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个体的哲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回到个体的哲学

36 9.5折 38 九品

仅1件

上海虹口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晓华 著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0

贝贝客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晓华 著
  •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1
  • 版次 1
  • ISBN 9787540754822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1页
  • 字数 180千字
【内容简介】

  始于八十年代初青年人特有的思想苦闷,费时二十三年之久的细致建构,历经四次思想转折,频繁与马克思、萨特、尼采、海德格尔、庄子、老子等世界思想大师的精神对话,终于完成一次真正的哲学创造--个体哲学思想体系的确立,实现了作者几十年的文化宏愿,得以弥补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个体文化之维度。

【作者简介】

  王晓华,男,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文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先后在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学者刘放桐教授和董健教授。致力于建立个性化的思想体系体系,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43篇,出版专著多部。曾多次赴香港、美国、英国、韩国多所大学游学,并任访问教授。

【目录】

引论 从原始族类文化到个体生存实践哲学
第一节 从族类社会到个体社会:个体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据
一、从族类社会到个体社会:社会—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从原始族类文化到个体哲学:一个简单的梳理
第二节 从原始哲学到生存实践哲学:通过对西方哲学史的重新分期来看哲学发展的最优指向
一、直接断言世界阶段——原始哲学时期
二、以精神活动为根据观照—阐释—断言世界阶段——精神哲学时期
三、以生存实践为终极根据建构、发现、阐释世界阶段——个体生存实践哲学时期
第三节 建构个体哲学的意义
第一章 个体哲学的实践观和存在论
第一节 虚践概念的提出与对实践概念的重新理解
一、虚践和虚在概念的提出和初步界定
二、虚践的基本结构和虚践与实践的关系
三、精神是身体的自设计功能
四、现身状态与情绪和意志
五、显身虚践和隐身虚践;超理性虚践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虚在概念与新存在论的建构
一、虚在实在:人的实在之为世界
二、虚践与虚在;虚在与存在
三、虚在与几个重大哲学问题之解
第二章 个体哲学的认识论
第一节  认识的根本机制:发明蕴含发现
第二节 领受,阐释,领会
第三节 善理与真理;区分认识论问题和生存论问题的必要性
第三章 个体哲学的社会本体论
第一节  虚践实践与个体的共同实践
第二节 个体实践与社会深层结构的本体论关系
第三节 人对社会结构的发明
第四章 个体哲学的历史观
第一节 个体实践的历时性结构
第二节 个体生存的时间性
第三节 个体生存的时间性与历史
第四节 世道与社会的深层结构——对于历史必然性的重新阐释
第五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与作为具体乌托邦的个体社会
一、族类社会
二、阶级(阶层)社会
三、个体社会(自由个性社会)——代表历史发展最优指向的具体乌托邦
第五章 个体哲学的自由观与欠缺理论
第一节 个体的立场方式和自由
第二节 个体的人的实在的欠缺
一、身体作为世界中心的欠缺
二、身体所造就的世界的欠缺
第六章 个体哲学的命运观与身体伦理学的建构
第一节 我是身体:个体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
第二节 身体即命运
一、已生,必变,将死
二、与他人共在
三、孤独
第三节 作为类命运的缺陷与身体伦理学概念的提出
第四节 从身体伦理学角度对几种传统伦理学的批判
一、对康德伦理学和功能伦理学的批判
二、对萨特和庄子哲学中所隐含的无伦理论的批判
三、对基督教等宗教伦理学的批判
四、对世俗伦理暧昧性的批判
第五节 明星崇拜现象与信仰的一种转向——身体伦理学在大众文化中的前理论显现
一、 至人理想与明星崇拜现象的诞生
二、 明星崇拜现象与身体伦理学的前理论显现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