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第三卷(1937—1949):分流与整合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第三卷(1937—1949):分流与整合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第三卷(1937—1949):分流与整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第三卷(1937—1949):分流与整合

100 九品

仅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敏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9-07

南昌书同玟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敏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5
  • 版次 1
  • ISBN 9787218142364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396页
  • 字数 314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第三卷(1937—1949)·分流与整合》主要描述了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研究,在展现整体风貌的同时,也提炼出这一时段文学批评和研究的特点。作者从这十几年间出版的书籍、期刊、报纸等搜集有关于中国新文学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思潮、文学现象的评论研究资料,援引较多的原初材料,较大层面地复现了历史自身的言说状态,*后以客观“材料”彰显引用者的“观点”,以“述”出“论”。作者基础研究资料工作扎实,对这一时期各类理论问题做了认真的探索,勾勒出此阶段中国新文学批评的演变趋势,在展示状貌之时,亦有臧否言说,具有较高的资料和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主编黄修己,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为该会名誉理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组中国文学组成员,教育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和学术史。主要著作《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获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20世纪中国文学史》等。其不断思考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中的问题,发表大量论文,并于2017年结集成《黄修己自选集》。

吴敏,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周扬与中国现代文艺关系研究”。代表论著:《延安文人研究》《晚年鲁迅与“周扬等人”》等。
【目录】
导言

第一章政治化的文学观念和文学评论

第一节民族战争与文学批评观的转变

一、救亡和宣传:文学“新概念”和文学批评重心的转移

二、几场论辩:“暴露黑暗”“与抗战无关”“知识分子的情感”等

三、评说前期的抗战文艺

四、战争背景下反思五四

第二节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和“政治标准第一”

一、“新、旧民主主义”:重新评说五四文学

二、“新中国的圣人”:毛泽东的“鲁迅论”

三、文艺批评的“两个标准”及其倾斜

四、“小资”问题:延安文艺整风中的文学批评

第三节三民主义视角下的新文学和战国策派的文学批评

一、“六不”“五要”:张道藩的“三民主义文艺政策”

二、否定和嘲讽:王集丛论五四文学和左翼作家

三、史实与偏激:赵友培论百年文艺思潮

四、战国策派的新文学评论和有关《野玫瑰》的争论

 

第二章现实主义独尊和功利主义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胡风的“现实主义”观和“主观论”文学评论

一、“社会学”与“美学”的统一:捍卫五四文学传统

二、“思想家·战士·艺术家”:胡风的鲁迅论

三、评说抗战文艺与“主观论”批评标准的建立

四、“主观”与“客观”的肉搏:论路翎等七月派作家

五、“慧眼”和“伯乐”:发现扶掖新人作家

第二节周扬“现实主义/政治现实主义”的原则和工农兵文艺论

一、“现实主义”的原则:周扬的新文学史论

二、“现实主义”及其他:周扬的鲁迅论

三、“社会/历史”的批评方法:论曹禺、郭沫若等

四、“政治/政策”与“艺术的特殊性”:文学批评活动的调整

五、“新的人民的文艺”:赵树理论和工农兵文艺论

第三节批判与颂扬:香港《大众文艺丛刊》等报刊里的文学评论

一、《大众文艺丛刊》“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

二、“斥反动文艺”:批判沈从文、朱光潜、路翎、姚雪垠等

三、“文艺的新方向”:颂扬解放区文学作品

四、“真实”与“不真实”:香港报刊上的《虾球传》争议

第四节祝寿和纪念活动中的作家评论

一、“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郭沫若的寿辰活动

二、“新文艺的丰碑”:茅盾和老舍的写作生活纪念

三、“其人与其文”:朱自清纪念专辑

 

第三章学院派的美学标准和形式主义批评

第一节李健吾:“学者和艺术家的化合”

一、文学批评:“独立的艺术”

二、自我·人性·文字:两本《咀华集》及其他

第二节唐湜:追求“浑然的合流”

一、发现“新生代”:论穆旦等人的诗

二、“人性三棱镜”:论汪曾祺等人的小说

第三节李广田、袁可嘉和朱自清等人的诗论

一、李广田的“形式主义”诗论:卞之琳论等

二、“现实·象征·玄学”:袁可嘉论现代派诗

三、“解诗学”:朱自清论新诗

第四节三位批评家和三本杂志

一、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及其对新文学的批评

二、李长之与《时与潮文艺》“书评副刊”

三、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及其“书报述评”

 

第四章各式各类的文学批评和研究成果

第一节鲁迅和周作人研究的新进展

一、鲁迅研究的多面展开

二、“思想家”“革命家”“战士”的鲁迅及其杂文评论

三、“文学家”的鲁迅小说和散文

四、全面抗战时期的周作人论

第二节小说杂论

一、分歧和褒贬:关于路翎小说的不同见解

二、歧路:沈从文的自述和他评

三、重新评说张恨水

四、新老作家的新篇旧作论

第三节多重眼光评论诗歌、散文和戏剧

一、“个人趣味”和“新诗前途”:冯文炳的《谈新诗》和蒲风的诗论

二、“乡土”“激情”与“个人”:艾青、田间、臧克家等的诗作评论

三、“个人的象牙塔”与“社会大天地”:评点何其芳等人的散文

四、“社会学”与“戏剧学”:关于曹禺剧作的争议

五、“政治/非政治的倾向”:《清明前后》和《芳草天涯》之争

六、现代戏剧史的轮廓式描述:田禽的《中国戏剧运动》等

第四节沦陷区的文学批评

一、李景慈和张守谦论五四文艺和1940年前后的北方文艺

二、上海滩上的“张爱玲热”

三、杨之华的《文坛史料》和《文艺论丛》

四、伪满文艺论

第五节多种多样的中国新文学史研究和编纂

一、“史料”与“社会/阶级”分析法: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文艺思潮论》

二、“无产阶级的立场”:冯雪峰的《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

三、“文体”和“作家论”:李一鸣的《中国新文学史讲话》

四、高校讲义:任访秋、李耿的“文学史”

五、保存史料:蓝海的《中国抗战文艺史》

 

余论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