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图书 可以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的联系客服!
¥ 48.37 7.1折 ¥ 68 全新
库存15件
作者赵桂慎 主编 于法稳,尚杰 副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89824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298259
上书时间2025-01-05
前 言
生态经济学是伴随着对工业革命“功”与“过”的深刻反思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核心是解决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在经历工业文明之后,人们普遍认为当前人类已跨入后工业文明或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本质上是重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中西方的语汇存在差异,但这些认识和观点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进入21世纪之后,新经济浪潮汹涌而来,其标志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的崛起,人类开始模仿“自身”,人类的“影子”——机器人将大量产生并应用到各个领域,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生命产业等新资源、新工具、新业态改变了传统经济模式,以“万物互联”为特征的智慧城市、智慧产业和智慧生活扑面而来,资源、产业已突破传统经济学的含义。毫无疑问,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生态经济学迎来了新的机遇、任务和挑战。
2015年,在联合国的后发展议程中,通过了2016~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指导未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并继续引导全球解决社会经济与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联合国设立一组集成的SDGs,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关键维度共17个目标和169个分目标来指导各个地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未来15年(2016~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可持续发展迈入了更高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经济迅猛崛起和生态环境制约的双重压力,生态经济学在生态文明时代如何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服务于人类经济社会更高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生态学与经济学“同根同源”,打破二者之间的学科“藩篱”,共建新的经济学研究范式十分必要。传统经济学是伴随工业革命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为工业革命和现代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支撑。然而,传统经济学在应对新经济时开始变得难以适应,演化经济学等非主流学派尽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离现实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不过五十多年,但作为一股充满活力的新生力量,已逐渐发展成为指导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经济具有新的特征、新的规律及不确定性,迫切需要新的经济理论与方法与之相适应,这是一个长期、艰辛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生态经济学家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吸纳各个学科发展成果,特别是把复杂性科学、量子科学、互联网科技以及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融入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丰富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建立新的经济学研究范式,更好地服务于新经济的创新与发展,这应该是今后生态经济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正是基于以上几点认识和体会,本书在版基础上做了相应的补充和修订。在理论部分增加了辨析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关系,从哲学层面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等方面系统介绍了二者之间本质上的区别和联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了智力资本在新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在产业部分增加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共享经济发展理论、模式及对可持续消费的影响,明确了“有序结构”的经济学价值。在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方法部分补充了能值分析方法(EA)展望部分,碳足迹(CF)、氮足迹(NF)和水足迹(WF)的测算方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评估方法,新增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等内容;更新了绿色GDP核算方法等,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生态经济系统的定量化评价方法。在管理与政策部分调整并增加了清洁生产和生态补偿等内容,尝试探索适应新时期绿色发展的制度设计和配套政策。全书结构按照“理论—系统—产业—评价—管理”这一主线做了相应调整,篇章由版的十章调整为十二章,同时考虑到作为本科生教材,每章增加了导读语、导读材料、学习重点或提示以及复习思考题等,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巩固。
《生态经济学》(第二版)由中国农业大学本科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立项资助,并再次得到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本书由赵桂慎任主编,于法稳、尚杰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章、第五章由尚杰(东北林业大学)、赵桂慎(中国农业大学)编写;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十章由于法稳(中国社会科学院)、赵桂慎编写;前言、第四章、第八章和第九章由赵桂慎编写;第七章由张颖(北京林业大学)编写;第六章、第十一章由尹希果(重庆大学)、赵桂慎编写;第十二章由梁龙(贵州财经大学)、赵桂慎、尹希果编写;研究生原燕燕、任胜男、付钰惠、孙欣然和王恺等参与了文献查阅及材料整理等工作;后,由赵桂慎、于法稳对全书进行统稿和校订。在此,对所有参与本教材编写、审校和出版的同事和朋友们以及所有文献作者表达诚挚的谢意。
限于编者编写时间及水平,书中不足及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2020年10月
前 言(版)
生态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经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传统经济学和生态学像两条永远向前延伸的平行线,各行其是,互不相干。直到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 E.Boulding)发表了《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重要论文,人们才逐渐从工业文明中觉醒,关注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加剧、食物安全受到威胁、能源匮乏、土地污染与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经济的外部性日益显现。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2007),全球气候系统变暖已非常明确,近12年中(1995~2006)有11年位列暖的12个年份之中(1850年以来),1906~2005的100年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0.74±0.18)℃,未来20年内仍将以每十年0.2℃的速度增加,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目前面临的重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在极大程度上(超过90%)与人类活动有关,这种变化已经打乱了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关系,导致各种灾害性气候发生的频度加大,给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和地区经济与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对整个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各方达成“巴厘岛路线图”,强调要加强国际长期合作,提升履行公约的行动,以充分、有效和可持续地履行公约,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公约目标。能源匮乏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之一,据世界可再生能源观测所得的统计表明,近10年来,风能、水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下降了2.2%,而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的发电量则以每年3.24%的速度增长,但能源供给不足与需求增长过快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2008年全球石油期货价格更是一度冲到了136美元/桶的高位。以我国为例,2004年我国用电高峰期缺电的省份达到了24个,能源紧缺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限制因素。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大约35%的土地已经退化,而且面积还在不断增加。我国的土地污染及退化问题也很严重,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截至2007年,全国受污染耕地约有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公顷,固体废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万公顷,三项合计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此外,牧草地退化严重,1991~2001年10年间牧草地完全退化为未利用地217万公顷;由于持续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损毁和过度放牧,导致牧草地盐化、沙化、碱化严重,近10年来在中国境内频繁发生的沙尘暴除气候变化因素外,土地退化也是直接原因之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生物栖息地的破坏也导致物种多样性在不断减少,在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报告中,濒危物种在世界9946种鸟类中占1/8,在4763种哺乳动物物种中占1/4,在25000种鱼类物种中占1/3。物种灭绝,永不复生,不仅导致物种多样性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丧失,而且每个物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特定作用和功能也随之消失,引起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和不确定性增加。以上都是经济的无限制增长对我们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所造成的诸多创伤,有些破坏甚至是永远不可逆转的。
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而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封闭系统,经济的增长不能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的限制。毫无疑问,经济是环境的一个子系统,经济应归属于生态学理念,而并非像经济学家所理解的那样,一直把环境当作经济的一个子系统。但是,实践中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观点和对世界的展望差别较大,生态学家担心自然的极限,经济学家则倾向于不承认任何这方面的限制;生态学家按照自然法则,以复杂系统为理论基础,从生物的、动态的、复杂的角度看待事物,而经济学家则以数学、传统物理力学理论为基础,从机械的、静态的、简单的角度看待事物;经济学家更关注迅速攀升的经济指标,而生态学家则看到没有人能预见到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可能带来的后果。事实上,不论观点如何,经济增长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已经导致地球生态系统内部熵值的增加,低熵已经成为比任何经济资源更为稀缺的资源。跨学科的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涉及生态学和经济学两大理论完全不同的学科,需要不断做出艰辛的努力和探索。令人欣慰的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已经开始转变观念,冲破学科局限,正在探索一种能维系环境永续不衰的经济——生态经济。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认为,经济政策的形成要以生态学原理建立的框架为基础,生态学家与经济学家之间的关系,犹如建筑师与建造商,由生态学家为经济描绘蓝图,由经济学家制定经济政策并付诸实施,二者携手构建出一种有利于地球可持续发展的低熵经济。
研究生态经济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高效率、零污染”的运行方式,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实现人类经济的持续繁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经济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T.Odum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能值(emergy)分析理论,该理论以太阳能值为统一衡量标准,解决了不同物质与能量不能加和比较的难题,能值理论被认为是连接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桥梁,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为了把资源耗减、环境保护和环境退化等问题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联合国、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五大国际组织联合组织力量研究“绿色GDP”核算问题,并于1993年出版了《环境经济综合核算手册》,首次正式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建立了“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并向所有会员国推荐使用。1996年,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及其博士生Wackernagel提出了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该方法将全球人口、收入、资源应用和资源有效性汇总,形成一个简单、通用的可进行国家间比较的账户工具。1997年,美国生态经济学家Costanza等人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全球生态系统功能和自然资本的价值》一文,提出了17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全球主要的16种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并测算出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货币价值,成为生态经济领域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之一。此外,在经济生态、产业生态学、生态经济规划、低碳经济、经济福利分析和生态教育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研究进展。
本教材力求展现当前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做到理论、方法和实践有机结合。本书编写分工如下:章、第五章由尚杰(东北林业大学)编写;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八章由于法稳(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写;前言、第四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由赵桂慎(中国农业大学)编写;第九章、第十章由尹希果(重庆大学)编写;后,由赵桂慎、李来胜对全书进行统稿和校订。
本书受北京市生态学重点学科项目资助,同时也得到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国农业大学吴文良教授对本书给予很大关注,百忙之中仔细审阅初稿,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周华宁、邓雪等同志在插图、文字校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文献,在文中都做了相应标注,由于时间仓促,参考文献中只列了主要文献,在此我们深表歉意,并对所有文献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所有参与本教材编写、校审和出版的同事和朋友们表达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写者时间和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和同仁予以指正。
编者
2008年8月
本书是《生态学重点学科丛书》中的一个分册。全书共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导论,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生态经济与其他理论的关系,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配置与功能,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生态产业,绿色GDP核算理论及方法,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生态足迹核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生态经济规划原理与方法,生态经济管理与政策。
本书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系统性和应用性,可作为高等学校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领域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赵桂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中国农业科技园创新战略联盟特聘专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UCR)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生态、生态农业与规划、农业复杂系统管理、富硒功能农业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农业部软科学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其他省部级课题10多项。2016年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拔尖人才。荣获2017年度农业农村部软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章导论1
节生态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
一、生态学的产生及发展2
二、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2
三、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过程5
第二节生态经济学的内涵、性质与特点5
一、生态经济学的内涵5
二、生态经济学的性质与特点8
第三节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9
一、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9
二、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0
三、生态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1
第四节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比较13
一、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13
二、生态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比较13
三、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任务15
第五节研究生态经济学的意义15
一、为制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15
二、为设计和建设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提供科学依据16
三、生态经济学为发展地区和企业经济提供基本指导思想16
第六节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16
一、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16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践18
第二章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20
节生态学理论21
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21
二、与生态经济学相关的几个核心概念25
三、生态系统理论26
第二节经济学理论33
一、经济学的几个重要概念33
二、经济学的主要原理35
第三节系统论与热力学定律36
一、系统论36
二、热力学定律41
第四节环境伦理学与生态哲学42
一、环境伦理学42
二、生态哲学43
第三章生态经济学与其他理论的关系50
节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51
一、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之间的联系51
二、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之间的区别51
第二节生态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53
一、资源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的内涵53
二、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方法54
三、资源经济学的学科体系54
第三节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56
一、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共性56
二、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区别57
三、循环经济的几点特性58
第四节生态经济学与产业生态学59
一、生态产业的宏观特征59
二、生态产业研究的发展过程59
三、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生态产业崛起的内在动力61
第五节生态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62
一、生态经济学与人类生态学62
二、生态经济学与国土经济学63
三、生态经济学与经济生态学64
第四章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配置与功能66
节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含义67
一、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67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特性67
三、生态经济系统的分类69
第二节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70
一、人口要素70
二、环境要素71
三、科技与信息要素71
第三节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配置及其评价72
一、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配置72
二、生态经济要素配置结构的评价73
第四节生态经济系统的配置方法74
一、同类要素的择定,相辅相成配置法74
二、适度规模的限定,同域组合配置法75
三、同步时序的确定,同步运行配置法77
四、空间位置的划定,立体网络配置法79
第五节生态经济系统的组合功能82
第五章经济系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85
节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基本理论86
一、物质转化的基本理论86
二、能量流动的基本理论89
第二节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转化91
一、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转化类型91
二、生态经济系统中物质的良性循环92
第三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动97
一、能量的流动97
二、能流的构成98
第四节价值流、信息流、智力流的传递与转化98
一、价值流98
二、信息流99
三、智力流100
第六章生态产业101
节生态农业102
一、生态农业的概念102
二、生态农业的产生及其发展103
三、生态农业的特点104
四、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104
五、生态农业的管理106
第二节生态工业107
一、生态工业的概念107
二、生态工业的产生及其发展107
三、生态工业的特点108
四、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109
五、生态工业的管理109
第三节生态建筑111
一、生态建筑的概念111
二、生态建筑的产生与发展112
三、生态建筑的特征113
四、生态建筑的理论与实践115
五、生态建筑的管理117
第四节生态旅游119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119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20
三、生态旅游的特点及其与传统旅游的区别121
四、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开发123
五、生态旅游的管理125
第五节生态服务业130
一、生态服务业的概念130
二、生态服务业的特征130
三、生态服务业的管理131
四、共享经济——一种新型的环境可持续商业模式133
第七章绿色GDP核算理论及方法141
节生态经济核算的内涵及其发展过程142
一、生态经济核算的内涵及意义142
二、生态经济核算理论的发展过程143
第二节生态经济核算方法145
一、绿色GDP核算145
二、社会福利统计与核算145
三、投入产出核算145
四、承载力计算146
第三节绿色GDP核算体系与方法146
一、核算目标147
二、基本框架和关系147
三、环境实物量核算框架及内容148
四、环境价值量核算框架及内容149
五、环境保护成本核算框架及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