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图书 可以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的联系客服!
¥ 10.54 1.4折 ¥ 76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李骏虎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ISBN9787506875448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6元
货号28521493
上书时间2025-01-05
自序
我生长在那个全民“文学热”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改 革开放”“思想大解放”带来全国性的写作阅读高潮,从城市到 广大的农村、矿山,有点文化的人们都拿起笔来写小说、散文、诗 歌、报告文学、文艺评论,抒发情怀,记录时代。在晋南的一个小 村庄,也有两个做着狂热的文学梦的年轻农民,其中一个就是我的 父亲,这使我在刚刚能够开始阅读的时候,随手就能够拿到《人民 文学》《小说月报》《作品》《青春》《汾水》(后改为《山西文 学》)这样的文学杂志,对于一个偏远的乡村里的孩子来说,的确 是得天独厚的精神资源。就是在父亲的熏陶和指导下,我开始写作 和投稿,小学没毕业就开始发表作品。
有人说,那个时候的全民文学热是不正常的,也有人因此而慨 叹后来的文学被边缘化,我也曾这样想。但我现在不这样认为了,我现在知道,全民都想当作家的确是不切实际的,但人人都应该养 成写作和阅读的习惯,尤其在我们解决了生存问题,开始追求生命 质量的时代;我同时理解到,文学作为社会主流的时代的确是一种 特殊现象,但文学应该对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却是不 容置疑的,时下文学越来越圈子化,越来越丧失对社会大众的影响 力,越来越跟时代发展没有关系,这才是不正常的。仅仅是文学圈 里的繁荣,是虚假的繁荣。这也是当下文学为大众所敬而远之的原 因。狄更斯、托尔斯泰、雨果,都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历史性 的贡献,我们看到,真正的文学大师是为人类写作的,他们从不曾 把文学学术化、圈子化。为什么要写作,从事文学的终极目的是什 么,这是作家们应该思考的永恒课题。跳出圈子,为人民写作,这 是我大概从十四年前形成的文学观念。我后来的文学道路,就是在 这个观念的指导下往前走的。
每一个作家的文学生涯中,都有自己阶段性、标志性的作品和 文学事件,我也是如此。我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写作,开始于中专时 代完成的部短篇小说《清早的阳光》。那个时候,没有读过几 本文学名著,也几乎没有任何的文学观念,就是靠着农村生活的积 累和一点天分创作的,我对自己想象力的确信,也来自这篇纯粹的 作品。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软肋,我也有,我在文学素养上的欠 缺就是没有接受过必要的写作训练,当时,也没有完成与经典的对 话,我就是个“野狐禅”。这个短篇之后,我回到故乡小城谋生, 很多年不能超越自己,后来因为一个机会又回到了太原,有三年 时间学着用王小波的风格写小说,数量不下三十万字。这其中有一 个中篇、三个短篇被文学杂志《大家》2000年的同一期刊发,还配 发了整页的作者艺术照,这是我文学生涯中的个作品小辑,从 此我开始浮出水面,成为我这一代作家里较早的出道者,这要感谢《大家》主编李巍老师的错爱,他还曾想把我打造成男版的J.K.罗 琳,可惜我才力不逮。
在我读过小仲马的《茶花女》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 与被损害的》后,在卢梭的《忏悔录》里找到了思想指导(我其实 并没有读完这本书,但哲学家强大的思想力量通过开头的几页书 就主导了我),开始写作部长篇小说《奋斗期的爱情》。那是 20世纪末的事情,我在山西日报社工作,每天晚饭后打上一盆热水 放到办公桌下泡脚,铺开稿纸写两三千字,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写作 进度。我在子报工作的弟弟陪着我,他也写点东西。那个时候生活 条件异常艰苦,我们兄弟俩租住在一个倒闭的工厂的小楼单间里, 房子里没有水管也没有厕所,需要用矿泉水瓶子从报社灌水带回去 用。晚上十点多,完成当天的写作进度,我俩骑着从街上四十块钱 买来的旧自行车赶夜路回住处。如果在夏天,经常一个霹雳大雨倾 盆,根本来不及躲避就被浇成了落汤鸡;如果在冬天,融化的大雪 在马路上冻成纵横的冰棱,车轮压上去,一摔就是十几米远。但我 们心里都有一团火,就是永不熄灭的文学火焰,能够在窒息的大雨 中和摔懵的马路上哈哈大笑。《奋斗期的爱情》被文学杂志《黄 河》以头条的位置发表后,很快被收入长江文艺出版社“九头鸟长 篇小说文库”,这在当时是个特例,因为文库里的作者除了我,都 是很有名的前辈作家。要感谢《黄河》主编张发老师和长江文艺 出版社的李新华老师,正是《奋斗期的爱情》使我开始有了“粉 丝”,其中包括不少跟我年龄相仿的现在很知名的青年作家,当时 他们刚开始尝试写作。
我开始不满足于圈子,而从大众的欢迎中得到自信,源自于我 的部畅销作品《婚姻之痒》。2002年到2005年之间,我开始了 自己个完整的创作阶段,创作了一系列以心理描写见长的都市情感和婚姻家庭题材小说,并整理成长篇小说借助于各大门户网站 的读书频道贴出来。磨铁文化老总、诗人沈浩波的弟弟沈笑,当时 在新浪网读书频道做版主,他把《婚姻之痒》加精置顶,后来得到 了四千多万的点击量,数千读者跟读并试图提供思路参与创作。在 读者意识到我有把女主角庄丽写死的企图时,很多人对我发出了威 胁。那年的情人节,读者们把《婚姻之痒》打印出来,用精美的礼 品纸包装好,作为情人节礼物互赠。有人留言说看了这部作品与爱 人达成了谅解,有人说决定奉行独身主义,这使我对文学的社会功 能产生了自觉的思考,也开始与逐渐向圈子和学术坍缩的文学背道 而驰。现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其时担任春风文艺出版社 的副总编辑,他策划的“布老虎”丛书风靡一时,他跟我签下了首 印四万册的出版合同,可惜的是,他后来去了中信出版做副社长。 他也因此专程打来电话表达了对我这本小说的遗憾。然而很快,创 业阶段的沈浩波就闻讯来到太原,通过朋友联系到我,在电话里诚 恳地做了半个小时的洽谈。沈浩波的策划和营销能力是非常超前和 强大的,在他的策划下,我一下子“火”了起来,不断接受全国各 城市晚报和都市报的采访,《婚姻之痒》也进入新华书店系统公布 的2005年文学类畅销书前五名,接着又拍成了电视连续剧,由著名 影星潘虹和李修贤主演。
是作家都有代表作,有被自己认可的,有被读者认可的,还 有被圈子认可的,我截至目前被这三个领域基本认同的代表作,是 长篇小说《母系氏家》,这也是我第二个完整的创作阶段的主要作 品。这部小说也是对“山药蛋派”老一辈作家谆谆教导的“生活是 创作的源泉”的致敬和实践,她的创作,完全是非功利性的、 自发的、水到渠成的。2005年元月,我被选派到故乡洪洞挂职体验 生活,报到后,县政府让我先回太原,等待通知再正式上班,这一等就是两个多月,于是,从毕业后就为了生存和理想打拼的上班 生活突然停止了,生活节奏出现了巨大的断档和真空。文学创作是 闲人的职业,人心里越安静思想越活跃,忘记了是什么触发了灵感 和回忆,我开始写作我生长的那个小村庄的女人们的个性和人生故 事,写到六七万字的时候,县政府通知我报到上班,我给她起了个 题目《炊烟散了》,作为一个大中篇发给约稿的杂志。这就是《母 系氏家》的蓝本,她并不是按照时间轴写的,而是把两代女人的人 生历程交叉辉映着写。两年半后,我在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 家高研班学习,从繁忙的政府工作中脱身出来,文学的机能重新复 活,一个晚上,我想到《炊烟散了》里面有一个人物可以再写一个 中篇,就围绕这个叫秀娟的美丽、善良的老姑娘写了一个晋南农村 麦收之前的故事,起名为《前面就是麦季》。跟以生活为背景的小 说不同,《前面就是麦季》是以《炊烟散了》为背景的,这种以另 一部小说的世界为背景的小说写作,弥补了我的作品虚构程度小的 弱点。稿子完成后,恰好《芳草》杂志主编、著名作家刘醒龙老师 来鲁院物色刊物“年度精锐”的专栏作家,我有幸蒙他慧眼相加, 《前面就是麦季》就成为开年《芳草》杂志的头题作品,后来获得 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优秀中篇小说奖。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特质,有些作家艺术感强,善于写中短 篇,有些作家命运感、历史感强,擅长写长篇,我是以长篇为主要 创作形式的作家,中篇产量少,却阴差阳错获得了中篇小说的 荣誉,这正是命运的耐人寻味之处啊。也还是在鲁院时,《十 月》杂志主编王占君老师来约稿,嘱我写个长篇给他,我以《炊烟 散了》和《前面就是麦季》为基础,用时间顺序把故事展开讲述了 一遍,完成了长篇小说《母系氏家》的稿,发在《十月》长篇 小说的头题。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之前,我又用两个月的时间改了第二稿,增加了几万字,后来获得了首届陕西图书奖,同 时获奖的长篇小说有贾平凹的《秦腔》,陈忠实老师是文艺奖评委 会的组长,他用浓重的陕西话跟我开玩笑说:写得比老贾好!
《母系氏家》也获得了赵树理文学奖,几年后我又写了她的 姊妹篇《众生之路》。著名评论家胡平老师认为,《众生之路》的 “呈现”比《母系氏家》的“表现”,在艺术上更高一个层次。能 超越自己,我觉得比超越别人更值得高兴。
人的心理倾向是受生理影响的,换句话说,我们的身体变化某 种程度上决定着精神走向,四十岁左右的时候,我开始喜欢读历史 了,历史事件的神秘感和对历史人物探究欲望,使我的写作转向第 三个完整的阶段:抗战史的研究和书写。无论写历史还是现实,作 家都是以发生在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上的故事为富矿的。我发现红 军东征山西有着改变中国革命进程、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 伟大意义,于是,经过两三年的打通史料和实地考察准备,完成了 全面展现这一历史阶段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战争过程的长篇小说 《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这是我目前为止体量的一部作品, 有四十万字,也是部完全以长篇的艺术结构从零创作的作品, 她并未得到文学评论界多少的关注,却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成为当年中国新闻出版报公布的年度文学类优秀畅销书前十名。跟 我的本畅销书《婚姻之痒》主要以读者个体为购买对象不同, 《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不是一本一本地卖的,她被省内外很多机 关单位、企业、学校多则几百本,少则几十本的团购,作为读书活 动的主题书。《文艺报》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我的创作谈《今天怎 样写救亡史》。《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使我彻底背向文坛、面向 大众,赵树理曾经说过他的文学创作理念是:“老百姓看得懂,政 治上起作用。”山西作家中的前辈张平、柯云路是这个理念的杰出实践者,我是他们的追随者。
我并不是文学性、艺术性的反对者,我热爱并且探究小说的 艺术性,但我反对文学学术化、圈子化,我不愿意搞“纯文学”创 作,我希望我的作品像狄更斯一样受到普通人的欢迎。我也醉心 于福克纳、博尔赫斯、卡夫卡的作品,但我向往着托尔斯泰、雨果 那样超越作家的思想情怀,我逐渐开始了自己的第四个完整创作阶 段,我希望自己能够像巴尔扎克那样把同时代的人们变为我笔下的 艺术形象,展开一副包罗万象的时代画卷。
感谢中国书籍出版社和策划人戎骞小兄的美意,要给我出一套 比较完整的作品集,由于我的一再坚持精减,还有近几年出的新书 的原出版社都不愿出让版权,成为目前这八本的规模,留待随后陆 续补进。
目前,我出版了18种、25本书,其中一半左右是长篇小说, 戎骞要求我写的这篇自序里,我未提及散文、诗歌和评论的创作情 况,是因为我想以主要创作形式来梳理自己的文学历程,今后这仍 然是我的主要方向。一个作家只要不丧失对长篇小说的兴趣和能 力,其他的体裁就有一个强大的思想本源。
2019年8月17日 于太原
《母系氏家》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二十一世纪*个十年大约五六十年的时间里两代三位女性的人生:她们分别是母亲“兰英”(传统思想观念的继承者)、儿媳“红芳”(传统思想观念的无谓者)与女儿“秀娟”(传统思想观念的反叛者)。小说分别以她们三个人为主分为三卷。这三卷各自独立,但是在情节上又一以贯之,构成一个整体。作者通过这三位女性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所处的变革时代,一些过去曾经执着地追求、遵循的东西,正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着默默的改变。而从这种改变中,我们感到了历史的进步。
李骏虎,男,1975年10月3日出生于山西省洪洞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先后获得山西新世纪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前面就是麦季》,长篇小说《奋斗期的爱情》《婚姻之痒》《母系氏家》。山西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 李骏虎说:我在晋南农村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做了18年真正的农民。我身体里流淌的是农民的血液,我是那样地渴望回到庄稼地里去劳作,我从灵魂深处对生我养我的那块土地充满了无法形容的热爱。
《母系氏家》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二十一世纪*个十年大约五六十年的时间里两代三位女性的人生:她们分别是母亲“兰英”(传统思想观念的继承者)、儿媳“红芳”(传统思想观念的无谓者)与女儿“秀娟”(传统思想观念的反叛者)。小说分别以她们三个人为主分为三卷。这三卷各自独立,但是在情节上又一以贯之,构成一个整体。作者通过这三位女性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所处的变革时代,一些过去曾经执着地追求、遵循的东西,正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着默默的改变。而从这种改变中,我们感到了历史的进步。
李骏虎,男,1975年10月3日出生于山西省洪洞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先后获得山西新世纪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前面就是麦季》,长篇小说《奋斗期的爱情》《婚姻之痒》《母系氏家》。山西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 李骏虎说:我在晋南农村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做了18年真正的农民。我身体里流淌的是农民的血液,我是那样地渴望回到庄稼地里去劳作,我从灵魂深处对生我养我的那块土地充满了无法形容的热爱。
一个外面来的人,恐怕永远体会不到那个村庄的丢失之美,那 种混沌的恹恹迷醉。
从大的地理上来看,这里属于北中国的黄土高原,山西省的南 部;小而言之,正处在霍山的断裂带,东西北三面环山,远古洪荒 时期,浩大的汾河水流经这里,不舍昼夜,冲积出向南倾斜的广袤 平原,从而具有典型的汾河谷地气候特征:南部平原海拔不过四百 米,四季分明,灿烂的阳光像温暖的乳房哺育着大地上嗷嗷待哺的 生灵;三面环绕的高山却壁立三千米开外,属高寒地区,山顶积雪 终年不化,盛产白皮松、五色花、双头蛇、万年灯。有足够的遗址 可以证明,尧舜禹的部落都是以这片河谷盆地为国中之国,一直在 这片丰饶的平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直到二三十年前,现代的耕 作方式和外来文明还没对这里产生多少影响。
那个村庄,数十年前由汾河的一条支流的势力范围往东方迁 移,只是为了躲避不可预期的洪水。初具规模时只有三五家人,其 实还是一大家子,一个姓氏。并且初,还有一家迟迟不肯迁移 到东方的高地,可以相望的新的聚居地,在此之前是祖先安息的风 水宝地,这造成了这家短期的迟疑,自然,后来他们也跟了过去。 五十个年头过去了,这里已经有三二百户人家,近千口的人丁。然 而除了不同的年代收留的零落的几家外姓人,其实都还是一大家 子。因为是一大家子,都只按辈分称呼,下对上尊称,上对下爱 称,同辈称小名的多,大名只在少数在外面上过学的和上过班的人 那里被外人记得。也有几位被喊了一辈子大名的,那当然是村里为 数不多的有身份的人,需要大家知书达理地去尊敬。一个村庄其实 就是那一个家族,于是渐渐都不是很去记那个共同的姓氏了,那个 姓和陌生的大名组合在一起的情形,只被书写在身份证上,给外人 看,使外人不至于把一村子人搞混。
族谱也是没有的,三代以上的祖先躺在更东方的高地,等待 着清明时节的祭扫,再远古些的先人,就不知道在谁家的耕地下成 了庄稼的营养,滋养了后辈的生命。活着跑的那些人,初还是辈 分分明的,长胡子的认真地称呼穿开裆裤的爷爷,只怨上辈子人生 育不节制不规划。族谱是没有的,中堂挂的是寿星托桃或者猛虎下 山图,辈分都在人心里记着,不会乱,也不能乱。往后就不行了, 观念新了之后,辈分低的人就开始找机会“提辈儿”,本来是侄 子的,和你称兄道弟了,你须装个糊涂,放人家一马,这样才是同 龄伙伴“应该”有的态度。三代之后呢,一个姓氏的也不能说是一 家人了,有了生疏,有了仇恨,甚至,有了姻缘。因此姓氏不能不 忘,祖先不能不忘,族谱当然不能修,修了就是“倒行逆施”。
没了姓氏,没了祖先,容易丢失的还有时光。只记得农时,只记得冷了穿热了扒,春夏不分,夏秋不明,秋冬不解,冬春不 知。公元纪年不必去记,星期更加没用,农历倒是能派些用场: 孩子结婚要看八字定黄道吉日;亡故了亲人,也要看看阴阳。要 紧的是一天里的时间:每晚八点中央一套的连续剧怎么能不看?播 什么看什么,好坏都入迷;孩子放学的时间更要牢记,得做饭给学 生吃么。怕的是阴天下雨,一天里昏昏欲睡,时间都挡在乌云之 外,——赶上那秋天的淫雨,无边无际地打在翠绿的树叶上,看看 对面发呆的人,开口就问:下了半月了吗?
生活只在家的单位里存活,只要还没死,时间就在记忆里存 在,——记忆是属于一家子的记忆,事情只是院墙里的事情,—— 只要分了家,上面承认有爹妈,下面承认有儿女,其他统统不必放 在心上。还有什么可丢失的呢?那就是后可丢失的东西了:性。 人一往年纪上走,都有些中性化了,女人腰身变粗,男人嗓音变 细。但也有大的方向,就是女人还像女人,男人也开始像了女人, 当爷和爹的越来越婆婆妈妈,当家的就更加“应该”是祖母或者母 亲或者儿媳妇了。
至此,没了姓氏,没了先人,没了时光,没了男人,只有些 还可说说的女人的传奇,欲说还休。明明,村庄还在那里长着,烟 火浓重,鸡犬相闻,孩子哭大人骂,走进去,却有茫然四顾无人之 感。此消失的村庄,有个名字叫南无。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