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美利坚--路易斯和克拉克领导的早期西部探险
  • 超越美利坚--路易斯和克拉克领导的早期西部探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超越美利坚--路易斯和克拉克领导的早期西部探险

全新正版图书 可以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的联系客服!

24.14 5.4折 45 全新

库存60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段牧云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06014

出版时间2012-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22790185

上书时间2025-01-05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段牧云,女,1949年1月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新中国成立前夕随父母回到祖国。1969年赴陕北农村插队。1979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美国史,获硕士学位。1982年进入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及由此带来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并发表一系列文章和论文。其中论文《美国的白领工作者》几经转载,刊登在1984年10月的《新华文摘》上,论文《一场新的绿色革命正在美国兴起》获中国社会科学院1985年优秀研究报告奖。1986年赴美学习。现定居美国,退休后仍在从事一些研究和写作工作。



目录

一、 追根朔源

二、 出色的领队人选

三、 美国领土一夜翻番

四、 告别首都华盛顿

五、 来自五湖四海的一对人

六、 东营在两大河交汇处

七、 航行在密苏里河上

八、 初遇大平原上的印第安人

九、 多事的八月

十、 虎口脱险

十一、 友善的阿瑞卡拉人

十二、 曼丹村的严冬

十三、 动物世界里的惊险经历

十四、 难辨真假密苏里河

十五、 大瀑布旁的运输苦旅

十六、 肖肖尼人,你在哪里?

十七、 意想不到的兄妹团圆

十八、 落基山脉的冰峰雪岭

十九、 西部大河上的惊涛骇浪

二十、 奔向太平洋

二十一、 后的东营地

二十二、 又见老友穿鼻人

二十三、 再次跨越落基山天险

二十四、 分头行动在茫茫荒原上

二十五、 劫后重逢

二十六、 从天而降的英雄探险队

二十七、 西部巨变

结束语



主编推荐

  段牧云,女,1949年1月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新中国成立前夕随父母回到祖国。1969年赴陕北农村插队。1979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美国史,获硕士学位。1982年进入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及由此带来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并发表一系列文章和论文。其中论文《美国的白领工作者》几经转载,刊登在1984年10月的《新华文摘》上,论文《一场新的绿色革命正在美国兴起》获中国社会科学院1985年优秀研究报告奖。1986年赴美学习。现定居美国,退休后仍在从事一些研究和写作工作。



精彩内容

  1801年杰弗逊当选美国总统,那时候美国是什么情况呢?人口一共五百三十多万,其中三分之二居住在东部大西洋沿海五十英里(八十公里)之内,只有四条向西翻越沿海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通道。美国西部的疆界是密西西比河东岸,距离今天的疆界太平洋岸有几千里之遥,大约为近日东西疆界距离的三分之一,很少有人到过密西西比河以西,更不用说沿密苏里河再往西去了。当时跑得快的是马,交通工具是马车和木船。即便是在东部,许多河上没有桥,河上航行多险阻,许多地方道路不通,路况恶劣,一句话:行路难。……到底北美大陆西部是怎么回事,杰弗逊多年来就想组织探险队去看个究竟,但是这件事真做起来却是一波三折,困难重重。



媒体评论

  一个在美国长大的人
  读《超越美利坚》
  胡丹
  这是一本新近出版的,十分难得的好书。它好在有精彩完整的故事;有惊险曲折,全部以史实为依据的,引人入胜的情节;又有生动流畅的语言。这三项是一本好的历史故事书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尽管涉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这书读起来却很轻松,在不经意间,了解到许多鲜活真实的历史事实,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
  不能不提的是书里有七十多幅精美的彩图,从历史人物,印第安村落风情,到名山大川,充满历史感和地域感,有一种不多见的艺术气质。
  这本书讲的是两百年前,美国建国初年,路易斯和克拉克领导的一次著名的西部探险,他们的任务是跨越北美大陆,超越当时美国的西部疆界,落基山脉的冰峰雪岭,终抵达太平洋海岸。在当时的条件下,这队人一旦进入茫茫荒原就是音讯全无,可是他们硬是凭着木船、马匹和双脚,闯过无数险关,到达太平洋岸。两年多以后,奇迹般地重新出现在东部父老乡亲面前,人们奔走相告,举国欢庆。
  这个故事就像《西游记》在中国一样,在美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作为一个生在中国,小学时就随父母到美国,在那里生活、学习、工作过,现在又回国发展的人,我对路易斯和克拉克的西部探险故事,再熟悉不过了。本来只想随手翻翻这本书,重温一下许多熟悉的情节,没想到一下子被书中的故事牢牢抓住,一口气读完,合上书,许多往事涌上心头,这里讲讲一个成长在美国的孩子是怎样认识路易斯和克拉克的。
  记得初到美国时,我还是个小学生,老师在课堂上讲路易斯和克拉克的故事,要我们到图书馆里去查书。图书馆好大,里面有少年儿童部,许多大人孩子在看书、查书。我犯了愁,这么多书,叫我到哪去找我要的书呢?正在发楞,一个慈眉善目的图书管理员走了过来,和蔼地问我:“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我赶紧操着刚刚学来的几句英语说:“原谅我”(这是在美国刚学来的问事开场白),然后就蹦出“路易斯和克拉克”三个词,老太太赶紧说:“孩子,那可太多了。”她先带我去幼儿图书部,那里有各种有关路易斯和克拉克的图画书。又去少年部,那里有成套的画册,各种书籍,共有三十多本。老太太还说:“书还多着呢,你要是需要哪一本,我可以帮忙从其它图书馆调。”怕我听不明白,她连比划带说。我赶紧道谢,那一堆书里有一本图画书特别漂亮,我从小爱画也挺会画,借回家,照着画了好几幅画。一幅是两个探险队员被大灰熊追到二十英尺高的垂直河岸上,不得已跳下河去,那只咆哮的大熊也跟着跳将下去,人和熊都头朝下,水中有一只可爱的小*,睁着惊奇的大眼睛看着这一切。另一幅是在冰雪覆盖的落基山里,一匹驮着行李的马滚下陡坡。
  在课堂上我们小组的同学讲故事,展示图画,受到表扬,我得到了一朵小红花,特别得意。
  刚到美国时,我们住在中西部,离探险队的出发地点圣路斯市不远。为纪念西进开发运动,那里建起了一座宏伟壮观的西进之门。这本书里有一幅“西进之门”的夜景图,为我带来亲切的回忆。一天,妈妈的好朋友琳达阿姨开车带我们去圣路易斯,参观西进之门,在巨大的,依我看来是钢铁铸成的拱形建筑的下端,有个门,我们在那里买票,登上了电缆车,车沿着拱形门的钢铁管道向上开去,从一排排玻璃窗望下去,山川城市尽收眼底,好壮观呵!
  第二年春天,有位退休的小学教师开车带我们去密苏里河的源头。在清澈的泉边她进起当年探险队的故事,他们在美国第二大河,密苏里河上逆流而上,不知吃了多少苦。后终于走到了密苏里河的源头,当路易斯看到眼前这股涌出泉眼的清泉时不由得百感交集,激动不已。
  到美国两年半以后,我们搬到西部沿海大城波特兰市。在这里,滔滔西部大河,哥仑比亚河从森林覆盖的高山峡谷中奔向辽阔无际的太平洋。当年探险队员们正是驾着小船从这里冲向目的地太平洋的,在他们足迹所至的漫漫长路上到处都设有历史标记牌,历史景点,这后的一段路程当然也不例外。
  在波特兰著名的玫瑰园后面有一片林木葱茏、绿草如茵的山坡,草地上有一座高大的塑像:一位年轻的印第安妇女身背幼儿,遥指西去之路。她就是加入探险队的肖肖尼妇女萨卡加维亚。在电视节目里,有位女历史学家介绍说,美国妇女中塑像多的大约就是萨卡加维亚,探险一路上,众多的历史景点都有她的塑像。这本书里有一幅整页的图片就是玫瑰园附近的这座塑像。这位肖肖尼母亲背着奶娃娃跟着探险队走过了常人无法想像的艰险历程。在探险队翻越落基山天险时,必须要靠马来驮行李,他们找到了山脚下的肖肖尼人,萨卡加维亚为探险队做翻译,她意外地认出了眼前的肖肖尼部落首领竟是她失散多年的哥哥,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在一瞬间,两组*陌生的人群忽然拉近了距离,探险队买到了马,靠着肖肖尼向导领路,他们历尽艰险,九死一生,终于翻越了落基山脉。
  历史上,印第安人是备受白人歧视和迫害的种族,作为一个印第安妇女能有那么多的塑像真是非常难得。
  黄石公园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早建立的国家公园。假期里爸爸开车带我们前去游览,在那里我们看到公园的历史介绍,印像至深。正像这本书里讲的,首先发现黄石公园奇丽景观的是西部探险队员考尔特,他在探险考察即将结束时,申请离队,得到批准,重返西部去黄石河猎取*,后来他和一个伙伴被黑足印第安人捉住,他的同伴未能生还,他被脱得一丝不挂,印第安人命令他先跑一步,由他们追,追上就没命了。考尔特临变不惊,跳入水中,躲进*洞里,等印第安人走后,他赤身露体跑了六百多里路,来到一个白人贸易站,把站里人吓了一大跳。他告诉大家在黄石河一带看到的奇景,每隔一段时间,从地下喷出大股蒸汽,泥浆在硫磺坑里沸腾。大家都以为他在说疯话,被讥为“考尔特的地狱”其实他说的句句是实,书中的图片中有一幅黄石公园奇景,蒸腾的雾气映出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在黄石公园里,我们亲眼看到了这奇异的景观。
  我们住的地方离太平洋海岸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周末常去美丽如画的加侬海滨走走。高速公路穿过森林覆盖的沿海山脉,出了山林,眼前豁然开朗,蓝天下是无际的海洋,层层白色浪花冲向海滩,水鸟拍打着浪花自由飞翔,在这片海滩上曾经留下过探险队的足迹,克拉克带着一队人到海滩上寻找被冲上海岸的大鲸鱼,等他们赶到时看到的仅仅是一副巨大的鲸鱼骨架,鱼肉早被印第安人刮光了。他们只好向当地印第安人用实物换些鲸脂,回去改善一下极为单调的伙食。书中的海滨图片正是他们到达过的地方。
  另一个波特兰市民常去的景点是哥仑比亚河谷,站在高山上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峡谷中大河西去,两岸青山连绵不断。在书中有一幅很大的画面,正是这气势恢宏的高山河谷。当年探险队的小船在大河上奋力向前,这是奔向太平洋的后冲剌。从两岸的高山上,一道道瀑布飞流直下,书中有一整页高山瀑布的画面,路易斯在日记里曾记下这道美丽的瀑布。
  在探险队到达时,每年三文鱼洄游的季节,哥伦比亚河中涌动着数不尽的三文鱼,有个夸张的说法是:“当年可以踩着三文鱼背过河。”探险队员们吃鱼都吃倒了胃口。如今河上建起了许多水坝,阻断了三文鱼的洄游通道。为了给三文鱼开条通路,在水坝的侧面建立了鱼梯,三文鱼十分顽强,沿着鱼梯逆流而上,一级一级往上蹦。从鱼梯旁的展厅里,透过琉璃窗可以看见向上冲剌的三文鱼。近来有几只既贪吃又大肚皮的海狮前来造访,在水坝前大吃三文鱼。尽管这几个贪嘴的家伙行为不轨,可是为如何处置这几个好吃鬼,竟然意见纷纭,引起一场激烈争论。当然,就算投入的美元数以千万计,路易斯和克拉克当年所见到“三文鱼潮”是永远不会再现了。
  在哥伦比亚河入海口不远处,河的南岸,有一个路易斯和克拉克国家历史公园,探险队后的冬营地就在这里,常年都有人前来参观,营地建在一片森林地带,由一根根圆木落成。背后有一条河,命名为路易斯-克拉克河,探险队的独木船当年就是从这条河里出入的。营房的图片在书中也有,当然原来的房子早已焚毁,现在的营房是后来照原样、在原址重建的。我们去时有不少志愿者扮成当年探险队员的模样,有的坐在营房前缝制鹿皮鞋,有的为大家做讲解。营房前面有个展厅、展出各种实物、模型、雕塑。也出售各种有关这次探险的图书、画册、少儿读物、绘画、光盘等等,不少游客在这里购买各种精巧的纪念品。
  再沿着哥伦比亚河往下游去,河面越来越宽,烟波浩淼,水天相接,难怪当年克拉克在河口误以为已经进入太平洋了呢。在河口进入大洋的海角峭壁上,有一座白色的灯塔,和一幢洁白的建筑物,碧空万里,天水茫茫,可是这样一个美丽的海角竟被叫作失望角。它确实曾使早年来到这里的航海家颇感失望过,后来路易斯也来到海角,在凄风苦雨中盼着能望见远方出现海船的桅顶。他手里有美国总统杰弗逊亲笔签名的空白信用证,渴望为探险队换些生活必需品,至少也要把他们已经到达太平洋岸的消息告诉世界。怕的是这队人在回程中一旦不幸迂难,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的踪迹了。然而尽管望穿双眼,却不见海船的影子,路易斯失望之极。
  海角上那座洁白的建筑物是西部探险展览中心,在长长弯曲的迴廊上,悬挂着一幅幅油画,全部是关于这次探险一路行来的图画故事,后面的展厅较宽,展出各种实物的仿制品和许多照片及地图,书中的图片里的鹿皮衣服、鞋袜,以及木船都陈列在这里,扶梯上垂挂着条幅,陈述发生在失望角上的一桩桩历史事件。书中有关于这个条幅的一整页图片,路易斯和克拉克的像在上面。沿扶梯而上进入一个临海的大厅,整面的落地窗,眼前是碧海蓝天,意境不凡,站在这里回顾历史,怎能不浮想联翩。
  上面所说的不过是我们看过的若干景点,在西部探险绵延数千里的长路上,不知有多少纪念景点、展厅。人们还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装扮成探险队员、印第安部落首领等等,重现当年的场景。美国人民实在是十分珍视这段历史,对于许许多多希望了解美国的人,读读这本书非常有益。这是一个为广大美国人民所熟悉的,具有永久魅力的历史故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