现,强调个体自律,讲究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中庸平和,合度得宜。

 

第五式 见素抱朴 /140

 

    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牵,现其本真,守其纯朴,即道家思想中追求的保守本真,怀抱纯朴,不萦于物欲,不受环境和社会因素于扰的思想。

 

第六式 阴阳和合 /150

 

    阴阳和合指的是在事物中阴阳两元素动态地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出浑然一体、未分化的状态,其整体及其要素是动态的、变化的,是互相包容、互相依赖、互为体用的。

 

第七式 随曲就伸 /163

 

    随曲就伸就是顺势,其中“曲”指的是规律,“伸”指的是变化,其精义在于合乎规律,通晓变化,开合有度,八面支撑。

 

第八式 顺而不屈 /175

 

    顺而不屈指的是舍己从人,“舍即舍弃;从者,依顺也。”但“心”不能屈,在整体上不能失去主动权。舍己从人即舍弃自己的主观臆断,依据对方的来势,采取相应的应对招法。

 

第九式 无为而为 /187

 

    无为而为是一种对道的追寻,无为是不妄为,不做不可得其成的事情,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也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方法,是指在做事方面要有选择性,不要做有悖于自然的事情。

 

第十式 逍遥游世 /198

 

    逍遥游世是指在悠游自得,无拘无束的意境中,让身体放松,同时也让心灵自由。这里的“游”不同于出世,它更强调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

 

第十一式 齐同慈爱 /209

 

    齐同慈爱思想的根本之义就是要实现“物我无别,天下一家”的大同世界,不论贫富贵贱,亲疏远近,花木鸟兽,皆要给予他们相同的爱,既无分别之心,又无差别之念。大爱无情,虽是无情,却是公正,这个境界,需要我们心中怀有爱,胸中涌现出爱的能量。

 

第十二式 共生共存 /220

 

    简单来说,共生共存就是利他不损己,利己不损他。即阴阳共存,阴阳平衡,体现了道的本性。共生共存是让人具有认同感的思想,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

 

第十三式 率直坦诚 /231

 

    率直坦诚是一种大自然造化中最本真的状态,它呈现出的是最真实的自我,反映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它无所忌讳,尽情展现自身的美,由此而展露出的是一个人最美丽的姿态,也最能打动他人。

 

第十四式 知和处下 /242

 

    知和处下就是在与人交往中以和为贵,以圆随方,以随和、柔和的方式接纳对方,顺着事物的发展而做出改变,让自身保持圆润的姿态。它强调人与他人、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关系。

 

第十五式 不丢不顶 /254

 

    不丢不顶强调的是圆的较量,而非力的抗衡,不丢不顶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法则,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需要调和心性,让自己从世俗纷扰中回归于平静,在起心动念之时不至于走向极端,遇事不因过分执著而影响整体和谐。

 

第十六式 去妄存真 /264

 

    去妄存真指的是人从“妄我”中脱离出来,回归到“真我”,心不再被“妄念”所驱使、奴役,从而得到真正的解脱。去妄存真的求道过程,亦是一个减损过程,它不断削减我们的欲望,使心更

 

靠近本性。

 

第十七式 少私寡欲 /273

 

    少私寡欲指心地清净,头脑清醒,精神不被名利奴役,肉体不被贪欲驱使。保持这样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和体悟大道。

 

第十八式 似有还无 /284

 

    有无是存在的两种状态,可被视为创造的两种形式。似有还无,不是不让你有,也不是让你无,而是对“有”或“无”不持极端态度,不执著。

 

第十九式 不物于物 /294

 

    不物于物的意思是我们要驾驭外物(物欲),而不为外物(物欲)所驱使,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吾心顺其其然,缘来不拒,缘走不留,归于淳朴,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羁。

 

第二十式 从心而行 /304

 

    从心而行,是指人不拘于条框和章法,一切遵循本质的流露和心性的表现,每个人都有一个主宰万物的灵明的心——追求时间法则的至理这心。由心发出来的人欲是自然而然之物,其力无穷。表现在生活工作上,就是将对名利的追求、外界的束缚放下,让自己内心保持坦然。心无所忌,就能聆听心的声音,便能行事自然,真正做到从心而行,“心”“性”“情”统一。

 

第二十一式 定神当下 /315

 

    定神当下包括了定神和活在当下的意思。通常来说它是流动的,不会执著于一时一地,不会陷入刹那的忧惧而不可自拔,而是能够随着心念之流领略风采,随遇而安。

 

第二十二式 宽容接纳 /325

 

    海之所以浩瀚广大,在于能涵纳百川细流;人的德行要广大,也要有像海一样的广阔胸怀和浩然之气。

 

第二十三式 澄怀观道 /335

 

    澄怀与观道是统一的,澄怀方能道观,观道适以澄怀,其实质乃是对宇宙的本体和生命往复循环,趋圆而动的“道”的观照与把握。

 

第二十四式 圆融和谐 /346

 

    圆融和谐表现了宇宙的浑化与天地的壮伟合一,它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主张人与社会、自然的统一和谐,展现了太极中自然、不争的智慧。

 

附 录

 

主要参考文献 /366

 

我的生涯之路(代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