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步与虚幻: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研究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进步与虚幻: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研究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48.92 6.2折 79 全新

仅1件

江西南昌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7.5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自胜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10914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29579177

上书时间2024-11-04

评价17229好评率 99.73%

  • 物流很快 300
  • 发货速度快 290
  • 包装仔细 285
  • 品相不错 284
  • 非常满意 242
  • 价格实惠 227
  • 值得信赖 224
  • 服务态度好 211
  • 物超所值 203
  • 品相超预期 188
  • 描述严重不符 20
  • 服务态度差 11
  • 联系不到卖家 11
  • 书质量太差 9
  • 有小瑕疵 6
  • 品相未达预期 5
  • 描述不符 4
  • 物流太差 4
  • 服务不太好 3
  • 包装损坏 3
  • 包装简陋 2
  • 发货太慢 2
  • 影响阅读 2
  • 没收到货 2
  • 发货有点慢 1
  • 没有物流信息 1
查看全部评价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社会主义思潮是在近代中国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中发生的。在早期,其进步的光芒被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遮蔽了,在中晚期,其虚幻性突显,逐渐背离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遭到马克思主义的彻底批判。本书以无政府主义、中国社会党、民生主义等流派形成的两次社会主义思潮为研究主线,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条件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分析了次、第二次社会主义思潮的思想主旨与基本特征,对社会主义思潮的交锋与分化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影响与当代启示。

 



作者简介

孙自胜,男,安徽寿县人,现为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安徽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兼任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担任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立项建设项目“‘原理’课教学改革工作室”首席专家。近年来主持教育BU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多项。在《科学社会主义》、《江淮论坛》、《中国社会科学报》、《安徽日版》(理论版)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并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


 



目录

导言


    一  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研究简况


    二  研究社会主义思潮的现实意义


    三  研究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的因缘


    四  相关概念辨析


章  社会主义传入的背景与条件


  节  近代中国经济的转轨


    一  世界市场与中国经济变革


    二  中国经济变革与新型阶层


    三  新型阶层与新型知识分子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政治转型


    一  在内外危机中救亡图存


    二  在救亡图存中接纳西方文明


    三  在西学东进中生发救国之策


  第三节  激活传统大同文化资源


    一  农民阶级对“大同”理想的追求


    二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大同”社会描述


    三  社会主义者的“大同”底蕴


  第四节  社会主义传入的因缘


    一  重大事件的激发


    二  变革中的第三种力量


第二章  社会主义思潮的前奏


  节  革命民主主义的变奏


    一  民族、民权到“平均地权”


    二  开明官僚的“三无”主义


    三  道德家与新年梦


    四  刘师培的激进爱国


    五  法国的排满志士


    六  独行侠师复与无政府


  第二节  近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发轫


    一  刘师培的“天义”情怀


    二  “新世纪”派的无政府主义宣传


    三  江亢虎的社会主义演说


    四  民生主义的形成


  小结


第三章  民国初年社会主义次浪潮


  节  中国社会党在行动


    一  中国社会党的思想主旨


    二  中国社会党的组织形式


    三  中国社会党的革命活动


  第二节  民生主义宣传与实践


    一  对革命方位的研判


    二  对民生主义的宣传


    三  民生主义实践


    四  孙中山社会革命的心路历程


  第三节  至纯虚幻的无政府主义


    一  无政府主义的中坚


    二  师复主义的脉络


    三  “进德会”与无政府主义


  小结


 



内容摘要

社会主义思潮是在近代中国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中发生的。在早期,其进步的光芒被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遮蔽了,在中晚期,其虚幻性突显,逐渐背离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遭到马克思主义的彻底批判。本书以无政府主义、中国社会党、民生主义等流派形成的两次社会主义思潮为研究主线,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条件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分析了次、第二次社会主义思潮的思想主旨与基本特征,对社会主义思潮的交锋与分化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影响与当代启示。


 



主编推荐

孙自胜,男,安徽寿县人,现为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安徽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兼任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担任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立项建设项目“‘原理’课教学改革工作室”首席专家。近年来主持教育BU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多项。在《科学社会主义》、《江淮论坛》、《中国社会科学报》、《安徽日版》(理论版)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并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