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图书 可以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的联系客服!
¥ 34.39 3.9折 ¥ 88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李俭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89769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29003086
上书时间2025-01-05
书札中的“隐秘”
书札,即现在意义上的书信,古代又叫手札、信札、尺牍、手翰、手启、手柬、手笔、手记、手帖、尺墨,等等。粗略估计,书札各类别名有数百种之巨,清代龚未斋《雪鸿轩尺牍》虽将书札分为十五类,但这只是一种笼统分类,类下自然可以另有分支。一句话,若想穷尽书札别名,实在有些困难。书札起源很早,一般将《左传》中的《郑子家与赵宣子书》《子产与范宣子书》视为早的书信文体,遗憾的是这些文本只收录在经典中,并没有墨迹流传于世。《汉书·司马相如传》云:“上令尚书给笔札。”造纸术发明以前,书信刻或写在竹简和木片上。蔡伦发明了纸,札被取代了,但名字却保留了下来。《古诗十九首》曰:“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书札自诞生之日起,除沟通信息,还承载社会功能,《汉书·薛宣传》:“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古文中的“书”,有的指书札、书信,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但并不完全如此,李斯《谏逐客书》便是上书、奏章,乃臣僚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书札有公私之分,《郑子家与赵宣子书》等是公函,而《报任安书》则是私信。除却社会功能、政治意蕴,书札附有强烈的艺术审美价值。
在一些知识分子笔下,书札被誉为“温柔的艺术”,纸短情长,通过书札,可以跨越时空,和古人或他人“相识”“相认”“相通”。现存早的纸质书札,是陆机的《平复帖》,是帖共九行、八十四字,乃晋武帝初年陆机用麻纸写给一个患病友人的,因帖中有“恐难平复”字样,故而得名。帖中个别字词痕迹模糊,不好辨认,故此有几个版本,通常的读法是:“彦先赢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节年使至。男幸有复失,甚忧耳。舍(庶)子杨往,初来至,吾不能起。临西复来,威仪详时,举动成观。自躯体之恙也,思识梦之迈甚,执所恒与君。稍之闵凶,棠寇乱之际,闻问不悉(多)。”董其昌在帖后跋曰:“盖右军以前,元常以后,惟有此数行,为希代宝。”通常认为,书札写作随意,是作者在放松、松弛的状态下完成的,未经精雕细刻,属主观无意,乃一种中心书或自由书。特别是在魏晋时期,书札往往和个人尚简求易的心境密切结合,代表了书法艺术的水平。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丧乱帖》:“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羲之子献之《鸭头丸帖》:“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羲之侄珣《伯远帖》:“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以上都是举世瞩目的艺术瑰宝。二王的行书,大都以书札形式保存、流传下来。
有意思的是,魏晋以后,很多书法史上的名作,本身便是书札。比如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的《韭花帖》,便和作者杨凝式这个书坛上的巨匠互为表里。《韭花帖》全文为:“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该贴写在素纸之上,半行半楷,起笔稍重,顶锋入纸,点画自然,力贯始末,且布白疏阔,深得二王笔意。黄庭坚云:“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杨风子便是杨凝式,黄庭坚如此称赞,可见其名不虚。到了宋代,传世书札更多,诸如米芾《清和帖》、曾巩《局事帖》等都是书法艺术的标杆。这些年,宋人书札屡现市场,价格多创新高,追捧者甚众。其中,代表性的是苏轼,留下了数通书札,以《东武帖》而言,札子笔意轻松自如、洒脱,令人沉醉,帖云:“东武小邦,不烦牛刀。实无可以上助万一者,非不尽也。虽隔数政,犹望掩恶耳。真州房缗,已今子由面白,悚息、悚息。轼又上。”
“笺”,以之为书札称“信笺”,以之题诗名“诗笺”。魏晋时便出现花笺,以后愈成规模。南朝徐陵说:“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曰:“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宋代孙光宪云:“襞花笺,艳思牵,成篇。”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予出使淮南时,见有重载入汴者,求得其籍,言两浙笺纸三暖船,他物称是。”李商隐提到的浣花笺是蜀中笺纸,又名“薛涛笺”“松花笺”。宋应星《天工开物》载:“(薛涛笺)以芙蓉等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两宋时期,制作笺纸成为一门较为瞩目的手工业,不仅颜色有别,且勾以画作,精美异常,除澄心堂纸为著名,尚有碧云春树笺、团花笺、龙凤笺、金花笺等行世。当然,这种笺纸不仅用来写信,还以之为诗作文,甚至作小品画。明清以后,制笺技术更为精湛,涌现出《萝轩变古笺谱》《十竹斋笺谱》等名品。迭至晚清民国,诸多笺纸品牌风行一时。笺纸和个人书法技艺一样,是一种涵养的象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载:“上海有这许多的诗人墨客,为甚么总没人提倡,同他们弄些好笺纸?”旧时,唱酬和通信之笺纸印有八条红线,俗称“红八行”,文人雅士以为市井笺纸俗气,有伤雅意,便自制之,美其名曰“彩笺”“花笺”“锦笺”,若辑之成册,则称其为“笺谱”。俞樾、吴昌硕、郑孝胥、齐白石、陈半丁等人,经常自作笺纸笺画,供个人使用,以彰显其身份和品位。俞樾自号曲园居士,笺纸便标以“曲园”,且常有几笔简单画作。郑孝胥多用海藏楼自制笺纸,颇有抱负和雅意。
书札因私密性、性和高度的个性风格,以及洋洋洒洒的意趣,已成为现代人关注的一个艺术门类。鉴于高古作品日渐枯竭,晚清民国的书札备受推崇,特别是那些对历史有补充作用、涉及重大历史事件、书写者和收信者都是历史名人的,更是引人注目,这些书札已超越艺术审美而成为独特的历史文献,比如鲁迅、胡适等人的书札,受追捧程度远远超过曾左、康梁,一些艺术巨匠的书札更是思之而不可得。不过,即便书札中饱含史料,但其中洋溢的却是个体情感。也就是说,书札中不排除藏有在场者对历史提供的一种见证,但整体而言,书札告别“峨冠博带”的端庄,而有苏轼“呵呵”之文学 / 艺术情趣。只可惜,如今书法和信札都被时代压缩成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性工具,甚至连生活的边角料都算不上。若干年过去,恐后人求我们一通书札而不可得,可惜,可惜。
本书选取晚清历史上十九个重大事件,辅以一百六十一位名人的书札,诠释而成,目的是通过名人手札再现时代风云,使历史事件在具有质感的基础上,被赋予一种浓重的个人化的、艺术性的气息。这一百六十一位名人中,除极少数重量级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翁同龢等的作品重复收录外,都是一人一件(一页或多页)。同时,为确保选录作品风格多样,除书札外,还选了几件扇面、诗札、奏折、电报、名片等。这些作品是我们走近古人,接受文化熏染为直接的媒介。其中,一部分是李瑾、徐婉婉、吴成峰、庄剑锋、郑仁杰、刘春雨、王奇个人收藏的,两件(林则徐诗文札、孙衣言书札)来自网拍图片,其他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且经导师虞和平先生主编,在大象出版社以《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出版。本书即将出版之际,向支持本书写作的虞和平先生,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大象出版社及九州出版社二分社社长周春女史、张艳玲女史,表示衷心感谢。
李剑
2020.6.30
书札,即书信,古代又叫手札、信札、尺牍、尺墨,等等。书札除了沟通信息,承载社会功能,蕴含政治意蕴,同时附有强烈的艺术审美价值。通过书札,可以跨越时空,和古人或他人“相识”“相认”“相通”。很多书法史上的名作,本身便是书札。
近代以来,书札备受推崇,特别是那些对历史有补充作用、涉及重大历史事件、书写者和收信者都是历史名人的书札,更是引人注目。精心写作的书札,洋溢着个体情感,并超越艺术审美而成为独特的历史文献。
本书收录林则徐、曾国藩、薛福成、冯桂芬、郭嵩焘、容闳、李鸿章、张之洞等一百六十一位晚晴名人近二百份书札,串联起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间十九个重大事件。
并未远去的历史,换一个角度去解读
李俭,山东沂南人,1970年代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著有《接班的战争——清朝皇位交接秘史》《博览会史话》,主编《新范式与新史学》,参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1949—2009)》等,发表论文若干篇
章 鸦片战争—1
主要人物:许乃济·邓廷桢·林则徐·耆英
敌人欢迎的就是我们反对的,许乃济被认为代表了鸦片贩子的利益,并和吃“鸦片饭”的腐朽官员站在了一起。庆幸的是,他距离“卖国贼”的帽子尚有咫尺——如果不是死得早,也许和琦善一样,上了被清算的名单。
第二章 太平天国—19
主要人物:曾国藩·左宗棠·官文·胡林翼·黄彭年·钱应溥·曾国荃·萧孚泗·彭玉麟·杨岳斌·丁义方·翁同书·胡家玉
谁也没有料想,这一纸任命即将改变整个国家的权力版图。太平天国起义固然被扑灭了,私人武装亦将成为日后逼宫的主要力量——除了听信粮饷,新军只遵从于“操练者”。此外,汉臣将和满臣在帝国的舞台分庭抗礼。
第三章 捻军—43
主要人物:僧格林沁·乔松年·袁甲三·阎敬铭·文煜·薛福成·刘铭传
僧格林沁之死,揭开了朝廷与捻军决战的序幕。但在谁挂帅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其时,曾国藩办团练、破天京,声望如日中天,自然为不二人选,同治和慈禧及多数枢臣都是这么考虑的,但有一个人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就是“剿匪”专家乔松年。
第四章 辛酉政变—57
主要人物:端华·奕譞·陈孚恩·周祖培·焦祐瀛·桂良·贾桢·匡源
这份不足六十字的遗诏里,咸丰给自己的儿子构建了一个“八大臣辅政”机制。八人大名单中,叔伯、兄弟、子侄一个没用,全用了些外人。在他心目中,当前的权力格局是所谓“三边四点”。
第五章 刺马—75
主要人物:马新贻·梅启照·张之万·陈湜·李成谋·丁日昌·孙衣言
刺马案爆发,举国震惊,这是大清建国以来起别官员被刺事件。据传,慈禧闻知,惊骇莫名:“马新贻此事岂不甚奇?”
第六章 洋务运动—91
主要人物:吕海寰·吴重熹·冯桂芬·俞樾·郭嵩焘·王韬·容闳·郑观应·倭仁·周德润
洋务运动首先是思想上的解放,然后才是工业上的兴国。“求富” “求强”的四字目标或者“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字方针,都是建立在思想解放基础之上。思想解放始终牵引并伴随着整个洋务运动。期间,开明士人扮演了启蒙者的角色。
书札,即书信,古代又叫手札、信札、尺牍、尺墨,等等。书札除了沟通信息,承载社会功能,蕴含政治意蕴,同时附有强烈的艺术审美价值。通过书札,可以跨越时空,和古人或他人“相识”“相认”“相通”。很多书法史上的名作,本身便是书札。
近代以来,书札备受推崇,特别是那些对历史有补充作用、涉及重大历史事件、书写者和收信者都是历史名人的书札,更是引人注目。精心写作的书札,洋溢着个体情感,并超越艺术审美而成为独特的历史文献。
本书收录林则徐、曾国藩、薛福成、冯桂芬、郭嵩焘、容闳、李鸿章、张之洞等一百六十一位晚晴名人近二百份书札,串联起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间十九个重大事件。
并未远去的历史,换一个角度去解读
李俭,山东沂南人,1970年代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著有《接班的战争——清朝皇位交接秘史》《博览会史话》,主编《新范式与新史学》,参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1949—2009)》等,发表论文若干篇
丁未政潮
1907 年,按干支纪年,岁在丁未。是年,朝中北洋派奕劻、袁世凯和清流派瞿鸿禨、岑春煊内斗,两方“捉对儿厮杀”,被称为“丁未政潮”。
通常认为,这“表面上是北洋派获胜,实际上却是慈禧扶植满洲亲贵势力来牵制北洋派,终导致了宣统年间亲贵集权的局面”。平心而论,此论断有些偏颇。不争的事实是,袁世凯借政争稳固了和皇室的关系以及个人地位,为时代转换,埋下伏笔。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对此事记载,虽简略粗疏,但线索明朗,不妨一观。
陈氏字筱石,号庸庵,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兵部主事,其人历任顺天府尹、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思想保守,以“祖宗成法”为圭臬,视革命为“大逆不道”。其书云:
“辛丑公约签字后,两宫回銮。维时李文忠公积劳病逝。项城继任北洋。荣文忠居首辅,项城夙蒙恩遇,尚受节制。迨文忠逝世,遂以疆吏遥执政权。一意结纳近侍,津署电话房可直达京师大内总管太监处,凡宫中一言一动,顷刻传于津沽。朝廷之喜怒威福,悉为所揣测迎合,流弊不可胜言。癸卯,张文襄内召,两宫拟令入辅,卒为项城所挤,竟以私交某协揆代之。文襄郁郁,仍回鄂督任。继复推举某某入直枢廷,辇下号称三君,均为其所亲昵。厥后议改官制,北洋所练大镇,应归陆军部直辖,不得已拨出、第三、第五、第六四镇归部。以直隶地方紧要,暂留二、四两镇自为督率。朝廷姑允之。以粮饷处赢余关系,与某尚书意见相违,竟尔凶终隙末。荣文忠殁后,善化主持枢政。项城初颇结纳之,嗣因商定中日和约,善化以外务部大臣资格先与日使交际一次,项城不悦,凡事阳推让,而阴把持,善化几无发言权。迨和约告成,两方遂成水火。善化得君专,一意孤行。适内阁官制成,力排项城援引之某某等,一律退出军机;嗣以枢廷乏人,复召桂抚林赞虞(绍年)中丞为助。项城暨某某等闻之哗然,思有以报复。善化恃慈眷优隆,复拟将首辅庆邸一并排去。两宫意尚游移,讵讹言已传到英国,伦敦官报公然载中国政变、某邸被黜之说。适值慈圣宴各国公使夫人于颐和园,某使夫人突以相询,慈圣愕然。嗣以此事仅于善化独对曾经说过,并无他人得知,何以载在伦敦新闻纸中?必系善化有意漏泄。天颜震怒。项城探知原委,利嗾言官奏劾。善化薄有清名,言路不屑为北洋作鹰犬,一概谢绝。重贿讲官某,上疏指参。善化竟不安其位而去。枢府乏人主笔,特旨召张文襄入辅,项城亦夤缘同时奉诏。时庆邸年老多病,屡经请假,复诏令醇邸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然事无巨细,均由慈圣主持,诸臣但唯唯承旨而已。昊天不吊,两宫龙驭先后上升,今上入承大统,醇邸以摄政王监国。项城因事获咎,几遭严谴,赖文襄多方调旋,得保首领以归。文襄亦以国事日非,亲贵用事,屡谏不听,赍志以殁。辛亥八月,武昌发难,沿江各行省纷纷独立,复特旨起用项城,冀以支撑危局。讵项城甫出,清祚即因之而告终。辛亥以后之事,余不忍言,实亦无可言之价值也。”
陈夔龙笔下,已然指出丁未政潮起于袁世凯主导北洋,事事排挤异己而至。北洋派与清流派的争斗,光绪末年,络绎不息。如 1904—1905 年间,就发生奕劻和袁世凯构陷岑春煊军费报销案、御史蒋式瑆弹劾奕劻汇丰巨款案、岑春煊弹劾粤海关道周荣曜贿赂奕劻案、御史张元奇弹勒奕劻长子载振狎妓案、瞿鸿禨弹劾袁世凯印花税案,等等。
光绪三十二年(1906),朝廷宣布预备立宪,北洋派和清流派均想牵引此事。两广总督岑春煊在上海成立中国个立宪社团——预备立宪公会,推郑孝胥担任会长。
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号海藏,福建闽侯人,光绪八年(1882)中 举, 后 为 李 鸿 章 幕 僚。 光 绪 十 七 年(1891),驻日从事外交活动。甲午后,任张之洞自强军监司。后历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京汉铁路南段总办兼汉口铁路学堂校长,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等,其有变法思想,亦支持立宪。
袁世凯也不甘落后,频频和立宪派交游,称“官可不做,宪法不能不立”。
岑春煊因庚子护驾之功,备受慈禧恩宠。他身在两广总督任上,朝中勾连的同人便是瞿鸿禨。岑氏为官清正,被称为“官屠”,两广任内四年,参罢文武官员一千四百余人,让人闻之色变。而袁世凯在直隶任上,朝中同盟则是奕劻。两拨政争,在是否裁撤军机处上,达到。
预备立宪的步是改革官制。其时,袁世凯“深与接纳,为其(奕劻——引者注)谋主,于是北洋遥执朝政”,在袁世凯的推动下,拟裁撤军机处,建责任内阁,“冀以内阁代君主,可总揽大权”,由奕劻主事,自己背后遥控。这一如意算盘,瞿鸿禨、岑春煊洞若观火。因朝廷谕令几省派员参议,岑春煊让亲信于 式 枚 进 京。于氏将岑春煊密电号码本交与 瞿 鸿 禨, 以便 密 切 联 络。瞿鸿禨上折称军 机 处“ 立 法精 密, 实 为 千古所无”,而“今中国官民程度俱有未及,议院未能遽立,地方未能自治,而先行立宪之官制,其势必多扞格”,慈禧深以为然,遂否决裁撤之议。不仅如此,军机处只保留奕劻、瞿鸿禨,吏部尚书鹿传霖、陆军部尚书铁良、民政部尚书徐世昌、学部尚书荣庆都被逐出,随后,又补大学士世续、广西巡抚林绍年在军机行走。同时,著袁世凯辞去八项兼差,并将北洋六镇只留两镇,其余归陆军部管辖。
世续(1852—1921),字伯轩,索勒豁金氏,满洲正黄旗,光绪元年(1875)举人,三十二年(1906)任军机大臣。事后证明,世续入军机,将有利于奕劻和袁世凯。特别是岑春煊倒奕劻时,世续上书说岑氏和奕劻“素有嫌怨”,将公仇切换为私怨,使“慈意稍为之解”。补充一句,辛亥革命兴起,个赞成宣统逊位的,就是此人。
不过,在这次政争中,时人认为,瞿鸿禨虽占尽上风,但“公得独留枢垣,势已孤危”。
此语极具洞识。
北洋派虽裁撤军机处之议未成,但因奕劻主事,实惠也颇多。一是北洋旧人徐世昌、唐绍仪、朱家宝、段芝贵分别出任东三省总督、奉天巡抚、署吉林巡抚、署黑龙江巡抚。二是将岑春煊调任云贵总督,由袁世凯亲家周馥接任两广总督。岑春煊知是圈套,托病不就,后又被改四川总督,且不准上京请训,北洋派试图将他边缘化。
岑春煊对奕劻之举内心愤愤,决定借慈禧的宠信,直接进京倒之。
岑春煊借口赴川,自上海到武汉,上折请觐见,不待批准,乘车北上,由御史赵启霖在保定接站,前去面圣。慈禧连续四天接见岑春煊,因邮传部尚书张百熙病故,著岑氏接任。岑春煊一上任,就参倒袁世凯亲信、邮传部
尚书张百熙病故,著岑氏接任。岑春煊一上任,就参倒袁世凯亲信、邮传部侍郎朱宝贵,时人云:“犹赖岑帅之突至,以霹雳手段为政府当头棒喝,岂不使人可爱,岂不使人可敬 ? 岑尚书乃一活炸弹也,无端天外飞来,遂使政界为之变动,百僚为之荡恐,过吴樾怀中所藏者远矣。”
与此同时,瞿鸿禨让御史赵炳麟、江春霖、赵启霖,以杨翠喜案,清理奕劻和袁世凯党羽。弹劾的矛头直指袁世凯亲信段芝贵,赵启霖折称其巡抚之职乃贿赂所得:一、段芝贵买歌妓杨翠喜,献给载振;二、借天津商会王竹林钱献奕劻寿。慈禧大怒,下令将段芝贵撤职,同时让醇亲王载沣和大学士孙家鼐查办。因袁世凯买通杨翠喜和王竹林,查无实据,赵启霖以污蔑罪被革职。
此时,奕劻和袁世凯开始反攻,一是请两广总督周馥、闽浙总督松寿上奏,言两广匪患不平;二是奕劻亲自出马,面见慈禧,陈说匪事。岑春煊仅任邮传部尚书二十五天,就被迫回任两广,前去剿匪。因岑春煊担任两广总督,仍是实力派,且受宠幸,若留下必是心腹大患,遂由两江总督端方出马,请袁世凯亲信、上海道蔡乃煌合成岑春煊、康有为、梁启超、麦孟华等人合影,送呈慈禧。慈禧不辨真伪,斥罢岑春煊。岑春煊离京,瞿鸿禨孤掌难鸣,亦被参倒。其后,清流派林绍年被排挤,出抚河南。
丁未政潮以清流派失败而告终。
在政争中,一个关键人物是恽毓鼎。其人早跟在清流派屁股后摇旗呐喊。赵启霖去职,其曾上折称“言官不当反坐”,为其鸣不平。不久,因赴天津谈京津铁路事,被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